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腔镜下不同肺叶切除方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

2021-04-21 08:59陈聪张哲明林洲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单项式肺叶淋巴结

陈聪,张哲明,林洲

(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莆田医疗区胸外科,福建 莆田 351100)

我国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该病预后较差,据统计,NSCLC的5 年生存率在15%左右[1]。对于早期NSCLC 的治疗临床多采用肺叶切除联合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已成为治疗早期NSCLC 的标准术式[2]。目前胸腔镜微创术式较多,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同的肺叶切除方式,所取得的疗效存在差异[3]。而四孔单项式与三孔解剖性肺叶切除是临床常用的肺叶切除方式。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全腔镜下不同肺叶切除方式对NSCLC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 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B 组男 23 例,女 7 例;年龄 33~71 岁,平均年龄(55.53±5.82)岁;鳞癌 19 例,腺癌 7 例,其他 4 例。A 组男 22 例,女 8例;年龄32~72 岁,平均年龄(55.45±5.63)岁;鳞癌19 例,腺癌7例,其他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确诊[4];②无胸膜侵犯,临床分期为T1N0期;③肿瘤直径≤3 cm。排除标准:①胸膜粘连;②中央型肺癌;③合并严重内科疾病。

1.3 方法 术前,两组均进行常规检查,并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

1.3.1 A组 A组采用全腔镜下四孔单向式肺叶切除:置镜在侧腋中线第7 或8 肋间1.5 cm,主操作孔在腋前线偏锁骨中线第4、5肋间4 cm左右,在腋后线第8肋间作为副操作孔,对胸腔内情况进行观察,上中肺叶切除采用前向单方向推进,下向上单方向推进对下叶进行切除,并对肺静脉、支气管、肺动脉及肺裂游离、离断。

1.3.2 B 组 B 组采用三孔法解剖性肺叶切除:三孔法入腹,对胸腔情况进行探查,打开肺裂、血管鞘膜,对血管及支气管进行处理,具体方法与开放手术相同,如肺裂不发育或发育不良时进行单项操作,方法同单项式操作。

两组均在全腔镜下进行肺叶内、叶间、肺门及纵膈淋巴结清扫,右侧对第2、4、7、8、9、10、11、12组淋巴结清扫,左侧第4、5、6、7、8、9、10、11、12组淋巴结进行清扫。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分评估,0~10 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②比较两组术中意外损伤及中转开胸发生情况。③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肺栓塞、肺漏气、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A组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术后24 h 时VAS 评分、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A组(n=30)B组(n=30)t值P值术后24 h时VAS评分(分)1.45±0.52 1.43±0.51 0.150 0.881术中出血量(mL)110.51±25.72 142.28±26.86 4.679 0.000淋巴结清扫数量(枚)4.59±0.89 4.72±0.91 0.559 0.578拔管时间(d)10.27±1.87 10.23±1.52 0.076 0.940术后引流量(mL)1 163.07±456.48 1 153.67±465.53 0.079 0.937手术时间(min)152.01±53.68 183.28±52.81 2.275 0.027

2.2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A 组术中意外损伤、中转开胸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B组的13.33%(4/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NSCLC 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是治疗该病的标准术式,而肺叶切除术和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均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且二者均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6]。肺叶切除是治疗NSCLC的核心手术步骤,其中解剖性肺叶切除在将肺裂个支动脉显露时较为困难,特别是对于肺裂发育不全时,易在术中导致出血、血管显露困难、难以及时止血,增加中转开胸的风险[7]。因此,寻找一种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损伤的肺叶切除方式尤为重要。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意外损伤、中转开胸率均低于B组(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与三孔法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相比,NSCLC患者采用全腔镜下四孔单向式肺叶切除的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降低中转开胸发生率,安全性较高。肺叶切除术中的单项式原理是沿一个方向推进,由表至里,依次进行游离,四孔单项操作在腋中线与肩胛下线中有两个操作孔,称为低位操作孔与高位操作孔,高位操作孔主要上提肺组织,使患者的肺动脉气管三大结构长轴垂直于纵膈平面,由浅入深,不会刻意绕过某个结构区处理较为深部的结构,可在术中有效避免牵拉和翻动肺叶,且无需频繁调整操作视野,适当调整便可满足解剖要求,避免解剖肺裂损伤,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8]。而肺内动脉旁有重大的淋巴结节,且其为转移性时,操作难度较高,易损伤血管。但四孔单项式肺叶切除术利用纵膈与肺门、肺叶与肺叶间存在的间隙,无需切开肺组织,对发育不全的叶裂间最后进行处理,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意外损伤及中专开胸的发生[9]。四孔单项式手术多一个操作孔,在操作上有更多的选择,且在靶区不变的情况下,低位操作孔的角度更加平缓,使直线切割器的进出更加顺畅、稳妥,可有效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提升手术速度及安全性。但在采用四孔单项式手术时术者需对解剖关系有新的认识,并改变以往的操作习惯。

综上所述,与三孔法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相比,NSCLC 患者采用全腔镜下四孔单向式肺叶切除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损伤,降低中转开胸,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单项式肺叶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学习整式概念莫出错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系列解读(二)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