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日记在ICU患者人文护理中的应用

2021-04-23 03:01郭慧玲刘义兰黄海燕李菠陈卉胡恩华尹炜吴香花宋春燕
护理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医护关怀日记

郭慧玲,刘义兰,黄海燕,李菠,陈卉,胡恩华,尹炜,吴香花,宋春燕

ICU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期间可能接受多种有创操作及活动限制,加之封闭式管理与家属隔离,使其经历诸多身体不适和心理不良事件。文献报道,ICU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为24%[1],ICU机械通气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更高,分别为54.8%、74.5%[2]。廖永珍等[3]研究发现,ICU患者有较高的生理、心理、社会支持需求,实施人文关怀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ICU日记是由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或朋友为因意识状态改变、虚弱或躯体功能障碍而不能书写的患者记录其在ICU的治疗经历[4],为患者提供连贯且准确的事件过程描述,澄清事实与幻想之间的差距。Ewens等[5]研究表明,患者认为ICU日记是其与家属间的人文链接,为其提供了人性化体验的契机。ICU日记可以促进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降低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但ICU日记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增加护理人员书写工作量,增加患者隐私暴露的风险,病情记录有引起医疗纠纷的风险。因此,本研究将ICU日记进行改良,聚焦人文关怀护理,设计填空式ICU关怀日记应用于ICU患者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综合ICU 2018年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住ICU 24 h内;意识清楚,能有效沟通;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本研究;预计入住ICU时间>48 h且<2周;ICU住院期间有家属探视。排除标准:有神经系统或精神疾病史,如精神病、痴呆、急性脑膜炎、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颅脑损伤等;短期内有可预见的死亡。剔除标准:病情恶化无法继续参与研究或死亡;转出ICU时意识状态不清,无法完成本研究评估。完成全程研究的患者721例,将2018年1~6月收治的318例设为对照组,7~12月收治的403例设为干预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日记干预。

1.2.1.1改良ICU关怀日记 分为医生、护士、家属书写区及互动区4个部分。①医生书写部分包括每日重点治疗、特殊检查(如外出CT检查、磁共振检查、气管切开术、纤支镜检查术等)、重点关注内容等;需要护士配合治疗及检查的内容;需要患者家属配合治疗及检查的部分。②护士书写部分包括每日重点治疗、特殊检查后患者反应,患者提出的特殊需求,家属叮嘱的特殊关注点;护士实施的关怀措施(如疼痛护理、每日沟通内容、患者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纪念日等);需要家属参与的措施(生活必需品购买、肢体触摸、基础护理等);探视家属被禁止的行为(如触碰呼吸机、ECMO、CRRT机器、监护仪等重要生命支持仪器)。③家属书写部分包括家属的关怀需求(如探视时间及探视人数的预约、疾病进展的了解需求、特殊时段的陪护需求、24 h不间断循环播放呼唤音频等)。④亲情、医护患互动区。根据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可张贴患者的亲人照片、亲属温馨寄语、医护患难忘的温情瞬间;悬挂寄托生命希望的护身符、红绸布等。

表1 两 组 一 般 资 料 比 较

1.2.1.2ICU关怀日记书写培训 由于ICU关怀日记的记录涉及到医护患,需要对各方人员进行关怀日记书写方法培训。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总体指导与协调工作;1名医生负责医护学习培训,1名护士负责护患学习,组织系统培训及督查落实情况。①医护人员培训。科室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如医务处医疗文件书写管理专家、医患关系协调办法律顾问、人文关怀护理专家、心理咨询师等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关怀日记的撰写方法;医疗护理文件与关怀日记的撰写区别,医护人员的权利与义务,患者的权利(如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及义务,人文关怀基础理论知识及医护患三方关怀沟通技巧等;音乐疗法在ICU中的应用效果解读[6];ICU环境及探视制度对患者生理、心理影响的解读[7];地方方言的巧妙运用,对不同宗教信仰及各地域风俗习惯的了解与尊重等。培训方式以理论授课、音频录像播放和经典关怀案例分享三大板块为主,共12个学时,在干预开展前1个月内完成。之后科室业务学习时继续强化。②患者家属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关怀日记的意义;关怀日记撰写方法;医护患有效沟通的方法等。收治患者间歇窗口期,新入住患者家属行入院宣教时开展。ICU关怀日记撰写过程中,再根据家属的个体差异给予相应指导。③每次培训后,由专人整理医护、护患小组学习课件,发布在科室医护、护患微信平台,方便大家利用碎片时间再学习,不断强化学习效果。

