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指标剖析

2021-04-25 02:33
山东农机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净收入支配补贴

王 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收入能直观体现农业农村发展情况,通过剖析农民人均收入指标,可探讨实现发展目标的途径,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

据山东省统计局官方网站提供数据显示,从收入来源看,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净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部分构成。对2014-2019 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分析显示,四部分构成中,经营净收入的贡献度最大,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居第二、三位,财产净收入的贡献度最低。2014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2 元,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4713 元、5431 元、287 元、145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9.67%、45.71%、2.41%、12.21%;2019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5 元,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7165 元、7799 元、456 元、2355元,比重分别为40.31%、43.88%、2.56%、13.25%。这说明山东省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经营获取,而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只起辅助作用。虽然绝对量上,经营净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家庭经营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14 年的45.71%下降至2019 年的43.88%。

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比较

(一)在全国及部分省、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比

2019 年全国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 元,山东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5 元,相比全国高1754 元,位列全国第8 名。全国排名比较靠前的有:浙江29876元、江苏22675 元、福建19568 元、广东18818 元、湖北16391 元、辽宁16108 元、江西15796 元。

(二)省内各市(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2019 年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5 元,比上年增长9.1%。全省16 个地市中,有8 个地市超过平均水平,其中济南市19454 元、青岛市22573 元、淄博市19916 元、东营市19013 元、烟台市21218 元、潍坊市20369 元、泰安市18621 元、威海市22171 元。

三、实现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倍增的途径

(一)涉农政策的扶持

1978 年起国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吃大锅饭”到“包产到户”,这赋予了农民生产自由权,个人的付出与收入直接挂钩,农民可以选择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亦因此而提升,部分农户更跃升为万元户,从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农村出现了一番新景象。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其中1994 年山东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实践过程也得到了中央的肯定。21 世纪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优化产业机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鼓励支持中小型农业主体发展,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展。

(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补贴

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金融机构贷款、农村新型医疗、草原生态补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补助等各项强农惠农扶持政策、能繁母猪养殖补贴和保险,减少中间环节,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各项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数据显示,2017 年、2018年、2019 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分别为3.99×106hm2、3.96×106hm2、3.88×106hm2,补贴金额分别为77.47亿元、77.47 亿元、77.47 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金额分别为18.861 亿元、16.891 亿元、13.6 亿元。各种惠农补贴助力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产技术的推广,农艺与农机相配套,农业整体作业水平提高了,将高产、节本、高效的关键措施落到实处,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农民素质逐渐提高

以往的农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多数农民不懂市场经济,小农意识较强,排斥市场化和现代化的生产和营销模式,只会埋头苦干,效率低下,成果也不高。随着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推广、农民培训和农业竞赛的推动,为现代农民营造了一个学技术、用技术、靠技术发展的氛围,通过机械化的普及,提升了农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与便捷性,提升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让农业科技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广泛运用。类似山东省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评选活动,齐鲁乡村之星选拔活动等,通过选拔确定人员,受到表彰的给予奖励经费,不仅激发了农民钻研技术的积极性,也能够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他们在农业生产一线干事创业,为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网络技术的发展

一是网络的普及,让知识无界限,毕竟农民群众的知识水平有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若遇到一些难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主动提高自身立足农业农村创业发展能力,互通有无,农民也借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之风,实现增收致富目的。二是网络运营程序精细化,“服务商+店铺”零售模式、“淘宝村+农户”集群模式、“平台+网红直播”带货模式的创新,为现代农业插上“翅膀”。据统计,2016 年至2019 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从1.91 亿上升到2.5 亿,农村网络零售额由0.89 万亿增长到1.7 万亿,总体规模扩大了近1 倍,2019 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975 亿元,同比增长27%。三是“互联网+农业”的生产模式也为农民带来不同商机,开展无公害特供平民化、儿童生活体验式教育等模式,让城市里的人们体验自种自收的乐趣,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这种生活体验式的教育有望通过网络和现实的结合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从而也为农民带来另一种增收的机会。

四、结语

通过剖析人均收入,归纳经验,弥补不足,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途径,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与竞争力,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提升粮食产量,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进而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净收入支配补贴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云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
跟踪导练(四)4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