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PPH)的影响

2021-04-21 09:00陈春莲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降压药早餐收缩压

陈春莲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疗科,广西 桂林 541001)

在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均属于发生率非常高的一类慢性疾病,以持续动脉血压上升为主要疾病特征,如果血压持续未得到稳定,则易引发大血管疾病或心脑肾疾病[1]。临床发现,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所以做好血压水平的控制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2]。高血压患者在进食后血压水平会降低,部分患者会因此出现低血压,进而引发多种器官灌注不足表现,临床将其称为餐后低血压(PPH)症状。PPH 的出现使高血压的治疗难度明显增加,同时,还会一定程度影响患者预后[3]。有研究认为,降压药的服药时间与PPH 的发生具有相关性[4],但并未完全阐述清楚具体存在何种相关性。本研究选取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不同服药时间对PPH 发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 例。观察组男 18 例,女 22 例;年龄 60~82 岁,平均(71.34±8.24)岁;病程3~15 年,平均(8.95±3.13)年。对照组男16 例,女 24 例;年龄 61~85 岁,平均(72.63±9.86)岁;病程3~16年,平均(9.13±3.25)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5],且为原发性高血压;②持续规律接受降压药治疗;③使用的降压药相同;④无药物过敏史;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心律失常;③6个月内有手术史或者外伤史;④合并恶性肿瘤;⑤严重贫血。

1.2 方法 两组患者选择相同降压药治疗,药物包括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Pfizer Manufacturing Deutschland GmbH Betriebsstatte Freiburg,国药准字J20171045,规格:5 mg∶10 mg×7 s)、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1,规格:7片,每片含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其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起始和维持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1片,如果无明显效果可增至每天1 次,每次2 片。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起始和维持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1片,如果无明显效果可增至每天1次,每次2 片。

对照组服药时间选择在早餐前,即晨起后服药;观察组的服药时间选择在早餐后2 h。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PPH发生率[6],判断标准:餐后2 h内动脉收缩压较餐前下降≥20 mmHg;或者虽然餐后2 h 内动脉收缩压较餐前下降幅度<20 mmHg,但却有低灌注症状如头晕、黑蒙、视物模糊、晕厥等。血压测量方法:选用经国际标准验证合格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进行坐位血压的测量。比较两组餐前、餐后1 h、餐后2 h 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比较两组餐前5 min、餐后0.5 h、餐后1 h、餐后2 h 心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PPH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PPH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5)。

2.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餐前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餐后1、2 h 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餐前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餐后1、2 h 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血压水平比较(,mmHg)

表1 两组不同时间血压水平比较(,mmHg)

注:t1、P1,t2、P2分别为两组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t1值P1值t2值P2值餐后2 h 132.16±4.08 82.34±5.15 133.25±4.29 78.15±5.38 0.852 0.271 3.489 0.016餐前150.35±7.53 86.91±5.13 137.28±5.23 86.28±5.15 3.856 0.013 0.361 0.125餐后1 h 133.36±4.28 82.34±5.16 130.28±5.34 77.72±5.13 1.082 0.162 3.124 0.028

2.3 两组不同时间心率水平比较 两组各个时间点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心率水平比较(,次/min)

表2 两组不同时间心率水平比较(,次/min)

餐后2 h 72.15±8.15 73.52±8.44 0.624 0.219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餐前5 min 72.65±10.43 72.13±10.19 0.528 0.182餐后0.5 h 75.19±9.38 74.62±8.98 1.163 0.163餐后1 h 73.19±9.35 74.13±9.56 0.832 0.384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因素有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治疗中重要手段之一,临床发现,钠、钾、钙摄入失衡会对血压水平产生影响,饮食也会对血压产生影响[7]。正常情况下进食后血液会重新分布,回心血量会减少,因此,动脉血压水平会减低,对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形成刺激,引发升压反射,减少迷走神经冲动,增强交感神经活性,反射性的导致心率加快,增加心输出量,保障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8]。

有研究显示,晨起高血压与餐后血压下降具有独立相关性,晨起高血压患者出现PPH 的可能性更高[9]。另外有研究显示,早餐后PPH 的发生率最高,而晚餐后PPH 的发生率最低[10]。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心率水平在早餐前、早餐后各个时间点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治疗后,观察组PPH 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表明心率水平并不会随着血压水平的下降而减低,分析是因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基础血压处于较高水平,餐后血压虽然会有一定程度下降,不过整体血压水平还是处在正常范围内,处于机体自身调节阈值内,所以餐后心率水平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11]。早餐后2 h 服用降压药能减少PPH 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降压药效果发挥一般在用药后0.5 h 开始,在用药后2~3 h会达到高峰水平,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血药浓度高峰与进餐起到降压的叠加效果,因此,会增加PPH的发生风险[12]。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餐前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餐后1、2 h 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早餐后2 h服用降压药能达到降压效果,且能减少血压下降幅度过大情况,从而降低PPH发生风险。说明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必须注重做好早餐前、早餐后的血压水平监测,保证对患者进餐前、进餐后血压水平变化的特征有较多了解。另外,必须做好强化降压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清晨血压水平的控制。

综上所述,早餐前服用降压药会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发生风险,选择在早餐后2 h服用降压药能明显减少PPH的发生。

猜你喜欢
降压药早餐收缩压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早餐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