1.2.1.3ICU关怀日记实施 为患者准备1个床边书写板,长60 cm、宽40 cm的小绿板(绿色代表生命和希望),用黑色或白色记号笔书写,悬挂于患者床尾目光可及处。①每日晨间查房后,医生书写当日重点治疗、检查项目及需要家属参与的内容说明等。②护士简要书写患者治疗过程的反应,酌情书写患者疾病稳定或好转的征象,及时给予患者及家属正性反馈;当日为患者实施的关怀护理措施及患者的正性反应,如护士为患者实施床上洗头操作,患者露出久违的舒适笑容;护士为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后,患者能咳出大量脓痰,血氧饱和度上升等正性反应;需要患者家属配合的项目及注意事项等,如家属陪同医护外出检查,患者转运途中的注意事项;家属探视时,可以协助护士完成的基础护理措施(床上擦浴、翻身拍背等)。③每日家属探视时,护士根据日记中需要家属配合部分的要求,进行现场指导。家属可以填写需求,如预约下次探视时间及探视陪伴人员需求,对住院费用支出及结算方式的担忧,期望护士提供的帮助等。ICU关怀日记要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如版面不够,可酌情张贴纸质版,于第2天关怀日记开始前,根据需求拍照留存后可清除前1 d记录。对清醒患者,由护士引导阅读,使其明确当日的治疗护理重点,感受医护人员的关怀和亲人的温暖,满足危重患者的社会心理需求;视力障碍或疾病原因阅读困难的患者,由护士床边转述关怀日记的内容。

1.2.2评价方法 ①焦虑、抑郁。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8],于患者转入ICU 24 h内及转出ICU时评估。该量表包括焦虑和抑郁2个亚量表,共14个条目,焦虑和抑郁各7个条目。各条目采用0~3分计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症状越严重。焦虑与抑郁两个分量表总分0~7分为阴性,≥8分为焦虑、抑郁阳性。②于转出ICU 1周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ICU关怀日记实施的满意度调查,从最不满意至最满意以0~10分描述。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

2 结果

2.1两组入ICU时及转出时焦虑、抑郁阳性率比较 见表2。

2.2ICU患者及家属对ICU关怀日记的满意度评价 患者及家属对ICU关怀日记满意度得分为7~10(8.75±0.56)分。同时,患者及家属反映ICU关怀日记促进了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减轻对病情不确定的焦虑等情绪,加强了家庭的联系。如患者家属反馈:“你们的那个日记确实很好,家属每天在外面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帮忙干着急,通过看床旁的小绿板,知道孩子每天在ICU做了哪些特殊检查,家属能帮上什么,还可以表达我们的需求,感觉沟通很顺畅,医护人员关心到了我们的需求。”“中秋节远在国外的弟弟赶回国看望病重的父亲,时差原因,到达的时候是晚上了,由于我们提前向管床医生说明了情况,将我们的请求标注在小绿板上,尽管是在非探视时间,我们的预约探视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这个日记我觉得很好,患者每天要做什么特别清楚,患者的反应也有记录,每天能看到亲人病情的变化,对我们家属来说是很大的安慰。”患者表述:“作为身挑重担的男人,人到中年,工作又忙,生病之前和家人缺少沟通,……进ICU后,重病恢复期,看到日记板上爱人和孩子对我的鼓励,以及张贴的全家福,我内心触动很大。如果没有这个日记,我都不知道我会不会撑过这段日子。”也有部分家属对ICU关怀日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如“希望能将内容做成纸质形式,这样方便保存。”“有些时候小绿板上的字迹比较潦草,不太好认,如果能有电子屏幕可能会更好些。”“如果能拍照给家属留作纪念,在我们转出ICU时作为礼物赠送,我们家人会更感激的。”

表2 两组入科时及转出时焦虑、抑郁阳性率比较 例(%)

3 讨论

医疗技术的发展使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升高,但重症疾病及一系列治疗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影响持续到离开ICU后数月至数年[9-10],即使身体已得到康复,但与ICU经历有关的心理问题仍可能存在,甚至不可逆[11-12]。有成员在ICU治疗的家庭常因患者疼痛和负面情绪产生严重焦虑等心理问题[13]。本研究显示,两组转出ICU时焦虑、抑郁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ICU关怀日记是基于ICU患者日记的改良版本,它扬长避短,省略掉病情记录部分,避免由于患者日记记录与医疗文件不符引发的医疗纠纷;可操作性强,降低对撰写ICU日记人员的要求,使患者家属也能够参与其中;将重点放在人文关怀护理上,注重医护患三者之间的沟通。ICU关怀日记可以展示治疗进程、患者ICU监护期间受到的照护,患者能时刻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家人的关爱;家属参与日记的撰写,为家属表达关心和爱提供了有效渠道,使家属抒发了自身的担心、恐惧等消极情绪,从而避免负性情绪传递给患者。同时加强了医护沟通与交流,护士第一时间了解医生的诊断决策及相关检查,在护理和家属探视时能给予较好的沟通与解释,从而满足患者及家属的信息需求[14]。

由于ICU关怀日记类同于个人日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没有特定的要求,属于非正式形式,旨在重建和叙事载体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延伸,其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下一步将尽力收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设计出更优化的ICU关怀日记模板,并探讨电子化形式,以促进ICU关怀日记的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医护关怀日记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