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情生 刚柔相济
——杜牧《张好好诗》赏析

2021-04-22 14:13任建娥
老年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书谱孙过庭宣城

□ 任建娥

《张好好诗》为杜牧唯一传世墨迹,行书,共46行,总322 字,作于唐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其时年32岁。杜牧十分欣赏才艺双绝的官府歌姬张好好,曾前后三次见到她,对她的不幸遭遇充满同情,从而写下此诗卷。

从全篇布局来看,此卷书写自然,行款之间疏密有致,字与字的距离不等,行与行略微参差。墨迹的末二句虽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然并不伤书作的整体精神,通篇气势连绵,笔墨酣畅。一幅作品中,点、线、面的轻柔、厚重,委婉、质直,紧凑、铺陈等,能够具体而完整地表达作者的思想,使书写者的内在情感与外在笔墨融为一体。正所谓“诗书统一”。《张好好诗》得朴实无华之美,将杜牧直抒胸臆、浑然一体的厚重之“气”贯穿于整幅作品之中。

再看此卷字的结构。《张好好诗》在质朴稳健中透露出姿媚的形态,结构安稳,不刻意摆布,呈现凝重端严的特点。如第三行“籍”字,竹字头占全字三分之一的位置,下部紧缩;第四行“宣”字,宝盖头几乎占全字的一半位置,下部很小;第七行“之”字下面一捺写成平点,明显表现得上大下小;第十一行“生”字亦上部特大,下部特小,比例反差较大。即便如此,文字上下左右部分“力”的分布却基本平衡,如“牧”“故”“歌”“宣”四字皆上宽下窄,下窄部分也都站得住,如人的双腿能承载人的身躯。在笔画上,用笔劲健、硬朗,转折处近似孙过庭《书谱》中的行笔。

《张好好诗》唐·杜牧 纸本 28.2cm×16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字的形式可以表现内容的意趣。此作的结构、布局、笔画形态表现出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自然之美。“柔”,是《张好好诗》主要的风格。“柔”是和谐,非柔弱、轻靡,其中也包含刚强之因素。“刚”,是杜牧性格的自然表现。由于秉性刚直,杜牧不屑于阿谀逢迎当政权贵,一生仕途不甚得志。此卷书风与其刚健清新的诗文风格相通,皆为柔中寓刚、境由情生,既有王羲之书法结体之风范,又具孙过庭《书谱》之笔调情致。

此外,书法风格与地域人文也有很大关系。所谓“南柔北刚”。杜牧是陕西人,北方的刚强之气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此幅作品之中。书以成文,文以载道,这是较高层次的书法艺术审美。当今,书法创作大力提倡自作诗文,这是回归经典,也是未来书法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欣赏、学习《张好好诗》,品味其中的人文情怀,当有助于我们的书法创作。

释文:

《张好好诗》并序: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藉中。后一岁,公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藉中。后二年,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又二岁,余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高阁倚天半,晴江连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下垂袖,一声离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引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以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旌旆(pèi)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尘土,前且欢娱。飘然集仙客(著作任集贤校理),讽赋期相如。聘之碧玉珮,载以紫云车。洞闲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怪我苦何事,少年生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章聊(一书)。

猜你喜欢
书谱孙过庭宣城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摘《书谱》孙过庭句
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化工发展方向浅谈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孙过庭《书谱》
宣城:一城山水半城诗
宣城以外看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