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对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4-21 09:00王加光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入路脑组织低温

王加光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阜新 123000)

颅底肿瘤属于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疾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在颅底肿瘤治疗中,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其中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是当前颅底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1]。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会受到影响。亚低温治疗是近年新出现的辅助治疗方式,在颅底肿瘤手术患者中应用,可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减少局部毒副产物生成,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对颅底肿瘤患者采用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74例颅底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55.2±3.7)岁;病程10 个月~3 年,平均(1.6±0.4)年;肿瘤性质:良性15例,恶性 22 例。观察组男 20 例,女17 例;年龄27~69 岁,平均(55.8±3.4)岁;病程8个月~4年,平均(1.8±0.3)年;肿瘤性质:良性14例,恶性2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底肿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恶性肿瘤者、意识不清者、创伤性颅脑损伤者、ASA分级Ⅲ级以上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肿瘤组织分离后彻底切除,然后进行创面冲洗、止血即可。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即手术过程中增加亚低温治疗,在患者头部放置低温治疗仪(YZK-1066型),用冰袋外敷患者颈部大动脉,采用红外线耳式温度计测定患者鼓膜温度,温度控制在33 ℃~35 ℃,如温度未达到,可采用酒精擦浴、消炎痛塞肛等方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1 d,比较两组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 反应蛋白(CRP)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及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NIHSS量表评分0~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受损程度越严重;CSS量表评分0~45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MMSE 量表评分0~30 分,分数越高表示精神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值P值住院时间(d)15.68±1.88 24.23±3.19 9.216<0.05术中出血量(mL)46.57±6.73 81.62±9.68 8.963<0.05术后引流量(mL)68.12±7.28 108.55±13.19 10.171<0.05意识恢复时间(d)2.16±0.31 3.34±0.64 6.387<0.05卧床时间(d)7.22±0.85 12.56±1.47 7.785<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IL-8、TNF-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CRP(mg/L)14.46±3.17 18.02±3.58ab 14.41±3.22 22.36±4.15a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6(ng/L)41.33±5.28 51.47±6.51ab 41.29±5.31 66.48±7.39a IL-8(ng/L)55.18±6.03 63.85±7.24ab 54.82±6.11 76.38±8.36a TNF-α(mg/L)13.41±2.09 16.53±3.10ab 13.38±2.17 20.34±4.22a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及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MMSE 16.44±1.04 27.74±2.08ab 16.43±1.01 22.25±1.72a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NIHSS 28.68±4.63 20.17±2.64ab 28.59±4.72 25.34±3.43a CSS 27.93±4.38 16.72±1.97ab 27.86±4.41 24.29±3.06a

3 讨论

颅底肿瘤属于神经系统多发肿瘤,该病主要发生在颅底骨上下面、颅底骨本身,肿瘤对颅底会产生破坏作用,从颅内向颅外突出,也可因颅外病变后,对颅底产生破坏,进入颅内,颅底肿瘤位置较深,解剖结构复杂[2]。目前,微创手术是临床治疗颅底肿瘤的主要方法,其中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应用较多,该术式对患者脑组织损伤较小,术后对患者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3]。虽然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但手术过程中因存在切割、牵拉等操作,对脑组织不可避免会造成损伤,且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随着体积的增大,周围脑组织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局部会产生炎性因子、氧自由基等毒副代谢产物[4]。通常,大脑局部血液供给丰富、血管分布密集、大脑基质代谢率较高,与体温相比,脑组织温度略高,而手术过程进一步会加速局部毒副代谢产物的生成,患者神经功能受到的影响较大,影响术后恢复。因此,近年来,随着学界对颅底肿瘤手术研究的深入,在手术中如何减少脑组织受手术操作的损伤也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亚低温治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亚低温治疗的优势在于减少脑组织血流量、手术区域脑组织代谢率降低,对局部毒副代谢产物的生成有明显控制作用,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5]。亚低温作为物理疗法之一,可减少细胞内Ca2+超载,阻止Ca2+内流,对氧自由基生成有抑制作用,可预防继发性脑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6];此外,亚低温还可促进脑组织代谢调节,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受损脑细胞耗氧量,对多种酶类物质及炎性因子的释放、合成进行抑制,预防脑组织酸中毒发生,从而实现对脑组织保护的作用[7]。有研究表明,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在颅底肿瘤患者治疗中应用,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对患者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亚低温处理对减轻颅脑肿瘤手术操作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效果较好,可有效预防血管扩张引起的出血,对患者术后康复有促进作用。手术操作激活了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大量炎性因子产生,并围绕在脑组织局部,最终使脑神经元细胞受到损伤,延长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亚低温处理的应用,可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对炎症反应程度有控制效果,减少炎性因子生成。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 d,两组患者IL-6、IL-8、TNF-α 及CRP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手术治疗会引起患者局部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但亚低温治疗可有效减少炎性因子生成量,对炎症反应有明显控制作用。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颅底肿瘤患者采用亚低温与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一方面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较轻,另一方面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颅底肿瘤患者采用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入路脑组织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真空与低温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