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舒曼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艺术特点
——以《诗人之恋》为例

2021-04-26 10:09杜婕邬珅董婧辉
艺术品鉴 2021年6期
关键词:织体舒曼钢琴伴奏

杜婕 邬珅 董婧辉

一、舒曼与他的“爱情日记”——《诗人之恋》

(一)舒曼生平

舒曼(1810-1856 年),19 世纪浪漫主义成熟时期的著名音乐家、乐评家、作曲家。他本人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舒曼自幼喜爱文学,受其父亲奥古斯特·舒曼一位精明能干的书商的影响。而舒曼基因中感受之细腻、敏感而浪漫的天赋则来源于他的母亲约翰娜.舒曼,一位亲切而具有浪漫气质的妇人。舒曼7 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他的父亲支持其朝着音乐方向发展。然而在1826 年,父亲的骤然去世,使得舒曼非常痛苦,不得不服从了家族对他的安排,前往莱比锡学习法律。然而一到莱比锡,舒曼就立刻迷恋上了这里浓厚的音乐氛围。莱比锡有许多的音乐活动,舒曼便决定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并且为了达到更高超的钢琴演奏水平,他拜师里希维克,专心学习钢琴。然而舒曼的错误练琴,导致手指受伤之后便把自己的重心转移在音乐评论与创作方面,在此期间他收获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半克拉拉,并在1839年俩人结为夫妻。

(二)舒曼的“爱情日记”

新婚宴尔,这位沉醉于甜蜜的婚姻中的作曲家,在婚后第一年,他创作的歌曲数量及质量都达到了巅峰状态,可谓是其歌曲丰收年。这短短一年里他写出130 多首艺术歌曲,其中一部特别著名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可以看作是舒曼的爱情日记,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舒曼与克拉拉之间的爱情。这部歌曲的主题是“爱情欣喜的苏醒与痛苦的失去”,它依照“钟情-表白幸福-背弃一忧伤”的逻辑发展来创作,构成了16 首短小精致的声乐作品。这部作品的歌词选用海涅《抒情的插曲》的第65 首诗,当舒曼一见到这首诗,就立刻迸发了创作的激流,在爱情的滋润下短时间内创作出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二、《诗人之恋》中钢琴伴奏的艺术特点

(一)钢琴伴奏的旋律多样化

在这部作品中,钢琴伴奏的旋律呈现多种多样,可大体分为四类:

1.声乐旋律与伴奏旋律一致、同步呈现

声乐旋律与钢琴伴奏旋律同步出现,以重合的形式一起对旋律给予强调,来刻画统一的音乐形象。这种特点使得琴声与人声保持一致,将旋律体现得淋漓尽致,加深听众对旋律的印象,也有助于演唱者对声乐旋律的掌控。在《诗人之恋》中不少乐曲都运用这种形式。如《灿烂鲜艳的五月里》,钢琴伴奏部分左手是分解和弦,右手多采用简单的单音旋律线与声乐部分旋律做到贴合。但是这种平行的同步旋律不意味着完全复制相同,而是在相同中蕴含着不同。钢琴左右手的配合呈现加宽了声乐旋律声部的层次,亦可以看作是以钢琴为主导、声乐为伴唱。

2.声乐旋律线隐藏在伴奏的内声部呈现

这也是一种平行呈现旋律的方式,将声乐旋律线放置于钢琴伴奏的内声部。这样虽然不如放在高声部那样明显突出旋律,但是也很稳定的加强了旋律,并且提升了钢琴伴奏内声部的活跃度,也丰富了整首乐曲的音响色彩。如《莱茵河,圣洁的河流》,其声乐旋律线就隐藏于伴奏中声部,其他声部辅之以持续和弦音行进。同样的旋律在不同声部的呈现,使得旋律更加立体,增加了作品的厚度与韵味。

3.声乐旋律与伴奏旋律一致、错位呈现

(1)钢琴伴奏较于声乐提前呈现。钢琴伴奏旋律先于声乐部分的旋律出现,有着引导的作用。这种伴奏的创作方法提升了乐曲的动力性。如《那小巧的花儿们如果知道》,一首具有民歌性质的歌曲,每一乐句的开始部分都是在钢琴伴奏的部分提前出现了声乐部分的旋律音,这种伴奏创作手法不仅为旋律的出现做了引导,并且在中间部分进行适当的补充。(2)钢琴伴奏较于声乐推后呈现。钢琴伴奏在声乐部分之后出现,这样突出了声乐部分的旋律,钢琴伴奏的再一次出现对旋律起到加强深化的作用。如在第三首《小玫瑰、小百合》中,声乐旋律主音先出现,随后在左手伴奏部分的半分解和弦音型中可以找得到旋律主音的再次出现。

