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以山东省商河县为例

2021-04-27 05:04白同豪高瑞泽李建伟马之珺芮玉奎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商河县现代农业农业

白同豪,高瑞泽,战 颖,李建伟,马之珺,芮玉奎

(1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246076;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3中国农业大学商河县孙集镇教授工作站,济南2516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实现小农和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各地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大,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径[1]。

商河县在行政区划上归属于山东省济南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北部,是济南市沟通德州、滨州,连接京津冀地区的北大门。2019年,商河县凭借鼓子秧歌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2018—2020年)。近年来,商河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牧业及特色产业,农业机械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逐步探索出适合当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为相关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商河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路径

2017年以来,国家以及山东省加快农业转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济南市商河县各级政府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对标全市“1+474”工作体系。商河县加快推进以现代农业、温泉特色、特色产业等为引领的现代化农业、工业示范区。为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变,大力开展“三农工作”,全县三农领域整体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取得了新成效,现代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多项现代农业项目收效显著。

1.1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近5年来,商河县的GDP稳中有进。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与2015年相比较增长了11.07%,其中第三产业产值相较2015年增加28.33%,五年间增长高于30%。

商河县产业结构五年来不断优化[2],2017年商河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4.0:39.6:36.4,而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7.4:28.3:44.3,第三产业比重几乎达到一半。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显著,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见表1)。

表1 2015—2019年商河县三大产业产值 亿元

1.2 农牧产品产量迅速增长

商河县作为山东省农业大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3],近5年来随着商河县现代农业工作的开展,农业生产情况稳中向好。由表2可知,粮食和蔬菜产量已经实现5年连续增长。201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78.02万t,其中上半年产量36.01万t,下半年产量38.01万t,几乎未出现浮动。蔬菜产量达到97.40万t,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4.9%。

表2 2015—2019年商河县主要农牧产品产量 万t

2015—2019年,随着标准化畜牧养殖业蓬勃发展,商河县畜牧业生产形势平稳,肉类、禽蛋产量5年内有增有减,但总体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禽蛋和奶类较2015年均增长37.72%和52.83%,肉类产量下降32.97%,这主要是受非洲猪瘟疫的影响[4]。

1.3 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商河县充分发挥地理区位、花博会平台、温泉资源等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农民增收[5]。截至2019年末,商河县共有“三品一标”农产品303个,其中新增38个,“瓦西冬瓜”更是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无公害农产品272个,新增29个;农业龙头企业57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84个;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72家,其中新增10家。截至2018年,商河县通过政府与企业等各界合作的方式共打造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3处[6],县级34处。农业龙头企业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产品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均实现了质的飞跃。

1.4 农业机械化基本全覆盖

自2015年以来,商河县围绕“两型”农业、品牌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及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7]。如表3所示,2019年机耕与机收面积占比分别提高9.62%和10.87%。尤其在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方面,机械化成果显著。2019年商河县全县小麦联合收割机达到2321台,玉米联合收割机达到2008台,自2015年起已连续两年创小麦单产济南市新高,农业机械化的高度覆盖,为提高商河县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奠定基础[8]。

表3 2015—2019年商河县农业机械化程度

1.5 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

商河县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正在不断提高[9],自2018年乡村振兴“1+1+5+N”框架基本确立以来,商河县连续两年入选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019年创全市首个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县累计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8个,比上年增加9个。同时坚持持续治水、奋力兴林,2019年末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6.8%,为当地居民建设了良好的生态保护系统。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也进一步带动了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将自然与经济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0]。

此外商河县采取了大量措施,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11],尤其对于畜牧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严格禁止秸秆焚烧,对秸秆实行无害化处理,规范畜禽养殖生产,2019年商河县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已经超过60家,无公害畜产品超过20个,乡村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得到保障。

2 对策探索——以商河县孙集镇为例

近年来,孙集镇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已在基层农业合作组织,农业机械化,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2.1 提高组织化程度

该镇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由第三方统一管理,发挥规模优势以期实现集体增收。以该镇前街村为例,全村67%以上的群众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形式入股众鑫土地股份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土地46.66 hm2,占全村土地71.7%。提高组织化程度,不仅可以整合分散生产力,更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活跃农业结构[12]。

2.2 机械化应用

该镇通过引入高新科技,开展农民培训,农企合作等形式,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种粮大户自发地引入植保无人机等设备,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农田病虫害防治效率。同时,一些高新企业的帮助也为孙集镇的现代农业发展助了一臂之力。新冠疫情期间,中化农业推出的“MAP智农”APP助力抢抓春耕农时。该创新做法于2020年3月6日晚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此外,中化集团还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知识方面培训,与孙集镇开展订单农业等,提升了该镇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的水平,充分发挥了行业内龙头企业对小农户的带头促进作用。

