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百香果主要病虫害及识别

2021-04-25 08:23叶金巧邱发春
热带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龙岩市百香果病斑

叶金巧,邱发春

(龙岩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福建 龙岩364000)

百香果学名西番莲,素有“果汁之王”的美称,国内种植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广西、广东、云南、台湾等地。近年来,百香果因其独特的风味及高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的青睐[1]。因百香果可当年种植当年收成[2],在福建省龙岩市很快成为了“扶贫果”,大量果农特别是贫困户投身这一领域。龙岩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百香果种植。随着龙岩市百香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超过3 333 hm2),规模化种植户比例增加,病虫害日趋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多年观察及实地调查研究,现将龙岩市百香果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症状特征及相关预防措施总结报道如下,为广大百香果种植户在生产中诊断识别病虫害及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1 常见主要病害及识别

经历年试验观察,为害龙岩市百香果的病害由重到轻依次是病毒病,疫病,褐斑病,炭疽病,煤烟病,茎基腐病,灰霉病,立枯病等。

1.1 病毒病

近年来,龙岩市百香果受病毒病影响较重,病毒病成为当地百香果发展的最大障碍。病毒病主要为害百香果叶片、幼果,叶片症状表现斑驳黄化,顶部新抽出的嫩叶卷曲,老叶褪绿及黄化,生长点萎缩,不长新叶,叶片沿脉坏死等;幼果表现皱缩、变硬,发育不良,果实有石果症状发生(用小刀削去石果的外果皮,即可见到果肉中的硬块)。病株明显矮化,生长不良,花果显著减少,甚至不开花,不结果,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

严佳文等[3]报道世界上已有26 种能侵染西番莲的植物病毒,广西种植区已检测到黄瓜花叶病毒、东亚病毒、夜来香花叶病毒和DNA 杆状病毒[4],龙岩市检测出黄瓜花叶病毒、东亚病毒、夜来香病毒、潜隐病毒、西番莲严重斑驳病毒等,主要靠蚜虫等传播。

建议果农选用无毒种苗,这是预防病毒病的最为有效措施。

图1 百香果病毒病

1.2 疫病

龙岩市夏秋季高温高湿的气候容易导致百香果疫病的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幼苗,茎蔓、叶片和果实。小苗受害初期在茎叶上出现水渍状斑点,严重时病斑迅速扩大,导致叶片脱落,最终整株死亡。大田病株嫩梢先变色后枯死,老熟叶片会出现水渍状大斑后变棕褐色坏死,病果上先形成灰绿色水渍状大斑后软腐致落果,在病株主蔓可发展形成环绕枝蔓的褐色坏死圈,最后整株枯死。在高温潮湿的天气,病部会产生稀疏的白霉。

百香果疫病病原菌经鉴定为烟草疫霉。此病常发于春末夏初梅雨季和台风雨季,病原菌借助风雨或流水传播,而后暴发流行。

图2 百香果疫病

建议果农及时修剪,避免果园过于茂盛荫湿,诱发疫病。

1.3 褐斑病

褐斑病在龙岩市是为害百香果的第三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叶片感染出现褐色小斑点,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果实感染时,初期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病斑部向下凹陷,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百香果褐斑病是由交链孢属[5](Alternaria passiflorae)引起的,空气传播病害,可借气流、雨水传播。

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流行,因此要提前预防,避免果园过于潮湿荫蔽,发病初期及时作化学防控。

1.4 炭疽病

在龙岩市,百香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缘产生半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浅褐色,多个病斑融合成大的斑块,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发病重的叶片枯死或脱落;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可见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病斑边缘清晰呈圆形,外有黄色晕圈,随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变褐色,表面扁平,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1.5 cm 左右时,病斑中心开始出现稍隆起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粒点初为浅褐色,后期变为黑色。

