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腹腔镜子宫全切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

2021-04-21 09:00由卫芝张艳玉焦盈盈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外科腹腔镜子宫

由卫芝,张艳玉,焦盈盈

(聊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 聊城 252000)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技术是由国外引进,依据不同研究重组为新型理念[1],以高效的管理方案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加快康复、预防不良反应。国外一些国家尤为推广该技术,其可改善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因此,很多疾病的临床治疗形式有明显变化。目前该项技术已在临床众多科室如肝胆、胃肠外科、胸外科等中得到广泛的应用[2-3]。本研究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40 例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在腹腔镜子宫全切围手术期中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40 例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 例。对照组年龄45~60岁,平均(47.6±3.1)岁。研究组年龄46~65岁,平均(46.8±3.7)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子宫良性疾病;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无既往腹部手术史;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依从性不高者;精神性疾病者;语言障碍、意识障碍者;无法完成治疗,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干预模式,患者给予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禁食12 h,禁水4 h,采用静吸全麻,术后留置尿管24~48 h,通气后方可进食,进食前液体补充能量,无其他要求。如患者疼痛感较强可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

研究组患者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技术。①术前:手术前医务人员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子宫功能、需注意的问题,改善患者对环境与手术形式的恐惧感,告知康复各阶段可能的时间、康复建议。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术前30 min~1 h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②术中: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减少麻醉药物的过多沉积,术中限制性补液,维持患者血压的稳定,提供保温毯,维持患者体温平稳,及时监测,用温水冲洗腹腔;术中常规留置尿管,腹腔引流管的留置要根据手术情况和术中出血量等决定。③术后:术后24 h内可追加1~2次抗生素,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判断,术后采用镇痛泵止痛,辅助镇痛可选择对消化功能影响小的止疼药,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鼓励患者早期进食与下床活动,术后2 h可饮水,清醒后可进流质饮食,通气后进半流质饮食,1 d 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并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气压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监测指标,包括术后第1次进食时间、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出血、尿路感染。③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采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患者分数越高表明焦虑与抑郁情绪越严重。④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监测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第1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治疗费用与住院时间均明显较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无肺部感染,出血与尿路感染各1例;对照组肺部感染2例,出血3例,尿路感染4 例,研究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45.00%(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监测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监测指标比较()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住院时间(d)4.51±1.11 6.25±1.04 5.116<0.05例数20 20术后第1次进食时间(h)6.47±0.79 9.46±2.14 5.862<0.05下床活动时间(h)18.59±3.55 26.74±2.22 8.705<0.05排气时间(h)14.89±3.07 22.63±3.70 7.200<0.05治疗费用(元)5 791.25±214.51 6 741.24±178.64 15.200<0.05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SAS 与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SAS与SDS 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比较(,分)

SDS 39.67±1.66 45.23±2.80 7.639<0.05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0 20 SAS 52.84±3.51 51.27±2.21 1.693>0.05 SDS 53.68±2.22 52.39±2.17 1.858>0.05 SAS 38.96±2.15 45.28±2.21 9.167<0.05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技术是一种新的外科理念,是指为加快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综合措施[4-5],实质是将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通过目前的现有手段和方法进行重新组合与优化,主要包括微创技术,快速通道麻醉,最佳镇痛技术及强有力的术后干预等,通过一系列措施的综合应用最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和最少的损伤[6-7]。

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对改善疾病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为了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还应在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科学有效的干预。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各临床检测指标均明显较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较低,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心理状态评分也得到明显改善,表明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腹腔镜子宫全切围手术期患者中效果显著,对于患者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分析原因为快速康复外科技术融入围手术期各应激原,手术前为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增强康复信心,缓解焦虑、抑郁情绪[8]。同时,介绍手术康复时间、注意事项,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9]。手术时和手术后通过保温计划降低体温、减少应激原、防止感染[10]。手术后,利用静脉可控镇痛泵缓解疼痛,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进食,加快胃肠蠕动、恢复肺功能、稳定电解质[11-12]。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腹腔镜子宫全切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负性情绪状态,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外科腹腔镜子宫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