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结合高脂血症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超声分析

2021-04-23 08:54谭燕飞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脂蛋白颈部

谭燕飞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佛山 528000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在临床上往往伴随一起发病,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偏高,继而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 其中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部常见动脉粥样硬化症状[2]。 为了探讨糖尿病结合高脂血症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该研究选择2018 年6 月—2020 年5 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结合高脂血症患者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对比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单纯糖尿病以及正常体检者的双侧颈部动脉形态学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旨在探讨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机体的相关影响,可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108 例糖尿病结合高脂血症患者为A 组展开研究,其中男 63 例,女 45 例;年龄 35~78 岁,平均年龄(55.71±13.46)岁。 以同期收治的 105 例单纯2 型糖尿病患者为 B 组,男 62 例,女 43 例,年龄 32~76岁,平均年龄(56.23±11.92)岁。 以同期收治的 100 名体检健康者为 C 组,男 60 例,女 40 例;年龄 34~79 岁,平均年龄(56.08±12.13)岁。3 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3]:①患者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A、B 组经诊断符合1997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③A 组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TC>1.7 mmol/L、TC>5.72 mmol/L 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DL)<0.91 mmol/L,B 组血脂均在正常范围,C 组排除了糖尿病和高脂血症;④所有受检者血压均在正常范围。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②合并严重的心理疾病、神经或精神疾病;③不配合或中途退出治疗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A、B、C 3 组患者均检测相关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在禁食 12 h 后抽取静脉血进行测定[4]。 取仰卧位,双肩部垫上枕头,头部略向后仰,分别进行超声检查(仪器型号: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Philips HD7,产品注册证:苏食药监械(准)字2013 第2230117 号),由颈根部从长轴和短轴两个方向,显示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的结构,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分叉内膜厚度(BIMT),计算斑块检出率[5]。

1.2.2 评价标准 IMT 和BIMT 的测量,均取颈总动脉距离分叉处1.5 cm 处测量远场血管壁的IMT/BIMT 厚度3 次,取均值作为其测量值;另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不规则增厚>1.5 mm 视为存在斑块,列为斑块检出阳性[6]。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3 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显示,A、B 组的 TC、TG、LDL 及 HbA1c 等生化指标显著高于 C 组,以 A 组最高(A 组>B 组>C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3 组相关生化指标对比()

表 1 3 组相关生化指标对比()

组别 TC(mmol/L) TG(mmol/L) LDL(mmol/L) HbA1c(%)A 组(n=108)B 组(n=105)C 组(n=100)7.06±0.49 5.36±0.38 3.66±0.34 3.12±0.35 1.98±0.17 1.10±0.12 4.77±0.16 3.39±0.32 2.02±0.12 12.81±0.56 8.93±0.45 4.05±0.41

2.2 3 组的 IMT、BIMT 以及斑块检出率

结果显示,A、B 组的 IMT、BIMT 以及斑块检出率也均高于 C 组,并以 A 组最高(A 组>B 组>C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3 组的IMT、BIMT 以及斑块检出率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均为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40%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引起高脂血症,而肥胖伴有高血脂患者,往往也会由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减少,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容易诱发糖尿病,两种疾病合并发生,增加了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直接影响到患者日常的生活以及工作质量[7]。 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8-9],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着高脂蛋白血症发病,该类患者往往表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降低,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载脂蛋白等升高,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一般情况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I 型)较为容易发生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的代谢紊乱,其发生原因与脂蛋白脂肪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进而导致其不能水解而积压,给予胰岛素补充治疗后往往病情能出现好转;而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2 型)更为多见脂蛋白代谢异常,多见于老年人中,且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较为困难[10]。

相关研究也表示[11],糖尿病、高血脂症均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两者的发病情况呈正相关。 该病的发病原因与血管壁细胞成分的损伤有关,如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等,进而发生血管壁粥样硬化。 另外,胰岛素调节障碍容易引发脂质代谢紊乱,进而发生脂质沉积,严重的最终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加之脂蛋白酯酶活性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过度积聚,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原因之一。 有学者表示[12],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需要一个过程,早期发现对于疾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早期对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行评价至关重要。目前超声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较广,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发病部位表浅,可使用超声进行诊断,可对其发病情况进行准确地判断,如疾病的部位、病灶程度等,便于医生对症下药,且超声诊断具有操作简便、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在对病灶进行系统性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该研究结果也显示,糖尿病结合高脂血症患者或者单纯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其 TC、TG、LDL 及 HbA1c等生化指标均显著升高,并且以糖尿病结合高脂血症患者的最高。 而糖尿病结合高脂血症患者或者单纯的2 型糖尿病患者的IMT、BIMT 以及斑块检出率也均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同样以糖尿病结合高脂血症患者的最高,提示糖尿病可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高脂血症可以加重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因此,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规避心脑血管病中,对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且随着IMT 的增厚,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的僵硬度逐渐增加,提示IMT 增厚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指标,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加以重视,以便更快更准确地确诊疾病情况,及时治疗,提高疾病的预后,对于提高该院的治疗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脂蛋白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