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油画作品中光与影的表现研究

2021-04-26 10:10朱鸿萱
艺术品鉴 2021年6期
关键词:光与影光影油画

朱鸿萱

绘画作品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视觉艺术,西方油画作品对光与影的表现研究更为重要,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加入光影并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诠释他们对光影的追求,但归根结底就是光影与色彩的碰撞,没有“光”就不会有“影”,也就不会产生视觉中的“色”。光影的强弱和角度的变化都会影响油画中色彩的冷暖、色相以及色彩的纯度。正是因为光影对色彩的表现不同,才会诞生各种风格的油画作品,形成多样的艺术色彩语言,从而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油画艺术的发展,我们追求的是画面的整体效果和客观的色彩表现形式,为以后更好发挥光与影在油画作品中的艺术效果提供一点帮助。

一、绘画中光影的色彩语言

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光,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人们的心理感知也会有影响,能够让人们实现对物体的感知,分辨物体的色彩,掌握空间特征等。

“阴影是由光产生的,光与影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光线直射的特性,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去路时,才产生阴影。”物体被阴影遮蔽产生明暗,这样在画面中,使平面化的物体由二维转变成三维呈现出空间感与体积感。

牛顿曾经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用三棱镜证实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混合而成的。而物体之所以拥有属于自身的颜色,是因为阳光通过直射或者反射让物体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固有色。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颜色,实际上是物体经过光的照射所产生的。有了“光”才会产生“影”,用“色”才能展现“光影”,从根本上来说,绘画艺术其实就是由光影构成的,艺术家用色彩来展现光的存在,对于光线的处理手法是由眼睛直接看到的,再通过大脑进行主观性的分析,用艺术手法展现在画面中。达·芬奇《蒙娜丽莎》,画面中就存在光影的效果,通过细腻的笔法,柔和色彩过渡,光线和色调相统一,将人物从深暗的背景中浮现出来,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人物的灵动性。《最后的晚餐》中,暗示性的光线处理,十一个门徒都处在光亮之中,唯独犹大处在阴影中,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光影对于色彩的表现不同,才会形成丰富的色彩语言,产生各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鲁道夫·阿恩海姆说过“通过光线的运用能够对画面的各个色彩进行呈现和变换,也体现了光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二、西方油画作品中光与影的表现技法

纵观西方艺术流派,每个时期的绘画风格都是不同的,每个时期的油画作品都离不开光影的效果,画家用客观色彩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将客观物体的“固有色”进行主观的改变,通过光影的强弱,人物及物体就会产生明暗、虚实、冷暖的变化。艺术家们不同的处理手法,也让光影展现出独特的自身魅力。

(一)光影的处理

光影的处理追求的是科学、理性、严谨的画面效果,形成沉稳和含蓄的色彩手法。拉斐尔的圣母形象因为光线的添加更为柔美,恬静。缇香追求光与色波澜壮阔的交织,《丹娜伊》中缇香大刀阔斧地进行色彩与色调的处理,将光影融合在绘画之中。17世纪的绘画中对光影的处理主要还是体现在塑造人物的体积感上,伦勃朗《带天使的圣家族》中圣母善良可亲,朴素典雅,时不时地揭开摇篮上的布罩,看一看熟睡着的儿子耶稣,脸上满是柔情,传达出真切人间母子亲情,从而深深地感动了观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伦勃朗对光线的使用,他独到的处理手法、运用明暗的色彩对比,画面中主要的部分用强光来强调,次要部分及暗部弱化处理,这种灵活性的处理手法,使充满戏剧性的画面关系中焦点人物更为突出。19 世纪画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再是通过光影对物体的形态进行塑造,而是通过眼睛看到的真实物体经过大脑进行重组与分析再传递到画面中来。画面中用主体营造构图的平衡性,在视觉上用光影来展现画面的艺术效果。梵高《夜间咖啡馆》整幅画的主体物是一个具有透视的球台,拉伸了整个的空间,除了整幅画面强烈的光源,画家也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整体为黄色调,物体投影变暗,显得整幅画面更加的温馨,富有情调。

