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父没骨花鸟画研究

2021-04-24 07:53卢远亮
艺术品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西革新花鸟画

卢远亮

一、高剑父对传统没骨花鸟画的继承

早期的高剑父是在居廉门下学习,在居氏门下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临摹居氏的没骨花鸟画作品,无论是画面构图、画面设色到最后的落款都逐一模仿。而居氏的没骨花鸟画是师法北宋徐崇嗣和明末清初恽南田的没骨花鸟画,后在广西受教于画家宋光宝和孟觐乙并且吸收了他们绘画的养分。居廉的没骨花鸟画特点主要是注重写生外师造化,常常在草丛茂盛瓜果园林之间写生,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瓜果的形态,昆虫则以针插腹的方式来固定好昆虫的位置,观察不同昆虫各自的形态特征,写生完后用画作与实物前后对比,居廉本人还创造出新的没骨技法“撞水”“撞粉”,这技法指的是在趁颜色尚未干透的情况下在中间或者一边注入“水”或“粉”,利用水和粉的冲撞,在干后呈现出一种颜色深浅明显和色彩之间相融的丰富效果。所以高剑父在学习和临摹居廉作品的同时也全面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没骨花鸟画的特点,在此时期高剑父的没骨花鸟画《双鸟紫薇》《临宋藕塘芙蓉蚱蜢》中可以看出完全是居氏的一套风格,特别是撞水撞粉这一新技法。而后来高剑父又拜自己的同门伍德彝为师,伍氏为晚清广州望族,其父伍延鎏亦为画家,他们所居之处万松园、镜香池馆、浮碧亭等,富藏历代名家翰墨,高氏在其门下得以尽观所藏名迹[1]。高剑父在伍氏这里是广泛师法传统,在为伍氏临摹这些收藏之作时,从中钻研出前人画作的精髓,也常为伍氏代笔从中获得了更多的锻炼机会。高氏在此期间的没骨花鸟画《花卉草虫》轴、《牡丹鸡石图》《蚱蜢凌霄》等画可以看出广泛师法古代名家的痕迹,高剑父经过前者居氏传统的没骨花鸟画技法的学习,再到后者伍氏家中饱览古代名人的画作开阔其视野,又从中钻研古代名人的没骨花鸟画的技法与神韵,使得高剑父对中国的传统没骨花鸟画有一个很细致的了解,这也为他后来革新中国画和对传统的没骨花鸟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剑父对传统没骨花鸟画的发展

