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微

2021-04-25 11:48张百兰
成才之路 2021年8期
关键词:品读应用意义应用策略

张百兰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品读”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文章分析语文“品读”教学现状,探究“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应用策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品读感悟能力。

关键词:语文;品读;应用意义;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8-0130-02

在語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而将品读引入语文教学中,既能够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法,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及语文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本文分析语文品读教学现状,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应用策略。

一、语文“品读”教学现状

1.教师不重视品读

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以“应试”为指挥棒,强调课文讲解及反复阅读练习的重要性,忽视品读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阅读文本充分品读之后,就能有效理解课文内容及其所传递的情感,从而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2.教师代替学生品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品读时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读与感悟。但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不给学生预留品读时间,而是将自己品读到的内容及感悟告诉学生。很显然,在这种品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只是知识的容器,所以这种缺乏实质内容的品读教学,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品读能力的目的。

3.学生不具备品读能力

学生品读课文的过程不是漫无目的地读,而是要对句子、段落及中心主旨等进行多样性的或者针对性的品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品读的目的。但在品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却没有传授学生品读技巧,没有对学生进行品读的训练与指导,所以很多学生不具有独立品读的能力。

综合以上三点可见,语文教学中的品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探究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应用策略,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逐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品读即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理解字词句段的含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品读时,可采取多样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感知与领悟。

1.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重难点段落、优美句子等进行品读感悟,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有效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2.提升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言实践。品读就是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品读技巧,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可不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引入品读,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读、思考与感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品读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启发。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够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并能够提升学生的品读感悟能力。

三、“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反复阅读,品出“味道”

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还是学生“学”的过程,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处于主导地位,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品读时间,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精妙的词句、语言节奏变化、修辞及人文内涵等,并从中感受到品读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穷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嗯,揍我一顿也好”和“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两段进行反复品读,之后再对文章的结尾进行品读,当学生的品读丝丝入扣、渐入佳境时,就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深切感受渔夫及妻子桑娜的高尚品质及情操。再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纱衣”“恩赐”“慷慨”“贡献”“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被破坏了”等精妙词语、句子进行品读,从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保护环境的情感,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主动参与到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提出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建议,并付诸实际行动,真正成为一名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小卫士。

2.注重晨读,读出“精髓”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个人头脑最活跃、记忆最深刻的时刻,因此,教师可积极发挥晨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大声且富有情感地进行朗读以及深入品读,这样能让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有深刻理解。同时,在反复的朗读和品读中,学生还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能够培养语言感悟能力,又能够与作者的所思所想产生共鸣,从而明确文章的重点及精髓所在。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让学生利用晨读时间对这篇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品读,并设置问题:五壮士走向狼牙山顶峰绝路时,为什么脸上会露出“喜悦”之情?这是胜利了吗?这里“胜利”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借此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能够准确回答出这些问题,真正读出课文的精髓所在。这样有目的的晨读,不仅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设置问题,形成“共鸣”

提问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实现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能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状态,这对于提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品读中形成共鸣。例如,在教学《穷人》时,当学生通读完整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桑娜在将死去邻居的两个孩子抱回来之后,那么地忐忑不安?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丈夫真相,而是要试探他的反应?问题提出后,学生陷入了深思。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品读,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品读与思考中与作者形成共鸣,领悟到渔夫和妻子桑娜体现出来的穷苦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4.及时启发,悟到“灵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启发与引导工作,要在教材及学生间架起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从而让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当学生了解到“绿”表达的内涵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启发:作者為什么要用“一水”“数重”等词眼,能否换成其他词语。在此引导之下,学生尝试用其他词语代替“一水”“数重”,并去读去品,但发现其他词语无法将“一水”“数重”所抒发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王安石的生平、他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再次启发学生,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渴望重返政治舞台的情感。这种启发式的品读教学相较于以往的讲解教学,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并形成深刻感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只有当学生具备较强的品读能力时,才会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感悟并内化于心,之后进行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可从反复阅读、晨读、设置问题、及时启发等角度着手,逐渐提升学生的品读能力、鉴赏能力及感悟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燕.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2]陈乐宁.试析小学语文学科素养与语言文字运用[J].天津教育,2020(06).

[3]万桂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文体意识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4]桂胄.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Abstract: In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let stud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 they should know,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Chinese thinking,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efficiency.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reading" in Chinese teaching can achieve the above teach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reading" in Chinese teaching,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Key words: Chinese; reading;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applica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品读应用意义应用策略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乙肝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