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工笔花鸟画的分析与鉴赏

2021-04-26 10:10李树杰
艺术品鉴 2021年6期
关键词:锦鸡赵佶诗书画

李树杰

工笔花鸟画的题材独特有趣,表现效果精工富丽,深受历代画家喜爱,更是得到宋徽宗不少的青睐。作为当时的具有统治力和影响力的封建君主,赵佶大力扶持发展画院,加大对书画家文人的重视,使绘画活动进入极其繁盛的时期,宋人郭若虚在谈论两宋绘画时感慨道,若山水,石林,花竹,禽鱼,则古不及今。宋朝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光荣的中心。宋徽宗身为帝王,一心重视绘画,将绘画提升到空前绝后的地位,赵佶自身的艺术造诣同样高深,笔墨天成,身兼六法,钟情花鸟题材绘画,作品甚多。由于宋徽宗的影响带动,花鸟画几乎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阶层,从皇宫贵族到书生平民,所画题材更是增广扩大,花翎兽石蔬果无不入宋朝花鸟画中。在前朝花鸟画兴盛的基础上,再加上宋徽宗的支持和领导,花鸟画在当时孕育出了一种富有时代特征和代表性的绘画风格,造型准确,色彩上追求富丽,同时重视描绘对象的精神表现和作品意境和气韵,史称“宣和体”。在政治上赵佶无能无为,给人民群众带来深重苦难,但是也不能不承认赵佶所领导的宣和画风院体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成为自古至今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颗明星。

一、工笔画鸟画的特点分析

赵佶在花鸟,山水,人物以及古画临摹方面均有造诣,尤其花鸟绘画甚佳,能工能写,既可细致设色又能挥毫水墨。本文着重从赵佶的工笔花鸟画的造型、题材和蕴含寓意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形神兼备,以形写神

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历程中,早期绘画最重要的是追求“形似”。这种写实绘画发展至宋时期,随着时代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提高,绘画“写实性”得以正式形成。材料的丰富使画家绘画表现更具真实性,间接提升了画家对花鸟画在形式与技巧方面的表现能力。此后,宋代花鸟作品偏于写实风。宋徽宗的花鸟画“写实性”也成为北宋时期重要的绘画风格。同时宋徽宗写实的绘画特点也深受理学的影响。当时作为正统思想的理学,程颐思想上倡导“格物致知”与“理一分殊”。其中“格物求理”则是注重通过物象去探究其内在的发展,绘画创作中运用精细的“格物致知”理学思想,赵佶的绘画风格也受到这一“理学”思想的影响,由此促使其花鸟画“写实性”形成。宋徽宗严格按照“格物致知”的理学思想进行艺术创作,细致入微地去观察描绘对象,摸索其规律,努力参悟事物外形内部的“理”进而达到形“似”,再上升为形“真,同时,赋予绘画作品中物像其生命力,反映赵佶内在的文化修养,也现出人与自然、表现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独于翎毛,尤为注意。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史莫能也”这句话正是描述了宋徽宗花鸟作品中栩栩如生的形象。赵佶的作品中,重视描绘物象的造型的“法度”,严格按照物外形,遵循物象自然规律,运用理性的思维去作画,因此作品造型真实,画风细致。

(二)题材珍奇,意寓美好

宋徽宗身为宋朝君主,地位显赫,条件优渥,创办扶持皇家画院,动用大量财力和人力收集各种稀奇珍宝,同时赵佶任用的贼子佞臣替他从全国各地搜刮征集来的奇花怪石,珍禽异兽放置画院中。例如发布法令“诸州军应祥瑞不得辄以进献,令图其状申尚书礼部。可编下州军照会,遵依条令”。即命令所有的地方官吏都要上报所在地的吉祥现象和事物,如果这个祥瑞现象或者事物没有办法呈献给皇室,那就用图画的方式来描画出来。同时宋徽宗建造皇家园林“艮岳”,里面有“姑苏、武林、明月之壤,荆楚江湘,南粵之野。移枇杷、橙柚、榔栝、荔枝之木,金峨、玉羞、虎耳、凤尾、素馨、渠那、茉莉、含笑之草”,可以说是囊括古今内外的珍奇美物。艮岳内设有来仪局,放置山外海内珍禽无数,供徽宗君臣和画院画家们欣赏,为自己和其他画家提供优越的创作环境,赵佶在创作可以近距离直接对描绘对象进行观察。宋徽宗也受李公麟的启发去收集古物,编《宣和殿博古图》,收编五百余礼器文物。颁布诏令:向宫中进献一件古物,就可以得数十万赏钱,大大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造成“天下冢墓,破伐殆尽矣”的现象。正因如此,皇宫中才得以出现种类繁多的花鸟、稀奇罕见的古物,同时宋徽宗又接受了“黄荃富贵”的影响,其作品之中自然多是描绘平民难以见到的珍贵禽类和花石。作为封建君主,赵佶也通过绘画描绘的事物来传递吉祥昌盛的美好寓意,给民众一种君主领导的国家是受上天庇佑的启示,借此希望本朝发展昌隆久运。例如《瑞鹤图》中描绘描绘了一群仙鹤成群在青墨色的空中飞舞,围绕着宋代城楼旋转,一直飞旋不停。整幅画面看起来宁静祥和,仙鹤代表着祥瑞吉兆、天下太平,向宋人传递着美好的祝愿。