高剑父结束了在居氏和伍氏的艺术学习后,后来他有机会在澳门的格致书院学习西方知识和外语,并且在此法国籍的美术老师麦拉这里学习到木炭条素描画和油画等西方绘画,正因为高剑父生长在一个中国传统社会面临严重危机、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人民强烈呼吁革命的时代[2],高剑父接受到时代的召唤,并且认同革命的思潮,还投身于实际的革命活动中,这些革命活动深深的影响到高剑父,这种经历也使得高剑父认为革新中国画是非常有必要的。加上在澳门的学习中接触到西方绘画并在学校里观看到的各国报刊,被西方绘画的写实和逼真所震撼,所以高剑父已经萌发出利用西方绘画来革新中国传统没骨花鸟画的想法。后来在日本留学的期间高氏加入了日本画家所创立的“白马画会”“太平洋画会”“水彩研究会”中学习,在日本美术学院的横山大观、和麦田春草等画家主要致力于日本画与西洋绘画之间的调和,追求在画面中的光影与空气,达到一种光影朦胧的光影效果这种绘画技法简称“朦胧体”,而高剑父也曾经有与当时有名的日本画家竹内栖凤有所接触,也得知竹内栖凤也致力于折中日本画和西洋绘画,竹内栖凤、横山大观和麦田春草等画家都是高氏所学习的对象,也促使高剑父明确了革新中国画的方向。加之当时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序》一开篇就指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在文章最后康有为也提到解救当时绘画衰败的办法应该是中西融合,即“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所以这也影响了高剑父对中国绘画和西洋绘画的折中,也使得高剑父在后来提出“折中中西”“融汇古今”的思想。在这时期高氏的没骨花鸟画《雪里残荷》中已经可以看出折中了西洋绘画中的水彩技法,重视背景的渲染,追求在画面中的光影与空气之间的朦胧效果,例如没骨花鸟画《南瓜图》(图1)中极好地体现出高剑父“折中中西”的思想,对南瓜进行高度的写实,学习了西洋绘画中追求客观写实、追求真实的艺术观念,并且利用中国传统的没骨花鸟画技法“撞水”“撞粉”来表现,更加凸显出南瓜原有的肌理效果,通过运用“撞水”“撞粉”增强了南瓜的明暗变化,让南瓜更立体更写实,南瓜的筋脉和花瓣则用没骨大写意的方式来表达,虽然寥寥几笔却生动形象,还保留了传统的文人画气味,在传统没骨花鸟画上得以发展。此时高氏的绘画题材更加广泛,不仅有传统的绘画题材而且还大胆性的开拓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题材,如抗战画中《白骨犹深国难悲》《电台残照》《文明的毁灭》《东战场的烈焰》表现骷髅头、十字架和天线杆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题材,更加客观写实更加反映现实生活。即便是传统的绘画题材上,高剑父也会用新的描写角度和新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如没骨花鸟画《蛛丝网晨露》(图2)中大部分是描绘树枝间的蜘蛛网,为了能更加体现晨露的效果,高氏用黑白两色简单的处理,表现出蜘蛛丝网上的水气、反光以及蜘蛛丝网在晨露时的朦胧黯淡的空气效果。高剑父不仅在政治革命中倡导革新而且在艺术上他也身体力行的去倡导革新中国传统绘画,在传统的没骨花鸟画上尤为突出,他所提出的“折中中西,融汇古今”,最主要的是改造传统而不是摒弃传统,在继承传统没骨花鸟画的前提下又创新和发展了传统没骨花鸟画,使中国传统的没骨花鸟画又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图1 高剑父《南瓜图》(局部)

图2 高剑父《蛛丝网晨露》(局部)

三、高剑父没骨花鸟画对后世的影响

高氏在日本留学完后回国积极推行折衷中西、融汇古今和艺术大众化的主张,举起了革新中国传统绘画的大旗,创立了近代绘画史具有重要意义的岭南画派,同时在上海创立了“审美书馆”发行《真相画报》,在广州创办“春睡画院”传授学徒[3]。一个宣传一个传授,这样让更多的广大民众能够了解到高剑父折中的思想,这也让高剑父所创立的岭南画派与当时的京津画派和上海画派形成三足鼎立形势。在高剑父早期的弟子中赵少昂以及杨善深这些学生作为后来也成为岭南画派的第二代大师,继续为岭南画派发扬光大,其中赵少昂他首先提出了“国画是艺术的最高峰”的观点,他一生主张革新中国画,在不断地创作中去践行实践,其中他的没骨花鸟画《苍松吐艳》《枝头小鸟惊初学》《荷花图》(图3)中可看出,赵少昂重于写生,强调描绘写生对象的神韵,他以高氏“折中中西,融汇古今”的理念植根于传统的没骨花鸟画中。另外杨善深的没骨花鸟画最具特色,题材广泛,如走兽、昆虫、游鱼等,不论大小种类齐全突破前人在题材上的狭窄,拓宽了中国传统没骨花鸟画题材的空间,在他的没骨花鸟画作品《芙蓉蚱蜢图》《荷花图》(图4)《鸭图》中既有中国传统没骨的意趣与工笔的细腻和谐,又大量的融入西洋绘画的技法,也体现出杨善深深受高氏“折中中西”的影响与熏陶。高剑父“折中中西”的思想,创新了中国的传统没骨花鸟画,使得岭南画派第二代人经过第一代人的影响下继续从中发展,以至于影响往后的第三代,第四代传人去继续改良与创新。所以高氏对传统没骨花鸟画的发展创新以及所达到的高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3 赵少昂《荷花图》(局部)

图4 杨善深《荷花图》(局部)

猜你喜欢
中西革新花鸟画
六朝青瓷工艺的革新与影响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工笔花鸟画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