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治疗对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CD4+CD25+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2021-04-27 14:44王俊向健熊丽
当代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障碍性免疫抑制亚群

王俊,向健,熊丽

(1.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 天门431700;2.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湖北 天门431700;3.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北 天门431700)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受到损伤后引起的骨髓衰竭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自身免疫耐受失调、细胞免疫功能持续异常。CD4+CD25+T细胞是发生SAA最为重要的因子,同时,还属于身体中较为特殊的T细胞亚群。T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且可维持身体免疫平衡,抑制免疫反应,因此,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存在T细胞功能及数量异常[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和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是SAA最主要的两种治疗方法,对缺乏合适同胞供者SAA患者一线治疗方案首选IST[2]。单独应用CsA治疗SAA起效慢,治疗后患者会出现牙龈增生、肝功能损伤、手震颤等不良反应。ALG是一种对免疫活性细胞具有多种作用的多克隆抗淋巴细胞血清,属于免疫调节剂,具有抑制和刺激淋巴细胞的双重作用,能直接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以ALG为主的免疫抑制综合疗法是目前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外治疗SAA的主要方法,CsA联合ALG治疗SAA疗效显著,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少[3]。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CD4+CD25+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6.43±0.21)岁。研究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6.56±0.3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入院后经过医师诊断、外周血象、骨髓涂片、活检等确诊;②患儿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较高;③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4]中关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排除标准:①近6个月内患儿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②患有心、肝、肺、肾等器官不全;③患有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Ciclosporin A,CsA;福建科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26,规格:50 mL∶5 g)治疗,口服3~5 mg/(kg·d),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6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准字S20040023,规格:0.25 g/支)治疗,将本品稀释于250~5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幼儿酌减稀释用的氯化钠注射液量),静脉滴注,开始速度为每分钟5~10滴,如10 min后无不良反应,再逐渐加速,全量在1~2 h内输完。两周1个疗程,治疗6个月后评价效果。

1.2.2 标本采集与检测空腹采集两组外周EDTA抗凝静脉血两管(每管5 mL),肝素抗凝血一管(3 mL)备用。其中一支EDTA抗凝血管中加入5 mL RPMI1640液混匀,另一管EDTA抗凝静脉血中加入5 mL淋巴细胞分离液,将上述混匀的全血加入分离液的上层,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106/mL,取30μL细胞悬液于流式管中,分别加入CD4-FITC、CD25-PE单克隆抗体5μL,放入暗室表染30 min,染色缓冲液洗涤2次,加1%的多聚甲醛固定,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同公司的试剂盒(批号:50028)]对CD4+T、CD25+T、CD4+CD25+T细胞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对肝素抗凝血进行血清IL-10、IL-35、TGF-β水平检测。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CD4+CD25+T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②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IL-10、IL-35、TGF-β水平。③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显效: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的增殖和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情况有明显好转;有效:患儿抵抗能力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正在逐渐好转;无效:患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无改善,甚至疾病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D4+CD25+T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比较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CD4+T、CD25+T、CD4+CD25+T、CD4+CD25+T/CD4+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CD4+CD25+T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of CD4+CD25+T cells and T lymphocyte subse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CD4+CD25+T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of CD4+CD25+T cells and T lymphocyte subse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IL-35、TGF-β水平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10、IL-35、TGF-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IL-35、TGF-β水平比较(±s,ng/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L-10、IL-35 and TGF-β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IL-35、TGF-β水平比较(±s,ng/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L-10、IL-35 and TGF-β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g/L)

?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骨髓造血障碍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骨髓容量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情况,同时伴有出血、乏力和发烧等临床症状,其发病与环境及饮食因素有关。有研究[5]指出SAA与患者自身CD4+T细胞功能亢进具有相关性,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表型、数量的变化与SAA具有关联性,相关学者研究发现SAA发病机制可能和Th具有一定关系,这是由于T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不断被打破,r-IFN、IL-2、TNF-α等造血调控因子的分泌不断增加所致[6]。由于CD4+CD25+T细胞可以根据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保持免疫平衡,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病、I型糖尿病等,则会导致患者的CD4+CD25+T细胞功能和数量明显降低[7]。

环孢素A是真菌的代谢产物,属于环寡肽,可用于肝、肾、心脏等免疫系统引起的排异反应。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环孢素A能对免疫系统的排异反应起到良好的中和效果。同时,环孢素A可选择性抑制辅助T淋巴细胞,恢复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阻止炎症因子合成与释放,进而促进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损伤程度降低,但单独环孢素A治疗具有可逆性。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属于免疫抑制剂,可直接刺激造血干/祖细胞生长,改善骨髓造血功能,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溶解作用,促进T细胞凋亡,起到清除T细胞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示,治疗后,研究组CD4+T、CD25+T、CD4+CD25+T、CD4+CD25+T/CD4+T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药物联合治疗后患者的造血功能逐步恢复,CD4+CD25+T细胞水平逐步恢复正常,说明此细胞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这可能是由于CD4+CD25+T细胞是通过分泌免疫调节因子不断调节Th和T细胞群来控制自身的反应性所致。当患者机体中的CD4+CD25+T细胞比例发生失调后,相应的细胞就会不断减少,抑制IL-2的能力也会下降,机体免疫耐受作用随之下降,机体中的活性T细胞出现繁殖,CD4+CD25+T细胞的比例会出现紊乱,机体的体液免疫随之亢进,最终引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8]。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IL-10、IL-35、TGF-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由于CD4+T细胞的数量增加后,CD8+T、CD4+T细胞的比例出现失衡现象和免疫偏移等,从而促使造血微环境调节因子出现失衡。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Treg)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的CD4+T细胞亚群,血清IL-10、IL-35、TGF-β是Treg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能抑制其他细胞的免疫应答、减少炎性因子分泌,促使患者机体自身免疫耐受。当发生SAA时,患者的Treg的功能和数量均发生异常,CD4+T细胞功能不能被抑制,而经过免疫联合治疗后CD8+T、CD4+T细胞的比例逐渐平衡,CD4+T细胞功能,Treg的功能和数量逐步恢复正常,血清细胞因子随之减少[9]。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药物能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相互补充,促进药效。这是因为CsA能有效抑制T细胞表达IL-2受体,抑制T淋巴细胞构成,抑制负调节因子,从而恢复造血功能。而ALG能与淋巴细胞结合,在补体的共同作用下裂解淋巴细胞,从而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提高免疫防护。有学者研究发现,ALG对造血干细胞的表面作用可帮助造血生长因子,提高敏感性,使造血功能更早恢复[10]。

综上所述,在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过程中,免疫抑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障碍性免疫抑制亚群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
任琢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