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农产品“漏撒”在“最先一公里”

2021-04-27 09:41席敏
人民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损失率田间损耗

席敏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产品产地流通“最先一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據统计,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有“水稻院士”之称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今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的农产品“吃掉1/3、扔掉1/3、烂掉1/3”,每年损失近2亿吨,造成了生产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民经济损失。如此高的损失率意味着,不少农产品刚出田间就已倒在地头。这样的现状,让各项旨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和努力打了折扣。

去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的一份报告显示,部分省份粮食生产环节损耗较高,产后环节损失突出。如2019年河北省玉米收获环节损失达13.77亿斤。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不高,传统种植模式有待更新升级,仓储设施布局不完善,重收不重管等储存意识不强等。

不让农产品“漏撒”在“最先一公里”,需将节粮减损作为各地的工作重点。要尽快通过财政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处于流通环节“神经末梢”的仓储设备、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投入,让农产品走出田间后得到科学有效的保存,减少因气候变化、保存不善和转运周期过长带来的损耗。同时,需要进一步将农产品科学管理知识普及到广大种植户。要通过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带头示范作用,让重收又重管的理念深入人心,实现种植户的收益最大化,真正做到颗粒归仓,从田间地头开始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损失率田间损耗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5%以下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带有治疗函数及免疫损失率的SIRS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12部使用一年后最廉价转售车
2014~2015年冬季美国蜂群损失调查
自我损耗理论视角下的编辑审读
变压器附加损耗对负载损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