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2021-04-27 14:44黄坤
当代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血塞通软胶囊丁苯

黄坤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抚州344000)

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CI)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内膜损伤而导致脑部动脉出现管腔狭窄甚至堵塞,最终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表现出神经功能障碍,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1]。根据疾病病程,脑梗死可分为早期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脑梗死及后遗症期脑梗死4类。急性脑梗死(ACI)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早诊断,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原则[2]。临床多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急性期溶栓等手段治疗效果确切,但中西医结合的疗法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3]。本研究旨在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参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9~62岁,平均(45.16±3.45)岁;发病部位:脑叶12例,小脑8例,脑干5例,丘脑7例,基底节13例。联合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1~68岁,平均(48.75±3.14)岁;发病部位:脑叶16例,小脑10例,脑干7例,丘脑3例,基底节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CT检查,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发病后未服用抗溶栓及抗凝药物;发病时间在6~24 h;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合并其他系统的严重疾患危及生命者;合并恶性肿瘤、肝炎或肝硬化者;合并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予脱水、补液、控制血压、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参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0136,规格:10 mL)治疗。静脉注射,每次200~400 mg,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400 mL稀释后缓缓滴注,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

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24粒)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空腹口服,每次0.2 g,每天3次,10 d为1个疗程。血塞通注射液用药方式同参照组。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①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病残分级0级;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90%,病残分级Ⅰ~Ⅲ级;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18%或NIHSS评分增加[4]。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出现心慌、腹部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K-S检验确定变量的分布类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能量代谢障碍、酸中毒、钙超载、缺血性脑水肿、细胞因子改变等均可能导致神经细胞死亡。ACI是脑部神经坏死后,线粒体分解功能受阻,细胞毒性物质无法排出,最终导致细胞水肿,同时,伴有钙离子内流,炎症反应增强的现象[5]。经MRI检查显示,多数CI患者脑部周围均存在缺血性半暗带,该区域内的神经组织虽短时间内呈现出坏死状态,但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若能及时供给氧气及血液,仍可恢复其活性,改善预后[6]。因此,对急性CI患者的治疗,应以挽救半暗带中的神经细胞,改善脑部血液、氧气供应,促进脑部血液微循环为主。

临床常用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有严格的就诊时间要求,多数患者因无法及时治疗而错失溶栓时机。抗凝疗法虽能有效改善CI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只能作用于高凝血状态下的患者,适用范围较窄[7]。三七总皂苷是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有相关报道指出[8],将血塞通注射液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可改善脑部神经缺损症状,抑制血栓形成、加速纤维蛋白溶解,抗血小板凝聚,促进血液循环,预后效果较好。同时,刘南暖等[9]研究发现,血塞通注射液能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BI)及D-二聚体水平,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血作用。丁苯酞软胶囊是一种多靶点抗脑缺血药物,对谷氨酸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还可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及前列环素水平,抑制花生四烯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含量,刺激并提升抗氧化酶活性。丁苯酞软胶囊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可显著改善脑部神经缺损状态,提高脑部血流量,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缺氧状态,缓解脑水肿,修复受损神经细胞等功能[10]。丁苯酞软胶囊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使用,可更好的发挥抗凝血、修复神经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且预后效果较好,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患者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与单独用药相比,丁苯酞软胶囊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作用,能促进药效发挥及脑部血液供应,改善局部微循环等效果显著。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丁苯酞软胶囊与血塞通注射液两种药物安全性均较高,不会对机体造成损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药物安全性高,可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血塞通软胶囊丁苯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联用血塞通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芪黄通秘软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HPLC法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软胶囊中10种痕量元素
棓丙酯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