2.3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孙集镇袁窦村近年来形成了以秧歌古村旅游业为主导,农副产品制作销售为补充的产业模式。“鼓子秧歌”是以鼓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3]。起源于春秋战国的商河鼓子秧歌,位列山东三大秧歌之首。在秧歌古村袁窦村,长期有秧歌老艺人聚居于此,为前来游玩的客人表演。以此带来的旅游业增长进一步推动了种植业(特色农产品)和制造业(农产品,如:商河炮肉、商河老豆腐、马蹄烧饼、龙桑寺火烧、商河老粗布等)的发展。农旅结合的方式拓宽了当地农业的功能性,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14]。同时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旅游业又避免了与其他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同质化问题[15],充分利用了本地特色种植业的发展又协调了本地生态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16]。

3 商河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然而,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商河县的现代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结合存在障碍

目前小农户的农业生产多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形成了产品单一、有产量难销售的现状。与此同时,农民对土地的爱惜也使土地流转较难进行。因此现代化农业所需的对各种资源、技术的统筹协调难以在以小农户为单位的个体间开展。

3.2 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

农村的年轻人口多外出打工,使得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而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偏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限,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难以真正的惠及小农户。

3.3 产业融合程度欠缺

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多以粮食作物为主,而部分农户生产的附加值较高的水果、蔬菜又多以直接出售为主,造成了农产品加工层次低,深加工能力不足的现状,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产业间的融合。

3.4 资源优势尚未充分挖掘,品牌带动效应有待提升

当地现有的农村特色资源尚未充分发掘,以鼓子秧歌等为代表的特色资源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商河县的特色农产品,如展家乡黄瓜、玉皇庙黑皮冬瓜、白桥乡大蒜等虽远销国内外,但并未形成品牌优势。花卉资源、温泉资源等面临着相似的问题,知名度不高。可加大新媒体等渠道的宣传力度,打响商河特有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

4 商河县现代农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商河县的现代农业发展工作一直受到山东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推进现代农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由产量增加逐步转向质量提升。

4.1 加快三产融合,鼓励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虽然现在商河县现代农业开展公工作已有起色,但产业化建设依旧不突出,传统的经营模式并未全部被现代化经营模式所替代[17],所以应主要做好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延伸乡村产业链条,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休闲旅游,养生与健康的体验结合起来,建设运行高效的乡村产业链。二是坚持农业产业质量提升,促进生产模式由简单的种养结合向更加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三是培育领军企业,促进生产、加工、物流等融合发展。加强涉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发挥集群化发展优势。

4.2 把握现代农业发展重点,重点扶持优势产业

商河县目前虽然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已十分可观,但主导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特色不明显,标准化、品牌化、精准化程度较低[18]。所以应主要做好:(1)坚持规划先行,充分立足商河县实际,编制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规划,重点扶持优势产业,给予政策倾斜,对于重点产业应加强农业产业化服务。(2)注重品牌效应,扩大商河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以打造全国知名品牌为着眼点,依托特有的温泉花卉等资源优势,科学规划针对当地农产品品牌的政策措施,打响“生态商河”、“温泉花乡”的区域品牌。(3)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以推进产业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主线,着力培育温泉花卉、白桥大蒜、以果蔬采摘为主的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4)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以鼓子秧歌为品牌,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财政扶持、市场化运营管理”的模式,打造商河县独有的乡村旅游模式,扩大品牌效应,将商河县独特乡村休闲文化推向全国。

4.3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产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现代农业也不例外,科技创新是商河县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源源动力[19]。所以应主要做好:一是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促进农业产业从生产加工到物流运输乃至产品研发等过程融合发展,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区(如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持续提升电商产业园服务功能,打造“电商小镇”、“中国淘宝村”。三是规模化开展现代农业应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新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增产增收意识,增强农民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4.4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目前商河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尽快完成地区规模化种植及规模化养殖工作[20],所以应主要做好:(1)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稳定而适度的规模经营,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渠道开辟农民增收致富途径。(2)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成功经验,鼓励用集体土地、农民自己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土地资源保值增值,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3)发挥高标准农田示范效应,鼓励有条件的经营主体进行申报经营,形成示范效应。(4)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依法依规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适度增加农村三产融合建设用地指标。

4.5 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服务

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推广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三者应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系统,所以应主要做好:首先是建立农业工厂化的农场综合服务平台,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推进粮食生产销售的全程社会化托管服务,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统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其次是集合全网信息资源建立快速信息服务通道,将电子商务的简约性、高效性融合到现代农业当中。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模式、建立城乡间商品双向流通模式,并通过加大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三是借鉴已有优势,利用互联网、APP等方式加强对气象、病虫害、农产品收购价格等信息的发布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

5 结语

本研究分析了商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代表性问题。研究中以孙集镇为例对现有的发展方式进行了总结与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孙集镇在农业现代化的一些方面走在了前列并且具有其他地区可能并不具备的特殊条件,例如孙集镇下辖的秧歌古村所特有的乡村旅游业难以在其他地区复制,但这种发掘自身特有文化资源方式仍然可为其他拥有特殊乡土文化的地区所借鉴。此外,本研究还基于商河县自身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结合山东省政府的政策,对其现代化农业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猜你喜欢
商河县现代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县域农业产业化实体培育现状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