4.伴奏与声乐以轮唱方式推动旋律进行

声乐进行主旋律,伴奏变化重复声乐的旋律或副旋律。二者如“卡农式”的轮唱旋律来推动旋律的发展(二者的地位可颠倒),形成了人声与琴声的一问一答,形成了音乐的语气呼应效果。如《我会在梦中哭泣》中就体现了这种旋律进行特点。

5.无旋律伴奏衬托声乐旋律

无旋律伴奏即双手不再弹奏旋律,而使双手各种能够自由、更灵活的发挥,多以分解和弦来配合、衬托声乐旋律。在《一个明朗的夏天早晨》体现(如谱例1)。

图1 谱例1

(二)钢琴伴奏的节奏与声乐旋律的紧密配合

图2 谱例2

在这部作品中,舒曼对于钢琴伴奏的节奏也进行了巧妙地设计:有的钢琴伴奏节奏与旋律的节奏相一致,有的伴奏独立,全曲贯穿一种节奏,还有综合不同节奏型组成的,都是为了与声乐旋律进行紧密的配合。

(1)伴奏节奏与旋律节奏保持基本一致。这样的节奏构成,使得作品结构整齐,音响效果也十分简洁明了,更能突出旋律线条的起伏。如第十四首作品《在夜里,在梦中》,在开头八小节,钢琴伴奏的右手以和弦形式与声乐部分节奏保持一致。

(2)伴奏以连续的短小音符持续进行。钢琴伴奏持续以同样的八分、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做背景来辅助声乐旋律进行,能够很好地表现作品的作品风格,并且以伴奏部分的节奏略显单调来显示旋律的起伏变化。这种节奏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体现的最多。如《小玫瑰小百合》中采用了连续短小的十六分音符不间断的弹出,显得俏皮生动,辅之起强化作用的后出现的伴奏主音,使得主题旋律更明晰深刻。

(3)伴奏部分采用多种节奏形式组合而成。这种形式相对来说比较普遍,因为没有固定的格式局限,短小音符与持续音符的使用随声乐旋律的特点而变化。有时旋律节奏较短小,伴奏部分则为一个持续音,旋律空闲的部分为间奏部分,会设计一些别致的节奏进行调节。如谱例2《当我凝视着你的眼睛》。

(三)钢琴伴奏织体的丰富性

在这部作品中,舒曼的钢琴伴奏织体运用十分丰富,可归纳为四类:

(1)柱式和弦。这是最常见简单的一种伴奏织体,即每一个和弦中的所有音同时发音,因为在五线谱中看起来像柱子,所以称之为“柱式和弦”。柱式和弦的音响效果很有厚度,完整和弦的直接奏出更直观地体现出作品的风格。这种织体在整部作品里运用较多,如《当我凝视着你的眼睛》。

(2)半分解和弦。这种织体是把和弦音进行不完全分解来进行演奏的一种伴奏织体,属于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的中间过度形态,既有双音音响的厚度,可达到和声效果,也可以兼具旋律性。如《小玫瑰小百合》。

(3)分解和弦。和弦音按照某种有规律的组织形态以先后的方式奏出,这种和弦分解的完全彻底。如《我愿把我灵魂陶醉》中,左手连续三十二分音符的波浪式织体,快速均匀而轻盈地奏出。

(4)综合变化织体。将以上三种基本织体综合使用,如第十四首《每夜里,在梦中》就采用了综合变化的织体组合。旋律部分有节奏的变化,有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地来回跑动,左手类似复调效果。

综上所述,舒曼在这部作品中对于钢琴伴奏的创作,无论是旋律、节奏、织体或是和声,设计的都十分精细别致,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伴奏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足以看出舒曼对钢琴伴奏的重视。有些钢琴伴奏的精细复杂程度甚至堪比钢琴独奏曲,有时会出现“钢琴独奏、声乐伴唱”的倾向。这或许与他本人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有关。

三、结语

舒曼曾说过: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他的音乐就像是一首首富有幻想的诗,自由而浪漫,不拘泥于形式,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理想世界,他专注于诗词中更细腻饱满的情感,更深的内涵。

希望可以通过分析这部舒曼的代表作品《诗人之恋》中的钢琴伴奏,让诸多音乐爱好者更深入地了解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意义,给予钢琴伴奏更多的关注。

猜你喜欢
织体舒曼钢琴伴奏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