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对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囊肿体积及面积的影响

2021-04-21 09:00周正根计建明万志群曹会珍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牙源颌骨创口

周正根,计建明,万志群,曹会珍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西 吉安 343000)

牙源性颌骨囊肿多发于成年人群,主要由牙体牙髓病变、累及牙根尖而引发[1]。因其初期生长缓慢且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就诊时,牙床膨胀隆起,大量骨质已遭破坏,严重者则涉及重要解剖结构,造成面部畸形或病理性骨折,直接影响其美观及生活质量[2]。现阶段,临床主要通过开窗减压术建立囊肿至口腔通道,引流减压,进而缩小囊腔体积、纠正畸形。但该治疗手段耗时较长,残存囊壁易发生恶性病变,造成感染及复发[3]。本研究旨在探讨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对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囊肿体积及面积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 例,女 19 例;年龄18~51 岁,平均(36.13±4.09)岁;根尖囊肿10例,始基囊肿6例,含牙囊肿9 例,角化囊肿15 例 。 观察 组 男 22 例 ,女 18 例 ;年 龄 19~52 岁 ,平 均(36.17±4.12)岁;根尖囊肿11 例,始基囊肿7 例,含牙囊肿9 例,角化囊肿13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口腔内缺牙数<3颗;②囊性病变直径>3 cm,累及牙位>2 颗;③经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④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生化指标异常者;②有手术及其他相关治疗史者;③合并恶性肿瘤、传染病者;④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均先接受影像学检查,拍摄曲面断层片,待确定囊性病变位置后,行洁治术,同时,对可保留牙齿施以根管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局部浸润麻醉,于口腔内黏膜下注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法国碧兰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732,规格:50支/盒)1/2~1支,注射速度<1 mL/min。对照组行开窗减压术:利用尖刀片于囊肿最突出、最薄弱处做一切口,随后逐层切开黏膜至骨膜;从切口两侧翻瓣剥离暴露骨板,去除表面骨壁,待操作完成后,于囊壁骨质较薄弱处进行开窗,显露囊壁;去除囊肿表面菲薄骨片及附着组织,随后切取部分囊壁组织送检;引流囊肿囊液,同时,穿通囊腔中存在的间隔;囊液清除完成后,利用稀释后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365,规格:1 mL∶4 万U)反复冲洗囊腔;间断缝合开窗口处囊壁与囊肿衬里上皮,并用碘仿纱条填塞开窗口。术后7 d抽出碘仿纱条,制取术后开窗孔印模,范围包括囊肿创口附近2~4颗邻牙及2~3 cm左右牙槽脊,材料选择硅橡胶印模;完成后于模型的囊腔创口内放置一根软管,长度以囊腔最大直径为宜;选用弹性塑料固定导管,使其处于囊肿创口颊侧邻牙上;牙基置于囊腔创口处,略向创口内伸延,基托表面厚度保持2 mm,覆盖范围从囊腔创口至牙槽脊;凝固后取出,仔细修剪打磨边缘。医嘱患者每天佩戴囊肿塞,防止创口闭合,同时,确保引流口通畅,按时冲洗,定期复诊,根据囊腔缩小情况,除去囊肿塞或行二次囊肿刮除术。观察组患者于开窗减压术后接受自体吸引术:给予患者带有引流孔的囊肿塞治器,由引流孔自行反复吸吮,以此产生负压,确保每天间断吮吸时间≥4 h,同时,医嘱患者及时冲洗囊肿塞及囊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引流孔通畅、口腔清洁。

1.4 观察指标 ①囊肿体积:治疗2、4、6个月后,采用口腔X 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设备(芬兰,国械注进20173306352,型号:Pan eXam plus)进行扫描,随后将获取的数据导入医学影像控制系统,计算囊肿体积减少量。囊肿体积减少量=术前囊肿体积-术后囊肿体积。②囊肿面积:治疗2、4、6个月后,采用口腔X 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设备扫描牙齿上颌面,将获取的数据导入口腔种植三维系统,测量囊肿水平位最大直径并计算囊肿面积缩小量。囊肿面积缩小量=术前囊肿面积-术后囊肿面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囊肿体积比较 治疗2、4、6 个月后,观察组囊肿体积减少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囊肿体积减少量比较(,cm3)

表1 两组囊肿体积减少量比较(,cm3)

术后6个月12.67±2.89 19.25±3.02 9.956 0.000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术后2个月5.19±1.70 8.76±1.93 8.779 0.000术后4个月9.22±2.35 14.04±2.61 8.680 0.000

2.2 两组囊肿面积缩小量比较 治疗2、4、6 个月后,观察组囊肿面积缩小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囊肿面积缩小量比较(,cm2)

表2 两组囊肿面积缩小量比较(,cm2)

术后6个月6.01±1.55 6.92±1.62 2.567 0.012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术后2个月3.08±0.61 3.97±0.88 5.257 0.000术后4个月4.30±1.26 5.21±1.34 3.129 0.003

3 讨论

由于颌骨组织内残留缩余釉、牙板等上皮细胞,经炎症刺激后开始增生、变性,伴随囊壁上皮细胞不断坏死,脱落于囊液,不断液化并从周围组织渗出,形成囊肿。受此影响,囊腔渗透压升高,压迫囊壁,促使其上皮肌纤维包膜逐渐变薄,从而加速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进而扩大囊肿体积,并迫使外周骨壁吸收骨质,形成骨腔[4-5]。针对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传统切除术创伤较大,易损伤神经,且截骨范围较大,手术难度系数较高,可造成面部畸形,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开窗减压术通过打开囊性病变表面骨质及囊壁,破坏囊肿生长环境,清除囊液及内容物并保持引流口通畅,进而降低囊腔内压,减少囊壁骨吸收因素,从而改变囊衬里上皮[6]。此外,压力释放可促使囊壁纤维结缔组织呈向心性收缩,加速成骨细胞活动,进而生成修复性新骨,诱导颌骨形态改建,同时缩小囊腔体积,改善患者临床状态[7]。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创伤轻微、价格低廉,可最大程度保护囊肿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同时维持牙列完整性,减轻牙齿功能受损程度[8]。但该治疗手段周期较长,术后冲洗、换药过程繁琐,且开窗后食物残渣滞留显著,需患者长期进行口腔清洁护理[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4、6 个月后,观察组囊肿体积及面积缩小量较大,表明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效果显著,利于缩小囊肿体积及面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自体吸引术利用囊肿塞治器,佩戴方便、操作性强,且对日常生活制约性较小,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通过引流孔反复吮吸产生间断负压,刺激成骨细胞生长,诱导降钙素、骨钙素等促骨形成因子参与颌骨形态改建,进而加速囊腔周边新骨恢复[10]。此外,囊腔内流体静力压下降,利于缓解囊壁受压迫状态,同时产生流体动力,加速囊液的排出,中断囊肿的膨胀性生长。吮吸还能对囊壁产生微小应力,诱导修复性新骨的生成,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效果显著,利于缩小囊肿体积及面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牙源颌骨创口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突发鼻窦炎,竟是种牙“惹的祸”
不同方式开窗减压术在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疗效评估
心灵创口贴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21例临床病理回顾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