(三)诗书画印,统一结合

国画和西画相比,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差异,除了工具材料的不同外,还有就是逐渐形成的诗书画印一体的绘画特色。在诗书画印各个门类修养的基础上,将四者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才是诗书画印一体化的真正目的。宋徽宗自幼学习书画,书法也同其绘画一样具有深厚的造诣,并且在诗词歌赋方面也有研究,自身的文化修养全面而深厚,因此赵佶将自己的多种特长加以融合,汇聚在画面上,自创的瘦金体如兰如竹、挺秀稳健,工笔花鸟生动传神、精美细致,再加上与画作内容呼应的诗词和印章,达到诗书画印在画面上的统一,为我们呈现出诗书画印结合的完美作品。邓白先生在其《赵估》一文中讲到,宋徽宗把诗、书、画三者结合,为传统绘画创造了独特的形式,给后代以深远的影响。早期的题款是从北宋开始,如崔白、郭熙、李公麟、赵令攘等人,都有胜名或年月款识。但应用诗句题画,则首推赵桔。曾盛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他的画与诗各自分道扬镳,从未两相结合,所谓郑皮“三绝”,也没有把书法和诗句用到画上去,只有赵桔配得上称为“三绝”,在他的画里题上了瘦金体的诗句,更显得丰富多彩,增加了艺术的魅力。

二、代表作品赏析

(一)《芙蓉锦鸡图》

作品中包含了花卉、禽鸟、蝴蝶,还有赵佶的题诗、落款、印章。观望画作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华丽的锦鸡停在芙蓉树枝上,优雅回首,仰望飞舞的蝴蝶。芙蓉枝在锦鸡的重压下展现了花枝弧度和柔美,小枝的菊花在芙蓉花掩映下,虽然不突出但是也富有情趣。锦鸡形象生动逼真、呼之欲出,设色艳丽高贵,也突出了描绘对象的珍奇。画面抓住的是锦鸡望蝶将飞的一瞬间,禽脚向下用力,将枝干压弯,力量感和张力包含在这一瞬间之中。在描绘树叶和蝴蝶时,注意了叶片和虫翅的空间感,俯仰正侧形态各异,给画面增添不少情趣。宋徽宗通过敏锐的观察抓住瞬间的画面,将锦鸡、芙蓉、蝴蝶三者紧密联系在起,同时将诗与印记安排在与锦鸡形成三角构图的位置上,其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韩诗外传》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宋徽宗借用此画赞美锦鸡全身的美德,也告诫臣民应当学习锦鸡的五德,同时也是以锦鸡自喻,美化自己,表达自己作为君主高尚的德行。

(二)《瑞鹤图》

画面描绘了在暗青色的天空中上下盘旋的群鹤,张开翅膀优美飞舞,姿态变化各异,没有雷同;天空下还有两只仙鹤扭转身躯,站立于烟尘缭绕的汴梁宣德门之上,画面下方为精细勾勒的屋檐吻兽。画面左边,宋徽宗以瘦金体题跋: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郁,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余皆翱翔,如应奏节,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久之,经时不散,迤俪归飞西北隅散,感兹祥瑞,故作诗以纪其实。画中群鹤的形象造型逼真形态生动,各自飞翔却又彼此声通相互照应,灵动飘逸、形神兼备。赵佶突破以往花鸟画的传统,将仙鹤与风景结合创作,较大程度的渲染了整个画面的氛围。仙鹤的身子用没骨法画出,禽眼用生漆点涂,同时空中飞舞的仙鹤和吻兽上站立的仙鹤形成对比,动静结合,增添画面的生动性。石青色的天空群鹤飞舞,而鹤群的宣德门被祥云瑞雾围绕,整个作品尽显吉祥福瑞的气氛。

三、总结

宋徽宗赵佶,一位颇具争议的君王画家。治国施政无能无为,却在书画艺术方面独当一面,引领整个绘画的发展方向,赵佶的绘画风格,创办的画学画院,搜集编纂的书谱画谱等对中国绘画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赵佶的绘画集揽众家之长,又独居个人风格,形神兼备、笔墨精细,所画之物珍稀尊贵、寓意祥瑞,同时独创瘦金体,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作品之中。发动全力将天下珍宝奇物,名家书画收集,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睿览集》,对今人研究历代书画做出极大贡献。赵佶经常将美德和愿望加入到自己的画作中,比如芙蓉枝干上集五德于一身的锦鸡,青天金雾里吉祥福瑞的仙鹤,无不体现赵佶对自己和自己的国土所抱有的美好期望。

宋徽宗 赵佶 《写生翎毛图》

猜你喜欢
锦鸡赵佶诗书画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瑞鹤图》传说
名画遗珍
《瑞鹤图》传说
诗书画苑
集石会锦鸡吉祥
赐你一张琴
诗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