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优化设计

2021-04-23 01:10兰呈峰熊伟杰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散热片冷却水冷却系统

张 振, 兰呈峰, 熊伟杰, 杨 剑

(江西博能上饶客车有限公司, 江西 上饶 334000)

随着车用发动机设计的紧凑化,发动机比功率越来越大,导致散热不足的问题越发明显[1]。当客车的行驶环境为炎热的夏天或高温路况时,其散热效果一旦不佳,就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2]。因此,传统客车的发动机散热效果受到各车企的极大重视,其重要性在后置式客车的研发中尤为突出[3-4]。为增强传统客车发动机的散热性能,本文设计两种新型外部导热系统。

1 传统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普遍结构

传统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普遍结构中包含散热器、散热风扇、冷却水管、节温器、水泵、气缸体水套、发动机水套排气管、冷却液膨胀箱等,如图1所示。其散热原理:通过驱动散热器内冷却水循环,使冷却水流入气缸体散热水套内,并由散热风扇驱动空气流动,从而加速散热器内冷却水的热量散发[5]。然而,当客车的行驶环境处于高温时,上述方式的散热效果时常欠佳,容易将热量传递给底盘的其他零部件,影响底盘使用寿命[6-7]。

图1 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示意图

2 新型冷却系统的结构设计

通过走访用户、实车道路试验,分析传统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现状及优缺点,提出了两种散热效果更好的冷却系统,其组成架构如图2所示。图2中的 A-A剖视图如图3所示;图3中的B-B剖视图如图4所示。

图2中,新型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1、散热风扇2、水泵3、冷却水管4、5及散热横梁6,发动机7为热源。其中,散热横梁6由两根对称横梁组成,中间留有放置导热管9的空隙(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并沿客车的宽度方向布置且焊接于车架8上,冷却水管5铺设于散热横梁6上。

图2 新型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如图3所示,新型冷却系统的结构有拼接结构及卡槽结构两种。与传统冷却系统结构相比,主要增加了散热横梁6、导热管9和散热片10,可使冷却水在进入散热器1之前先进行一次预散热,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多个导热管9沿散热横梁6的长度方向依次均匀设置,且每个导热管9的蒸发端内置于冷却水管5内、冷凝端延伸至散热横梁6内,每个散热片10均一端内嵌于散热横梁6并与导热管9焊接、另一端突出于车架底部。拼接结构及卡槽结构的主要区别为导热管9的形式:前者为直圆管,后者为U形圆管。

(a)拼接结构 (b)卡槽结构

图4 新型散热系统内部结构(B-B剖视图)

图4中的导热圆管9均包括管壳及吸液芯,吸液芯呈筒状并内置于管壳,且吸液芯外壁贴附于管壳内壁,其与现有技术中导热管的散热原理基本相同[8-9]。散热片10可采用散热效率高的金属材质,如铜、铝合金,以便于将导热管9传递的热量快速通过散热片10散发至空气中。导热管9通过周边涂抹AB胶(两液混合硬化胶)与冷却水管5及两侧散热横梁11、12相结合。

图3(b)所示的卡槽结构中,导热管9用圆管弯成U形。为了便于导热管9和散热片10的安装,将散热横梁6设计成双梁结构,即由图4所示的左梁11和右梁12对称布置而成,且左梁11和右梁12相对的一侧下部分别开设左卡槽13和右卡槽14;当左梁11和右梁12连接时,左卡槽13和右卡槽14合并形成用于容置导热管9和散热片10的容置槽,且该容置槽中的导热管9和图4所示的散热片10相焊接,而且散热横梁6可采用散热效果较好的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

由于图3(b)卡槽结构中导热管9的散热面积明显多于图3(a)拼接结构中导热管9的散热面积,所以卡槽结构的散热效果更佳。

传统客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受热后的冷却水直接到达散热器中。由于温度较高,尽管经过散热器后可以散发大量的热量,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冷却水的降温效果并不明显,而新型散热结构可明显提升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本文设计的新型发动机冷却系统,尤其适用于散热效果不利的发动机后置客车[6]及高温地区用客车。

3 结束语

该新型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尤其适用于高温地区和发动机后置客车,不仅方便安装,还能更大限度地增强冷却系统散热面积,提升散热能力,增强客车的使用性能。目前,该装置已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猜你喜欢
散热片冷却水冷却系统
冷却工艺对薄板坯结晶器传热的影响
1600t风电安装船海水冷却系统坐底改造设计
滩涂作业船舶加装冷却水舱研究
某乘用车冷却系统进风量仿真及优化
基于分离式热管构成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传热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固态硬盘散热不能忘
买NVMe M.2要注意散热
基于Moldflow的注塑模具随形冷却水道设计与分析*
一种基于透明陶瓷荧光管的高功率白光LED光源
核电厂VVP101BA排放扩容器底部排污管线出口水温超标问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