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2021-04-27 00:40曹玉龙
体育教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会策略

曹玉龙

摘 要:2020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实现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通过勤练和常赛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对深化体教融合、增进体教改革、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提出了意见,体教融合关键在学校体育教学,通过练习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逐步提高体育运动健康知识和体育专项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体育管理体系和竞赛体系,也是体教融合的重点。

关键词: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2-00-03

一、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不全面

由于小学是基础教育,目前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只停留在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上,更谈不上真正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学生练习技能的时间就更少了。还有体育教师自身问题,对课程标准理解不深,教学理念不清晰,教学素养不高,体育课形式化。教学内容、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效果不明显,导致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掌握不全面。

(二)课外、校外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及次数屈指可数

学习上的压力大、作业多导致学生课外、校外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上完体育课,操场上很难看到学生在锻炼。城市环境、社区体育设施不全等也影响学生在校外进行体育活动。父母不重视家庭体育锻炼,以为抓好文化课成绩,体育锻炼无所谓,自己不锻炼也不让孩子去参加锻炼。以上这些原因造成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的体育运动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及提高。

(三)体育竞赛活动少,形式简单,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

体育的魅力在于不同赛事的竞争,目前学校除了体育节,其他竞赛活动少之又少,由于体育节竞赛项目及名额有限,只有少数体育特长生参加,其他学生不能参与体育竞赛,只能加油、助威,或者说只能是一名观众而已,学过的体育运动技能得不到展示,更享受不到体育竞赛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的喜悦感,导致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对体育竞赛的关注,也降低了参加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联动机制,促进“教会、勤练、常赛”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有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不同的体育项目有不同的技术和技能来支撑,而这些必须通过学校体育来实施,为了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让每个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那如何教会学生这些技能呢?

1.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

体育基础知识是进行体育科学锻炼和实现终身体育的依据,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与运用运动技能的知识、科学锻炼的知识、体育卫生保健的知识、竞技比赛规则和比赛方法的知识。运动技能的练习要与基础知识同步进行,教师要根据水平段和男女生间的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地将这些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

2.教会学生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

身体练习是指一系列具体的体育动作或动作组合,体育动作一般以运动技能为基础,学生在从事运动技术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运动技能,掌握技术是形成技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时采用“先学后教”模式、“团队合作练习”模式、“以评促学”模式、“游戏性教学”模式、“教学比赛”模式等激发学生自主练习、探究练习、合作练习。对于小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是最基本的身体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并在常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体育运动技能,为体育专项化技能奠定基础,鼓励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建立分级机制,关注个体差异,推动教学工作高效开展

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不同的水平段和男女生之间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建立分级机制,制定教学方案、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并建立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体育课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困生练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在评价上同样得到优等生一样的评定等级,虽然学生达不到优等生的成绩,但他们练习的积极性、刻苦努力的精神值得肯定。

(二)课内、课外、校外联动,促进学生“勤练”成为常态

体育基础知识是体育技术、技能练习的基础,而体育技能是通过不断练习和改进逐渐形成的,所以勤练是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的有效手段,学校教育要有效落实“减负”,开齐体育课,不挤占体育课,课内课外、校外联动,开设专项化体育第二课堂训练,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积极参加体育技能练习,这也是新时代体育教育的趋势。

1.注重体育课堂练习,促使学生达成知识、技能目标

体育课堂练习是学生形成体育基础运动技能的重要场所,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练习时要突出重难点,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技能技巧上下功夫,练习内容不宜过多、过深,让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练习就能达到目标,这样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部分优等生作适当的技能延伸、拓展,要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需经过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完善阶段才可逐步掌握技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练习中教师多鼓励、多表扬,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水平二“篮球运球”环节,在认知阶段让学生学会原地左右手高低运球,培养学生运球的手感;在联系阶段让学生学会行进间运球及变向运球,进一步提高運球技术;在完善阶段让学生运球接力比赛,把认知阶段和联系阶段所学的技术和技能运用到比赛中,这样阶段性的、循序渐进的和反复的练习可达到巩固动作技术、提高体育运动技能的效果。

2.加强第二课堂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专项化技能

新时代体教融合给学校体育带来了新力量,可保证学生每天有两小时(包括体育课)的体育锻炼,这需要从学校领导层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建立长效机制作为保障,要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生“减负”。学校开设体育第二课堂训练,建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模式,并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中,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延伸,对实现学校体育达到“勤练”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第二课堂的训练项目要多样,内容要丰富,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乒乓球、武术、游泳、形体等。训练中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水平段的个体差异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练习,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选择自己长期训练的项目,熟练掌握该项体育技能。姚明说过“体育专项化是体育教学的方向”,学校成立高水平运动队,进行专项化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专项运动技能。

3.布置课后体育作业,是“勤练”的有力补充

只靠体育课实现体育专项化技能是不现实的,专项化技能需循序渐进反复练习,除了体育课,学校第二课堂体育训练和体育课后作业都是“勤练”的有力补充,但体育课后作业的布置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业布置要科学、合理,由统一作业向选择性作业转变,充分调動学生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积极性。例如:(1)通过书籍或互联网了解基础知识性的作业。(2)布置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类的作业。(3)安排不同层次和水平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难度大小选择课后作业。(4)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鼓励学生探究性练习,也是体育课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补充和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在班级群打卡(包括运动数据、练习照片或短视频等),教师可根据完成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评价,促进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

(三)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提供学生“常赛”的平台

体育比赛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将练习的内容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任何体育项目都存在着不同的竞争,没有竞争体育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魅力,竞争使学生看到进步和希望,也能找到练习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搭建学生“常赛”的平台。

1.建立校级赛事体系,促进校级竞赛常态化

除了体育课教学比赛外,学校要建立赛事体系,定期开展体育竞赛,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中,校级竞赛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以“运动使我快乐健康成长”等主题制定竞赛方案,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竞赛经验,不断提高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可按学年上下学期制定水平段体育竞赛,水平一学段可安排基础性、娱乐性、趣味性的项目,如运球比多、跳短绳、2人3足、定点投篮、5人制足球混合赛等;水平二和水平三学段可安排跳短绳、踢毽球、“8字形”跳长绳、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及拔河等技能型的比赛项目,鼓励更多学生参与。

2.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推动赛事的多样性

联动学生、家长,辐射周边社区形成良性互动,推动学校、家庭、社区体育发展。学校可举办亲子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带动家长和社区参与进来,项目可设置家长、学生、亲子和社区组等,既能促进家校、社区的良好沟通,又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体现竞技体育的娱乐性、公开性、竞争性,也能活跃社区体育文化。

在校级联赛的基础上与社区体育俱乐部联合举办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区域联赛,制定学校、家庭、社区联动赛事体系,根据年龄和项目特点组织不同的梯队赛。同时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依法处理体育竞赛意外伤害事故。完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学校体育育人的价值。

三、结论与建议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会”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勤练”是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提高;“常赛”是学生体育技能的应用、拓展和延伸,是检验体育教学质量的手段,也是学生交流展示技能的平台。当前,学校体育仍然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解决的关键就是要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和校内外体育锻炼。校内体育教学要有练习密度、有运动强度,校外要布置体育家庭作业。通过学校、家庭、社区联动,定期举办各项赛事活动,促进“教会、勤练、常赛”的教育模式,以满足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登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情况汇报[J].体育教学,2020(11):4-6.

猜你喜欢
教会策略
奥本大学:一个教会你热爱生活的地方
画与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的手机在哪?
对别人说“您好”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What I've Learned So Far
Passage Four
爱她,就教会她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