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急救处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应用价值

2021-04-23 08:54李大飞吴礼凤余晓君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空腹

李大飞,吴礼凤,余晓君

中山市博爱医院急诊科,广东中山 528400

糖尿病是现阶段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代谢病之一,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类型。 以目前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手段,只能通过控制血糖来控制疾病进展,尚无根治糖尿病的特效药物,但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并且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发病快、病情严重且凶险,需要立即接受有效的急救处理,否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3]。 因此,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临床上要选择一种更加安全、更加有效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血糖的急救方法,而选择何种急救处理方法能够获得何种程度的治疗效果,是该次研究的关键。 现选取该院2017 年3 月—2020年3 月收治的100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旨在深入探讨综合急救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该院收治的100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 例。观察组男 27 例,女 23 例;年龄 31~75 岁,平均(52.13±3.26)岁;糖尿病病程 1~10 年,平均(5.22±0.45)年。对照组:男 28 例,女 22 例;年龄 32~76 岁,平均(52.18±3.37)岁;糖尿病病程 1~11 年,平均(5.51±0.63)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检查,明确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纳入的研究对象相关基本资料完整;开展研究前所有患者均表示对于此次研究是知情的,并且是在自愿的情况下参与到此次研究中;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4]。

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严重意识模糊;精神异常或既往有精神病史;合并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或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严重过敏体质[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入院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尿酮体、肾功能、血糖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并取患者平卧位,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清理患者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 快速为患者建立心电监护,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并密切监测患者瞳孔状态和意识状态。 同时,对患者进行补液,根据患者体重10%计算补液容量,给予0.9%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滴注。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平衡,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急救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给予胰岛素行持续性皮下注射,注射计量为每小时0.1 U/kg,待患者的机体代谢水平恢复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同时, 监测患者血钾指标,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值进行测定,并将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测定结果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相关时间指标进行统计,主要统计两组患者的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及血糖达标时间,并将3 项时间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已经恢复至正常范围,生命体征稳定;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较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生命体征平稳;无效: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或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经治疗后患者的病症加重,患者死亡。 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显效率+有效率[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

对比两种不同急诊急救处理方法的总体疗效,发现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2.2 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值进行检测,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水平比较[(),mmol/L]

表2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水平比较[(),mmol/L]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5.22±1.51 7.84±1.21 9.574<0.001 6.68±1.03 9.65±1.24 13.028<0.001

2.3 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对比[(),h]

表3 两组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对比[(),h]

组别 血酮转阴时间 尿酮转阴时间 血糖达标时间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16.52±2.28 26.53±2.15 22.586<0.001 15.46±2.33 25.84±2.51 21.431<0.001 62.25±4.15 76.94±4.22 17.550<0.001

3 讨论

糖尿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颇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中,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颇为常见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类并发症,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机体内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7-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发病后会出现高血糖、高血酮、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昏迷、意识障碍、呼吸加快、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上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救治,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容易出现严重脱水等不良反应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容易引发循环功能衰竭、组织缺氧,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9-10]。 在临床治疗上,需要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脏器功能和组织功能,改善机体微循环,因此,患者必须及早进行补液治疗,避免患者代谢紊乱症状加重。 在输液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的波动情况,若发现异常则需要进行及时处理。

该研究比较了常规急诊治疗方法与常规急救+胰岛素泵两种方法的急救效果,通过对比发现,后者的治疗优势更为突出,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且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降低更明显,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血酮转阴时间和尿酮转阴时间也相对较短,充分体现了综合急救处理的治疗优势与临床价值。 以往临床上实施的常规急诊处理方法主要是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补液和常规预防感染的治疗,但常规急诊处理方法忽略了人体胰岛素分泌系统对脂肪和糖的调控能力,因此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胰岛素泵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最常用方法,也是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利用胰岛素泵进行皮下连续注入的治疗方式可以保持患者血糖的稳定性,抑制机体内酮体形成和脂肪分解。 同时,还可以改善末梢组织对糖和酮体的利用度,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让患者的血糖在短时间内达标,降低了治疗的风险,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此外,胰岛素泵与人体自身分泌代谢的胰岛素相似度高,能够为患者连续提供所需的胰岛素量,模仿人体身体的胰岛素分泌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治疗,保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1-12]。

综上所述,将综合急救处理运用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上可获得理想效果,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急救的成功率,同时还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血糖达标、血酮和尿酮转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此种急救方法具备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酮症酸中毒空腹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采血为何要空腹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空腹喝水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
育肥羊口炎并发慢性瘤胃酸中毒的诊治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