其病原菌为刺盘孢属[6](Colletotrichumsp.),该病菌在3-5 月份雨季借雨水传播到叶片或幼果上。发病的最适温度25~30℃。

建议果农做好冬季清园工作,减少菌源,降低来年炭疽病的发生率。

1.5 煤烟病

龙岩市的高温多湿、管理粗放、荫蔽潮湿、通风透光性差的果园,以及在蚜虫、粉虱、介壳虫等分泌蜜露的害虫多发时,易发煤烟病。该病易发生在叶柄、枝蔓、叶片上。叶片染病出现暗褐色点状小霉斑,后继续扩大成绒毛状黑色或灰黑色霉层,被煤烟完全覆盖的叶片因光合作用受影响会变黄,最终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煤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百香果叶柄基部有两个乳突,易分泌蜜露,可诱发煤烟病。煤烟病由风雨、昆虫等传播,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来年借风雨传播。

建议果农加强果园管理,适当修剪,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可降低发病率。

1.6 茎基腐病

2015 年之前,龙岩市百香果茎基腐病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紫果种,因茎基腐病的为害,果农损失惨重。近年来推广嫁接苗、一年一植、大苗定植、高畦栽培等技术,大大降低了茎基腐病发病率,百香果茎基腐病零星发生。

百香果茎基腐病可为害幼苗和成年植株。染病病斑出现在根颈部,初期病斑为水渍状,深褐色,软腐,后发褐,逐渐向上扩展,可达30~50 cm,后期皮层腐烂脱离木质部时,形成腐烂圈,植株便逐渐萎蔫、枯死。病茎基部在潮湿时会长出白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茎干死后有时产生红橙色的小粒(为病原菌的子囊壳)。发病常与茎基部受伤有关。

该病属于土传病害[7],其病原菌是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病菌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株、病残体或土壤中存活和越冬[8],是病害的初侵染来源,病菌可借助风雨和灌溉水传播。

建议果农选用嫁接苗,高畦栽培,减少基部伤口,可有效预防茎基腐病。

1.7 灰霉病

在龙岩市,百香果的开花结果期最易感染灰霉病,花蕾上常常长出灰色霉层,严重时会造成烂蕾、烂花、烂果,降低坐果率,导致减产绝收。冬季大棚育苗,若管理不当,苗期易发生灰霉病,苗期茎干及叶片会长出灰色霉层。

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当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

建议果农降低果园湿度,可有效预防灰霉病的发生。

1.8 立枯病

在龙岩市,百香果立枯病多发生在苗期,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病斑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

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和有机质上越冬,腐生性强,寄生范围广,育苗床土带菌,是幼苗受害的主要根源。气温在15~21℃最易发病。该病菌可通过水流、农具等媒体传播。一般温暖潮湿、播种过密、湿度过大均易发病。

若发现立枯病,建议果农给苗床换新土,种植不宜过密,保证苗期的通风。

2 常见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

近年来为害龙岩市百香果的主要虫害有蓟马、实蝇、蚜虫、介壳虫、地老虎、红头芫菁、红蜘蛛、蛴螬等。

2.1 蓟马

蓟马是龙岩百香果的第一大虫害,特别是黄果种,蓟马为害特别严重。其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花器和嫩叶的汁液,使叶片产生小斑点,花器受害后影响受精,幼果受害造成果实外皮粗糙甚至导致果实畸形,严重时会导致落果。蓟马一年发生7~8 代,终年繁殖世代重叠,以成虫潜伏在土块或枯枝落叶中越冬,趋嫩性,特别活跃,行动敏捷,遇光则隐蔽,喜藏花器内,隐蔽为害。

建议果农在果园悬挂蓝色黏虫板诱杀,冬季清园时清除杂草、枯枝落叶等,以减少来年蓟马为害。

2.2 实蝇

为害百香果的有橘小实蝇和瓜实蝇。其成虫产卵于果实的表皮,使果实表面隆起,卵孵化后,幼虫在果实内蛀食,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品质。一般果园四周种植蔬菜瓜果容易导致百香果瓜实蝇和橘小实蝇发生严重。

建议果农在果园悬挂黄色黏虫板诱杀实蝇,也可自制糖醋液诱杀。

图3 百香果实蝇为害状

2.3 蚜虫

蚜虫主要危害百香果的嫩叶,不仅会吸取叶片汁液,还会传播病毒,受害叶片会皱缩。

建议果农多观察,结合防治病毒病及时防治蚜虫。

图4 百香果蚜虫为害状

2.4 介壳虫

介壳虫以雌虫的若虫、成虫寄生在百香果的枝蔓、叶片或果实上,虫体以口针固定于寄主不断吸食汁液,致使树势衰弱,叶片变黄、果实畸形,果实品质降低,以致落叶、落果,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死亡。多数介壳虫在生活状态下能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

