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干预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2021-04-21 09:00邓娜龚素敏桂诗敏胡永春肖燕丽罗建兰李岚岚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母乳喂养

邓娜,龚素敏,桂诗敏,胡永春,肖燕丽,罗建兰,李岚岚

(南昌市第三医院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0)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是人类哺育后代的不二选择,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及工业化发展,母亲对于母乳哺育宝宝的信心却呈下降趋势。目前,因母亲对喂养知识的不足及周围环境对母乳喂养信息的偏差,导致纯母乳喂养的社会支持不足[1]。而目前因市场上催乳师泛滥,专业知识的不足,盲目、粗暴的按摩、母亲因喂养知识不足等原因导致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数量急增,炎症会增加母亲的痛苦,而在治疗过程中盲目的退乳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母乳喂养中断而失败[2]。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是将多学科进行有效联合,发挥各学科优势,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估、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专业及临床思维的局限性,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诊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MDT 干预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旨在为未来临床乳腺炎患者的治疗干预提供科学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6 月于本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 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25±4.52)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单侧乳房患病20例,双侧乳房患病10例;发病时间:≤7 d 10例,7~30 d 16例,≥30 d 4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0 例,大专及以上20 例。实验组年龄21~36 岁,平均年龄(28.35±4.50)岁;初产妇17例,经产妇13例;单侧乳房患病19 例,双侧乳房患病 11 例;发病时间:≤7 d 11 例,7~30 d 15例,≥30 d 4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8例,大专及以上2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产妇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取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临床乳腺病学》[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20~40 岁;③依从性高;④产后6 个月以内;④初次发病,乳腺炎红肿期。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②伴其他乳腺炎病症。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抗炎、减少乳汁分泌等常规乳腺炎治疗。实验组开展MDT 模式。①组建MDT 团队:组内人员均为临床经验较丰富的护师,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外派组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培训相关知识。②制定MDT 运行流程:患者就诊建立档案→乳腺科医师手诊→固定超声科医师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炎症部位,并提供炎症所处分期报告→乳腺专科医师给出诊疗方案→母乳喂养指导师处理乳汁淤积问题并行母乳喂养指导→填写母乳喂养观察表→乳腺患者服务部负责跟踪效果并记录。③提高患者配合度:建立微信群,定期在线传播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指导,及时解答疑虑,提高相关认知水平。④干预方案实施与质量控制:团队成员分别就各自领域工作作出共性标准,并组织全体成员培训;由课题指导成员定期对实施方案进行检查,定期反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干预质量。

1.4 观察指标 ①母乳喂养存在的问题:观察产妇哺乳过程中有无出现如奶水不足、肿胀、乳头皴裂的问题,并对比分析。②婴儿营养指标:分别于出生时、3个月、6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婴儿的体质量、身长、头围的净增值。体质量:在婴儿穿单衣服时由专人使用婴儿标准秤称量;身长:帮助婴儿置于测量床上,准确测量婴儿头顶至足跟的长度;头围:利用软尺从眉弓至枕骨粗隆环绕1周。③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随访(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方式调查产妇产后1、3个月内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判定标准为:3 个月内不依赖外来乳品辅助则为成功;反之则为失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母乳喂养存在的问题比较 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过程中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母乳喂养存在的问题比较[n(%)]

2.2 两组婴儿营养指标比较 实验组婴儿身长、体质量、头围发育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婴儿营养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婴儿营养指标比较()

头围(cm)34.23±2.32 38.45±2.52 6.748 0.000 38.12±2.41 42.35±3.05 5.960 0.000时间出生~3个月3~6个月组别对照组(n=30)实验组(n=30)t值P值对照组(n=30)实验组(n=30)t值P值身长(cm)50.23±3.45 56.23±5.12 5.323 0.000 57.62±4.23 65.12±5.42 5.975 0.000体质量(kg)3.45±1.12 4.65±1.58 3.394 0.001 5.23±1.41 6.85±1.86 3.802 0.000

2.3 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100%,略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现今社会,由于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的不足、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上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催乳师等原因,导致哺乳期乳腺炎红肿数量急剧增加,伴随炎症给产妇带来的痛苦,导致产妇排斥继续母乳喂养,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及时有效的干预,是提高临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关键,对减轻产妇乳腺炎痛苦具有重要作用[4]。

母乳喂养可刺激产妇产后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延长排卵时间;且可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增强营养,促进母婴感情等,母乳直接从乳腺分泌,温度适宜,无污染,且喂养方便,一定程度上减少家庭的经济开支,其不管是对产妇、婴儿、家庭、社会均优于其他喂养方式[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婴儿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MDT 模式,能有效减少产妇的身心痛苦,利于婴儿生长发育,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分析其主要原因为,MDT模式是将各科室高效衔接,规避无效性治疗、联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化措施,使患者达到临床治疗的最大获益,且通过多学科诊疗,可弥补各自领域的空白;通过组建母乳喂养MDT团队,以产妇为中心,将多学科的诊治优势强强联合,对哺乳期乳腺炎产妇进行多学科会诊,各科室均发挥科室自身优势,各司其职,避免专业及临床思维的局限性,彼此间相互协作,多角度评估哺乳期乳腺炎产妇的病情,并结合个体情况进行指导,利于对哺乳期乳腺炎产妇及时的诊断、干预治疗及后续母乳喂养的指导,减少产妇的身心痛苦,树立母乳喂养的理念和信心,提高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母乳喂养成功率[6-8]。

综上所述,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开展MDT 模式,能有效减少产妇的身心痛苦,树立母乳喂养的理念和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哺乳期乳腺炎母乳喂养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