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令》

2021-04-23 13:47
餐饮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节令时令文化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古代中国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迄今五千年漫长而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除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之外,在古代天文历法、岁时节令等方面也有颇多的发明创造。这些创造发明,不仅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大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宝库,也是中华民族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至今人们仍为之受益。

中国古代记载时令和时令文化活动的有关文献、典籍颇丰,散见于历代文人笔记、文集、碑铭、墓志、表传、书信、诗歌中的时令、年节、节令文化活动记述的也很多并甚具体;在方志中有关民间年节习俗、风尚的内容,不仅数量宏富且较为系统,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二十四節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人在运用二十四节气从事农业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气候、物候的变化,确立了一些类似节气的日期,或长或短,且具有一定气候特点的时段名称,称作节令。在我国一些地方会把一部分的节令当作节日来过。四时节令指的就是按季节之序,所施行的仪式和节庆。

通观中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到明清两代,节令习俗、时尚和文化活动虽因历代政治、经济、历法等方面的原因而多有因袭或损益,但总的说来,前后期的发展变化仍有规律可循。《中国节令》一书就是一部专门研究节令文化的专著,通过爬梳要典、方志、笔记、文集、书信、诗歌、碑铭、墓志等典籍,详细阐述了中国节令的发展演变。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四时有节”与中国节令文化,可谓是总论,介绍了古代节令的源流与演变、节令风习与古代社会生活、节令的文化“内涵”与“隐义”;二至六章分别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节令文化,告诉人们中国古代节令文化内涵宏富,外延广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历朝历代传承相继,长盛不衰,故最具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构件和组成部分。

明“史”可溯“源”,鉴“古”方知“今”。作者希望通过对中国古代节令文化的剖析、总结、研究,带领读者看到另一种历史场景,且由此从中寻求出“新”的创造“源泉”;激发出“新”的民族“凝聚力”。

这是一部中国节令文化史,一部绵延千年的中国社会生活图卷。

作者简介

林永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所教授。主要学术著作有《清代西北民族贸易史》《中国屯垦史》《清代饮食文化研究》《中华文明史》《长江文化史》《清代社会生活史》等。

王熹,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中国未来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著作有《清代西北民族贸易史》《清代饮食文化研究》《中华文明史》《明代习俗史》《永乐传》《三十六计全书》等。

猜你喜欢
节令时令文化
春季时令尝鲜
年味里的“虎文化”
时令湖——艾尔湖
五月节令百草之艾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熏
正月节令百草之柏叶
Jerry&Judy:苏州印象是彩色的,四季分明时令如期而至
谁远谁近?
一首春季时令菜 差点要了宝宝的命……
廿四节令鼓队震响华大20年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