建议果农经常检查果园,若发现天敌较多时不喷药,保护原有天敌;若无天敌,可投放如澳洲瓢虫、大红瓢虫等,防治吹绵介壳虫等。

2.5 地老虎

地老虎以幼虫为害百香果的根茎部。3 龄前的幼虫多在土表或植株上活动,昼夜取食叶片、心叶、幼芽等部位,食量较小。3 龄后分散入土,白天潜伏土中,夜间活动为害,常将百香果幼苗齐地面处咬断,造成缺苗,并有自残现象。地老虎对黑光灯和糖酒醋液有趋性;卵多产在土表、植物幼嫩茎叶上和枯草根际处,散产或堆产。

建议果农在定植苗木前深翻晒土,减少虫源。

2.6 红头芫菁

主要危害百香果叶片,经常聚集出没。红头芫菁体长可达22 mm;体黑色,头红色,触角与头同色;鞘翅狭长,两侧近于平行;咀嚼式口器。

建议果农采取化学防控。

2.7 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危害百香果的叶片,通过吸食汁液,导致百香果叶片出现小白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黄化,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红蜘蛛成螨体型小,体色变化大,一般为红色,梨形。

建议果农选用捕食螨进行防控。

2.8 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幼虫终生栖居土中,成虫白天潜伏土中,傍晚出土活动、取食交配,黎明又回到土中。蛴螬喜食刚刚种下的百香果的根及幼苗,造成缺苗断垄;成虫咬食叶片成网状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剩主脉,群集为害时更为严重。蛴螬对百香果的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

建议果农实行春秋翻地,降低虫源基数;在施肥前筛捡出有机肥中的蛴螬;并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和趋光性,进行人工捕捉,震落捕杀,或用杀虫灯诱杀。

2.9 玉米螟

在周边有种植玉米的百香果果园发现玉米螟为害百香果。玉米螟主要在5-6 月以幼虫取食百香果茎蔓、钻蛀茎干,导致叶片萎蔫,最终整株枯死。

建议果农因地制宜将受害枝蔓处理掉,可有效较低虫口基数;选择寄生力和适应性强的优良赤眼蜂防治幼虫,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10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为害百香果主要以幼虫危害,食性杂,且食量大。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造成叶片缺刻、残缺不堪,甚至全部吃光,容易暴发成灾。

建议果农结合管理随手摘除卵块和群集危害的初孵幼虫,以减少虫源;或采取点灯诱蛾,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

3 龙岩百香果常见缺素症状

近年来,龙岩市百香果园常见的缺素症状有缺Mg、缺N、缺B、缺Zn。

3.1 缺Mg

缺Mg 症状在龙岩市百香果果园较常见,其典型症状是百香果植株枝蔓上的老叶出现V 字型黄斑,叶片早落,果小、质量差,成熟期推迟。为了提高百香果的甜度,大多果农会在百香果的开花结果期增施K 肥,K 肥增施过量会影响Mg 元素的吸收,导致百香果缺Mg。

3.2 缺N

在龙岩市,缺N 果园主要是少部分果农在种植过程中不舍得投入,肥水不足,常导致植株生长弱,叶片黄化且叶小而薄,有的甚至导致落花、落果。

3.3 缺B

百香果缺B 症状主要表现为茎蔓生长点枯萎,叶片畸形,花芽分化不良,花而不实,果实成熟推迟,质量差,叶柄、叶脉质脆易断裂。

3.4 缺Zn

百香果缺Zn 症状主要表现为茎蔓顶部出现浓淡相间花叶症状,其特征为叶片变小,叶面平整,叶脉绿色,叶肉黄化浓淡相间,不卷叶,发病后茎蔓生长缓慢,坐果差,果小、味酸。

猜你喜欢
龙岩市百香果病斑
龙岩市妇联打造社会服务“心品牌”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落叶在跳舞
莫兰迪的夏天
五月的一抹新绿
蒋湘兰:百香果 香百家
对“学生惧怕阅读理解题”现象的再思考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