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内心深处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2021-04-23 08:36张军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9期
关键词:讲座心理健康青少年

张军

【摘要】少年强则国家强,对青少年身体及心灵全方位的关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网络及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升学压力的日益增大,青少年的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针对内卷、鸡娃等现象的频频发生,本文提出了向家长普及青少年成长的科学知识、在学校定期开展青少年心理相关讲座,同伴互助,建立学生的“情绪档案”,以及做好紧急预案,防患于未然的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以期能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成长档案

亚里士多德说:“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①。这说明,一个国家的青少年的教育、心理、创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但又受外界影响较大的时期,他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认识是逐渐加强的,他们中有的人性格乐观,积极开朗,大方好学,但还有一部分青少年则表现出自我贬低,自我否定、多虑、多疑、孤僻等倾向,他们在花一样的年纪,却发现不了生命的美好,非常可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青少年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也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2021年,教育部发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②,其中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且需将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都表达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心,他们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提出了各项提议,崔建梅提出了《关于国家编写统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建议》③,如此可以使每个学校的心理教师能够教学有依据,凭规律,好落地,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等。

心理专家李玫瑾在研究了40年的上千例青少年的罪案后曾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一种心理或行为问题,都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学生感受到被爱,他的感受被看见,需求被尊重,在之后的成长中才有机会养成自信、自尊、自爱的良好品格。而如果父母从小对孩子只是批评、指责,和“不如他人”的被迫比较,没有拥抱和包容,那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易怒且怯懦,没有包容之心。也许他会一时忍让,听从父母的管教,但是有朝一日,他会以另外一种病态甚至疯狂的方式出现,到那时,结果便是满城风雨,两败俱伤。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④显示,在“最希望家长关注的”选项中,青春期孩子除了“兴趣爱好”以外,最希望父母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而在采访“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时,选择“温暖的家”的孩子,比例远远高于选择“有钱”、 “有社会地位”、“有权力”的孩子,由此可见,比起物质上的安慰,孩子更渴望的,是心灵上的满足。然而现在的父母却在用“鸡娃”的方式对待孩子,他们不断地给孩子鼓励、打鸡血,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鼓励孩子多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学科竞赛,让孩子周末无停歇地拼搏奋斗。这样的行为对孩子来讲无疑是超负荷且是压力巨大的,他们像提线木偶一样被家长安排,感受到的不是父母的爱,不是无条件的接纳和陪伴,而是听话、好好学习、考高分、拿下等级考试等等,这样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着实是没有益处。

1.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面对着中考、高考这样的考试重压,很多学校还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上,他们利用课外时间,甚至是学生的音乐课、实践课来教学科知识,并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这样的方式不但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还会使学生无法劳逸结合,身心俱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虽然近来有很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新闻频频爆出,但是很多学校依然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心理健康课程可有可无,也不予配备专业的

(1)开展青少年心理学讲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术业有专攻,心理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它有其很深的理论根基与实践意义。当前社会上新媒体泛滥,很多的言论都是为了博人眼球,既沒有教育意义,同时还会影响我们的孩子误入歧途。因此,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听到正确以及权威的声音,不盲从于道听途说,不盲从于社会言论,学校可定期,例如每学期的2周或3周一次开展关于相关青少年心理学主题讲座,例如:《学会制定目标与愿景》、《感恩》、《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独一无二的你们》等这类主题的讲座,由专家们来告诉学生,人生可以有多种方式过的很有意义,社会上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生命等。只有这样不断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认识,让他们心中有正义,有大爱,他们才能够在遇到一些负面的新闻以及不当言论时,能够加以辨别,不被迷惑,不被欺骗,酿成大祸。

(2)同伴互助,建立学生的“情绪档案”

作为青少年学生来讲,校园生活几乎是他们白天生活和学习的全部,老师虽然每天给他们上课,教授知识,但是每一个学科的老师也只有在上课的那个时间内是和同学们在一起,其他时间,他们还是和同学的相处时间最多,而且同学们之间因为是平等的关系,会更容易倾吐心意。所以可以将班级内的同学按照比例分成小组,在每组内找到性格外向又细心的同学作为组长,由他来作为本小组内伙伴的“情绪记录员”,用“开心”、“高兴”、“生气”、“郁闷”等简单的情绪词汇来记录小组内伙伴每天的状况,班主任则在1周或2周后,与小组长们开个座谈会,了解组内其他小伙伴的情绪状况,尤其是重点关注近来情绪比较低落的学生,如此一来,老师就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发现学生的情绪,并与他们及时沟通,排解心中的忧郁,不至于到最后无法挽回的地步。

(3)做好紧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去从思想上防止悲剧发生,但是也还要做好战略上的所有准备:首先,学校要成立心理危机预案和解决小组,如果发现学生情绪很低落,甚至他已经伤害自己的行为出现,那么需要将他的信息以一种很低调的方式及时传递给相关的负责人及领导,与此同时,学校心理健康部门负责老师需要快速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与该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排解心中的郁闷、愤怒等,避免事态变得不可控;其次,学校要提高校园的安防和监控,从物理环境上做好保障工作,对于学校的死角或者经常无人去的区域,包括屋顶天台,高台等地方,加固以及增加摄像头等,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身体或心灵都要保持健康成长,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现在社会共同面对的公共问题,务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栋梁的重要且首要的场所,有责任也有义务要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做出努力,无论是开展青少年心理专题相关的讲座,还是进行校园安全的巡查和保障工作,都必须要严格认真。只有来自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正确的引导、细心的呵护,才能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索引号,360A12-07-2021-0009-1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全社会共同应对,中国教师报/2022 年/3 月/9 日/第 003 版

猜你喜欢
讲座心理健康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打个盹,记事牢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书法基础讲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