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终身教育视角下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2021-04-26 09:40虎晶
学周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虎晶

摘 要:现如今时代背景,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职教育及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领域的重点问题以及热点问题。将针对建立在终身视角基础上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提出构建策略,具体应明确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原则、实现课程顺利衔接、参考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深度对接链以及群、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结构框架、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思路、构建完整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及制定教材标准,统一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整合教学内容,意在解决中高职衔接不顺畅问题,进而不断完善现代化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终身教育视角;一体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5-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0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表明,强化中高职衔接,推进中职教育以及高职教育的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专业设置等等各方面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院校协调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成功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出发点,因此,一定要重视在终身视角下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明确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原则,保证课程衔接顺畅

明确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原则,是实现成功构建终身视角下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基础条件。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其一,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不仅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理念,以及人的终身学习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而且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延续性特点,进而拓展教育者学习的上升通道。在进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中职教育的基础性特点以及基础岗位职业性特点,在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教育阶段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基础技能、基础知识,又要充分考虑到职业技能的高等性特点、职业岗位的延续性特点以及职业岗位的拓展性特点。其二,职业能力分级分层培养的基本原则。在进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然后在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充分突出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职业能力分级分层培养方式,其中中职为基础知识、技能以及岗位能力。

二、重视专业群衔接基础,促使课程顺利衔接得以实现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存在着两种内涵,其一是指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其二是指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简单来说,就是指中高职衔接的一种没有缝隙承接或者是衔接的模式。一体化就包含了衔接的意识,并且是更加融洽的衔接。而想要实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有效衔接,就要注重建立在专业群的衔接基础之上。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是由专业衔接以及中高职衔接模式等条件所决定,因为存在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衔接的过程中,中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的专业目录并没有实现全面对接,因此要在专业群的衔接的基础上,探索专业群的衔接模式以及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理论以及实践。《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颁布,进一步明确了高职专科的专业目录,提供了完善的中高职衔接本科的专业目录以及中高职衔接目录,这对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十分有利。建立在专业群的衔接基础上,能够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创造先决条件,在此过程中通过专业群内核心课程的衔接,能够实现中高职课程建设的顺利衔接。

三、参考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实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

在终身视角下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时,最为重要的就是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当中的核心理念,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进而使得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多样性特点以及连续性特点的相关要求得以满足。在进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岗位层次定位是衔接的起点,只有准确定位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所面向的岗位,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对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相关岗位职业对于能力所提出的要求。中职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进行基础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为后续步入高职院校進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首次就业岗位职业技能的教育工作,并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参考,进而构建职业能力分级的人才培养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还要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出来,这是实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四、明确一体化课程体系结构框架,职业能力作为基础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应当建立在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并将职业能力作为核心,在此过程中其主要设计理念、主要内容以及技术要求如下。

其一,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的过程中,将职业能力作为本位。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一定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完成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此过程中,对于选择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以及运用教学方法而言,都要紧紧围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还要通过职业能力的需求得以确定。而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建立在培养学生必要职业能力的基础上。

其二,在设置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将职业能力作为导向。职业能力导向是进行课程内容设置的一条主线,课程内容贯穿于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个过程当中。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应注重将相关课程设置以及职业岗位所需求的能力相互对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裁取,最终形成一套以职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实现为社会培养具备实际职业能力的高技能性人才,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加强明确衔接一体化开发思路,形成一体化课程建设

在进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开发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建立在产业群以及区域产业的基础上展开院校、企业以及行业的调研工作,在此过程中确定典型的职业能力标准以及职业岗位标准,以此获得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中高职人才规格以及人才培养目标[1]。另外,应充分参照国家资格证书体系以及国家职业标准,建立在以中职教育阶段为主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初级职业能力向中级职业能力进行衔接,建立在以高职教育阶段为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教育的思路,然后在此背景下充分结合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是高中教育课程体系基础的原则上,以及高职教育课程是延续以及继续的标准基础上,将以往传统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并充分组成构建,进而获得中高职课程标准体系,在此过程中还能够避免课程重复以及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最后,再确定好中高职课程内容、课程顺序以及课程结构的衔接,以此就能够形成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六、构建完整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终身学习

在终身教育视角基础上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一般情况下会将其归纳为四个课程板块:专业核心课程板块、文化素质课程板块、技能训练课程板块以及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板块。

其一,文化素质课程板块,是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中职教育阶段当中的基础教育内容,在开展文化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涉及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高职教育阶段,同时一定要合理地考虑培养学生第一岗位的职业能力[2]。在文化素质课程教育当中包括:文化基础课程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课程教育等等,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高职教育阶段的文化素质课程包括: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外语类课程教育以及人文艺术课程教育等等方面。

其二,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中职教育阶段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以“三基”为基础,这其中包括基础方法、基础技能以及基础理论。而对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高职教育阶段而言,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包括:职业技能课程教育以及专业理论课程教育。

其三,技能训练板块以及专业核心课程板块对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中职教育阶段来说,包括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训练以及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而对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高职教育课程而言,其中包括技能训练课程、产业需要课程教育以及岗位技能需要课程教育。这种情况下,一个完整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得以构建,还能够使得学生终身学习得以满足。

七、制定教材标准,统一课程标准,满足一体化课程需求

其一,在终身教育视角基础上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时,一定要重视制定教材的编写标准。教材是课程教学的依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起到核心的作用价值,制定出一套明确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教材编写标准,并且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以及相关规范、相关要求等等,编写适合中高职的教材内容,这不仅仅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保证中高职衔接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其二,设置统一课程标准[3]。制定或者是出臺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解决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复问题,是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困难之处,因此,推进职业教育关键领域的改革以及重点环节的改革非常重要,其不仅仅有助于解决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使得教育质量得以有效改善。

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想要实现现代化职业教育,就要重视建立在终身教育视角基础上,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不仅如此,其也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是能够提高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银芳.一体化背景下中高职体育课程衔接问题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34):148.

[2]蔡丽巍.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7(10):90.

[3]曾小波.终身教育视角下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2017(2):93.

[责任编辑 谷会巧]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
浅谈中职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向高职教师转型
中高职衔接模式下成本会计实训课程校企合作开发与研究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