(二)光影对物体的客观形变

客观形变是指对于光影的应用技法,在画家进行创作时,大脑会有一种意向,这种意向是本身特有的,这种目的意向会在大脑中迫使画家改变原有的意向,按照目前的目的意向对客观形象进行形变,使画面中现有的结构有了新的变形。文森特·梵高作为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多为抽象艺术。《星月夜》中,画家所画的是从窗外看到的柏树、星空、小镇。整幅画大面积的暗色块,只有星空的部分用黄色进行提亮,画家用点的方式画完了整幅作品,明暗强烈的对比,使整个画面产生了一种流动感。

(三)光影对作品的主观体现

在西方油画中,光影的主观性主要是通过色彩的表现手法展现在画面当中。油画色彩的主观性是人脑对于事物本身颜色的一种现实性及认知性的一种情感化处理。在油画创作中加入主观化的色彩是画家的经验所在,主观性的色彩是建立在非客观的意识当中的,它不受客观之外真实的影响,通过色彩的运用画家本人能看出物体本身的颜色与所画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同时还不影响画面的整体性。油画的主观性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是不同的,画家选择用自己的色彩对画面进行处理是他对本身事物的一种客观改变。可以说用色彩来创作画面是对艺术的形容更是对艺术的表现。印象派画家莫奈的《鲁昂大教堂》系列,画家并没有选择去刻画大教堂的细节,而是选择了用色彩去体现大教堂在光的沐浴下的一个整体效果,他着重描绘了大教堂在不同时段如清晨、黄昏、薄雾等情况下建筑物在光的反射下的色彩。莫奈在创作中加入自己的想法,用自然光作为画面的理论依据,从而将大教堂的神圣与光辉用色调将其表现出来。可以说光与色在绘画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而主观性的色彩也给观者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油画的发展经历了差不多有一个世纪,这段时间随着对光有了科学的、理性的认识,西方艺术流派有了新的变化,印象派对于光影在写实油画中的实践和创作中催生了后来的野兽派和立体派等艺术流派。对于光影的认识使得油画的发展有了新的质的飞跃,油画的发展也从写实到非写实、从具象到抽象、从光影对物体的具体表现到画家通过色彩表达光影以及内心的情感,从强调画面的客观体现到后来强调画面的主观体现,这在西方油画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改变。

三、西方油画作品中光与影的表现意义

(一)突出主题

纵观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他们的油画作品主题性非常鲜明。从欧洲中世纪开始到浪漫主义时期,他们在皇室贵族的统治情况下,绘画题材多是神话等方面,席里柯《梅杜萨之筏》描绘的是夜色中绝望的人们看到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的一点船帆时的情景,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展现了船上几组人的不同状态,这幅作品表现了席里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追求。由此可见主题鲜明是当时画家们在绘画过程中更加注重的。光影在突显主题的作用中表现的非常明显,通过加强主体强烈的明暗对比,弱化无关痛痒的部分,从而体现和突出画面中要表达的主题。

(二)营造气氛

在画家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候,光影的作用还可以用来营造和渲染画面的气氛。画家们通过增加光影使画面的氛围时而平静、时而热烈、时而激昂、时而低沉等,在对这些画面氛围进行表达的时候都离不开对光影的运用。通过对光影的强度、方向和性质等特性的把控,实现对气氛的调节和控制,明亮的色彩不断的运用,从而营造出画家想要的一种气氛或者表达的某种情绪,并向观众进行直接的传递,从而达到影响观众的目的,唤起观众内心的情感。约丹斯《豆王节欢宴》描绘的是一幅民间节日的庆祝的场景,画家在画面中把人物的面部加上光影,让人物表情更加突出。画中无论男女老少都无拘无束地欢呼着,举杯畅饮,就连小孩子有的也品尝了酒的美味,整幅画喧嚣欢腾的场面,十分的热闹。

四、结论

西方绘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画家对光影的研究和认识,随着这种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候还会进一步提升对光影的运用。光影决定色彩的冷暖,色相,而主观体现决定色彩的表现形式,决定画面最终的光影强弱。在油画创作中的光影表现技法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解读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光影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西方油画作品中光影技法的运用分析,了解西方艺术家们的绘画技法,懂得如何用色彩展现画面光影效果,为以后我们在油画创作中有效地利用光影进行客观形变和对作品进行主观体现有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光与影光影油画
万类霜天(油画)
光影
光影
城市·光与影
光与影
光影之下
《岁月长又长》(油画)
光影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