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综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21 09:00应洪琰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状态老年人评估

应洪琰

(丹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镇江 21230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慢性疾病的临床发病率水平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面对广大老年患者对于健康的急切需求,在新形势下我国开始逐步构建老年新型健康管理模式[1-2]。早期阶段多数情况下通过传统健康评估方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但这种传统的健康评估方法往往以医务人员的主观判断为主,量化指标的参考和证据相对缺乏[3]。近年来,在国际范围内特别是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提倡实施老年综合评估,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旨在探究在老年综合评估过程中应用新型健康管理干预模式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经临床确诊的老年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61~88 岁,平均(70.6±5.2)岁;有明显老年慢性病史者61例,无明确老年慢性病史者29例。观察组男58例,女32例;年龄63~88 岁,平均(70.4±5.0)岁;有明显老年慢性病史者63 例,无明确老年慢性病史者27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符合老年疾病的诊断标准;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具备正常的理解沟通能力;能积极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急重症、感染、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存在认知能力不全、无正常阅读能力或生活能力受限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评估。观察组采用新型健康管理模式实施综合评估:①组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小组,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本院老年病科就诊的老年患者或老年健康体检人群,该服务小组的主要工作包括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和医疗。②评估方法:对老年人实施综合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综合性的测量工具,以直接测量的方式获取相关的评估结果,另一种则是通过对每个单项测量工具的各维度进行综合性全面的评价,并对各维度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的评估结果。③由健康管理服务小组成员根据广大老年人的综合评估结果,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的相关内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老年综合评估的主要维度包括排除慢性疾病急性加重期、躯体健康、生活能力、精神健康、社会健康、经济状况、环境情况,根据老年综合评估所得结果制定新型健康管理模式,该干预模式中主要包括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相关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干预计划及保健方法建议等。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情况;对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身体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干预计划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评价标准 心理状态:干预前后采用HAMA和HAMD量表分别进行评价,每个量表设置14个问题,每个问题4个选项,对应分值1~4 分,最高56 分,分数越高表明心理问题越严重[4]。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分别采用SF-36量表评价,主要包括8 个方面共计36 个问题,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睡眠质量:干预前后,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共18个条目,总分为21分,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6]。满意度:干预计划实施3个月后,利用电话或家庭随访,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采用不记名打分问卷形式,满分100 分,≥80 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HAMA、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低于干预前(P<0.05),SF-36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注:t1、P1:干预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t2、P2:干预前后观察组组内比较;t、P:两组干预后组间比较

HAMA 29.73±3.15 18.65±2.02 28.090<0.05 28.13±3.02 11.46±2.43 40.799<0.05 21.586<0.05组别对照组时间干预前干预后t1值P1值观察组 干预前干预后t2值P2值t值P值HAMD 28.54±4.10 19.37±3.12 16.885<0.05 27.96±3.25 13.38±3.04 31.081<0.05 13.045<0.05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注:t1、P1:干预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t2、P2:干预前后观察组组内比较;t、P:两组干预后组间比较

SF-36(分)64.73±6.95 81.24±7.60 15.209<0.05 65.26±8.14 90.38±7.86 21.061<0.05 7.931<0.05组别对照组时间干预前干预后t1值P1值观察组 干预前干预后t2值P2值t值P值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14.62±2.95 9.73±1.50 14.018<0.05 14.91±2.64 5.07±1.38 31.337<0.05 21.690<0.05

2.2 两组对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对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身体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比较 观察组身体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身体状态恢复正常及干预计划实施时间比较(,d)

表4 两组身体状态恢复正常及干预计划实施时间比较(,d)

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34.97±2.10 21.06±2.43 41.088<0.05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90 90 13.81±2.53 9.27±1.50 14.644<0.05组别 例数 身体状态恢复正常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90),低于对照组的 16.7%(1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对老年综合评估包括多维度、跨学科的一种诊断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实施,可充分反映老年人群在心理学、社会学、医学、功能状态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医生及相关人员为广大老年人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优质健康管理方案,显著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和生存质量。老年人群中积极推进并实施该种诊断过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早期阶段对老年人群存在的一些潜在的功能性缺陷予以充分的明确;②早期阶段对广大老年人群对健康管理干预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了解;③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指导价值的参考;④通过全面追踪、随访评估老年健康管理的实际效果,可以对健康管理干预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评价[8]。

目前临床上所应用老年综合评估干预模式,与传统老年人健康体检比较存在明显区别,老年综合评估具体指的是对老年人群从疾病、体能、认知、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全面评估,而这些层面的问题具有共性特征,即均是与老年人群健康相关性问题。新型老年综合评估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整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评估,评估的过程中,需采集老年研究对象的完整疾病史,从单一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到整体、规范化的临床干预;②老年常见临床症状表现的评估,对广大老年患者较为常见的一些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症状与机体健康状况间存在的相关性;③对躯体生理功能状态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个人卫生处理、上厕所、行走、上下楼梯等;④认知功能,对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出现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如既往疾病史、精神障碍情况;⑤心理状态评估,临床上所收治的大多数老年患者会同时合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兴趣爱好会明显减少,躯体活动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出现不良情绪的可能性较大,故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主要涉及患者存在哪些不良情绪和导致不良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充分注重对老年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9-10]。

综上所述,老年综合评估过程中应用新型健康管理干预模式,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老年人群保持良好心态,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缩短干预计划实施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状态老年人评估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状态联想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