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双黄防己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研究

2021-04-23 08:55潘雪刘伟杨金丹孙婷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防己糖化肾小球

潘雪,刘伟,杨金丹,孙婷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高干病房,黑龙江哈尔滨 150070

糖尿病为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发生抵抗所致,通常伴有多食多饮、体重下降,或者出现多尿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中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1],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概率在至少存在10 年糖尿病病程患者群体中较高,属于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同样也是导致Ⅰ型和2 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 目前对糖尿病肾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西医对糖尿病肾病(D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药物阻止其发展,西医多采用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调整血糖、末期采取透析等治疗措施。 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进展[3-6]。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进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7]。该病属于中医“消渴下消”范畴,治疗病机为本虚标实互见,正虚的病位以脾肾为重点,邪实则以淤血湿热为主,中医治疗不仅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患者症状,同时协助西药治疗降糖,降低尿蛋白控制肾病进展加重,改善肾功。 该文采用中药汤剂自拟方双黄防己汤治疗该院内五病房于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4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对其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起到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内五病房收治的实行常规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 例,其入选标准为GFR 为60~89 mL/(min·1.73 m2),且尿微量白蛋白在 100~300 mg/L,其糖尿病病史5~10 年,糖化血红蛋白>7%,采用随机双盲的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 例(男27 例,女13例)以及观察组 40 例(男 20 例,女 20 例)。 其中男 41 例,女 39 例;平均年龄(55.19±2.44)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分型参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颁发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专家共识(2016年版)》,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 颁布的《CKD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 所有患者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均对该次研究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2 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意识障碍患者;2 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口服阿魏酸哌嗪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自拟双黄防己汤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糖尿病教育,包括糖尿病饮食及适度运动,并采用胰岛素降糖治疗:给予所有患者阿魏酸哌嗪片(国药准字H46020603)餐后口服治疗。 阿魏酸哌嗪片用药量为 2 片/次,3 次/d。 连续治疗 4 个月。

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拟双黄防己汤治疗:取黄芪50 g,怀山药 15 g,大黄 15 g、白术 15 g、补骨脂 10 g,防己10 g、甘草 6 g,生姜 5 g、北细辛 3 g,大枣 2 粒。 将所有药材院内制剂室煎药机给予煎药,以1 000 mL 清水煎煮后,300 mL 给予患者温服,1 剂/d。 连续治疗 4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以患者临床症状且尿减轻甚则消失,尿白蛋白排泄率<100 mg/(L·d),肾小球滤过率 GFR>90 mL/(min·1.73 m2)为显效;以患者临床症状大多消失且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较之前有所改善,GFR 较前升高超过30%,尿微量白蛋白较前下降大于50%为有效;以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比较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小球过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小球过率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尿微量白蛋白(mg/L) 肾小球滤过率 mL/(min·1.73 m2)217.58±11.69 214.23±12.87 3.024 0.004 150.78±8.48 205.64±12.39 4.529 0.002 74.56±10.14 73.29±9.08 2.997 0.003 87.55±7.74 1.63±8.34 4.311 0.001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水平红蛋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水平红蛋白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水平红蛋白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7.65±1.61 7.54±1.52 1.982 0.314 7.27±1.48 7.15±1.39 1.157 0.374

3 讨论

目前依据现有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的分期主要是根据肾功能改变与组织形态结构的发展过程,共5 期,其中1、2 两期合称为临床前期DN,该阶段无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在功能上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增高,形态上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并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2 期出现肾小球基底膜的轻度增厚伴有系膜区扩张,此时尿白蛋白排率可在正常范围内,GFR 可高于正常。发展到3 期:临床主要表现为UAER 逐渐增高,GFR 高于正常,肾小球基底膜的进一步增厚,可伴有肾小球弥漫病变以及肾小动脉玻璃样变。 第4 期:肾小球临床排率正常,GFR 高于正常,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第5 期:随着肾脏疾患的进展,患者病变不断进展达到5期,尿中蛋白逐渐增多,严重者可出现血清白蛋白降低,尿蛋白24 h 定量>300 mg,尿常规中尿蛋白定量阳性。发展到肾脏疾病终末期,患者最终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该病的进展过程平均病程为5 年左右。 患者出现高度水肿、高血压、大量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发展至最后阶段最终导致致命性疾病-尿毒症。 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虽然多数患者的生命能得到延续,巨大的花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临床认为,诸多因素可影响到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后,包括病情治疗的晚、治疗的方式、患者在治疗方面的配合程度等内容均有所影响。 当代临床医学认为该病实际上是一种糖尿病肾小球毛细血管硬化症,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中的微血管并发症[8]。 而由于该病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有必要积极对其治疗。 在中医学理论中,糖尿病肾病属于其“水肿”“消渴病-下消”等疾病范畴。 消渴兼证水肿的病因病机,古代文献早有记载,消渴的主要病因病机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素体虚弱,与现代医学所提出的糖尿病病因病机相吻合,有饮食不当或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是否会患病仍取决于家族遗传因素,饮食情志和自身体质三者均可导致肝失调畅,气机逆乱,肝气郁结化火伤阴。而虚实夹杂的病机导致五脏之虚,穷极归肾,最终累及肾阳,出现肾阳不足脾肾阳虚。相关研究资料表示,糖尿病肾病属于一种虚实夹杂的病症,其可涉及到肝、肾、胃、肺等诸多部位,其主要是由于气阴两虚、肾气亏损加上肾络淤阻所导致。 发病因素为素体肾虚,糖尿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五脏受损,兼夹痰、热、郁、瘀等致病。 发病之初气阴两虚,渐至肝肾阴虚;病情迁延,阴损及阳,伤及脾肾;病变晚期,肾阳衰败,浊毒内停;或见气血亏损,五脏俱虚。 病机及演变规律:本病的病位在肾,可涉及五脏六腑;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虚,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浊毒、湿热等。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越来越多,在5~7 年以后,因为糖尿病肾病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甚至透析的患者数量会越来越多。因此,糖尿病肾病一定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自拟方双黄防己汤是在防己黄芪汤基础上加以其余药材所配置而来。 其中,防己和黄芪作为君药,防己具备祛风行水功效、黄芪剂量的加大使得其益气固表功效的提升,以这两种药物搭配,能够发挥扶正祛邪的功效[9-10]。臣药中的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等功效, 且在黄芪的搭配下促进了功效的提升;以甘草、枣、生姜来诸药实行调和,保障了药效的充分发挥,此外,大黄的加入使药方发挥了受行瘀通经、除湿泻热效果。 药理学也表示了大黄能够让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降低,从而改进患者的尿毒症状。怀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肾阴之效、补骨脂具有补肾助阳之效、北细辛则有通窍温经散寒之效,诸药合用则发挥了补肾健脾功效。 全方共奏温补肾阳、健脾利水等诸多功效,促进了患者的病情改善。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自拟方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口服药阿魏酸哌嗪片的对照组,该说明以自拟双黄防己汤来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能够改善其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水平,能够轻度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具有较高临床运用价值。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病-下消,多属于脾肾阳虚的虚症症候,以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溏泄,尿少浮肿或小便清长为主证。舌质淡胖,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温补脾肾,利尿消肿之法。 而该研究的自拟双黄防己汤具有温补肾阳、健脾利水等诸多功效,结合现代医学临床研究数据研究表明,自拟双黄防己汤对糖尿病肾病起到的治疗效果较佳,因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防己糖化肾小球
防己结构中红外光谱研究
论《金匮要略》木防己汤应作术防己汤
粉防己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
粉防己后市仍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