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钢琴与红色经典

2021-04-27 02:58毕雪春
博览群书 2021年1期
关键词:钢琴家钢琴创作

毕雪春

三千年梦风和雨,九十九载沧海桑田。转眼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听琴声在歌唱,一曲《白毛女即兴曲》让我们体会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悲喜沉浮。这就是红色经典的魅力。一曲曲红色经典,铿锵有力,始终伴随着人民军队进军的步伐,伴随着民族解放的前进号角。钢琴艺术作为一种“舶来之物”,在百年的发展中,从《和平进行曲》《牧童短笛》《在那遥远的地方》到《解放区的天》《黄河协奏曲》等,钢琴艺术的发展以时代进程为主线,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走向富强文明的新中国。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民族化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艺术文化发展长河中一个重要的“文化标识”。钢琴艺术作为红色经典的一部分诠释着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彰显着文化自信,承载着美好希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勇往前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时就读康奈尔大学四年级的赵元任激昂地写下:“‘欧战迫近,何等荒谬!”的感言。次年1月,他在《科学》杂志第一卷第一期上刊登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表达了对和平的期许,这是中国历史上公开发表的第一首钢琴作品。乐曲从音乐风格和技术手段上分析,是一部完全西化的钢琴小品,但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尝试,它在中国钢琴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34年美籍俄裔作曲家齐尔品在上海国立音专举办“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的评奖活动。此次评选,共征集20余首作品,其中贺绿汀创作《牧童短笛》《摇篮曲》分别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齐尔品将《牧童短笛》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这首乐曲成为中国第一首登上世界舞台的作品,它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作品描写了上世纪30年代的江南水乡的田园风情,五声性旋律音调、民族舞蹈的节奏以及旋宫转调、加花变奏的传统音乐的发展手法,融入乐曲的创作中,使乐曲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牧童短笛》的成功在于它既拥有深厚的民族渊源又闪烁着灿烂的西洋色泽。乐曲的创作推动了民族钢琴艺术的探索。

1947年桑桐创作小提琴曲(钢琴伴奏)《夜景》,乐曲表现静夜湖边,林中夜莺鸣啭,诗人独自在湖边徘徊,时而哀伤,时而激昂的情绪,此曲采用自由无调性创作技法写出,是中国第一首无调性作品。同年,创作钢琴独奏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乐曲将青海民歌与自由无调性技法结合,为当时探索无调性音乐和民族化音乐结合开启道路,桑桐无调性系列作品成为中国音乐现代化的最早探索和成功范例。

在众多第一背后,在早期短暂的三十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品,萧友梅《新霓裳羽衣舞》、黄自《二部创意曲二首》、江文也《北京万华集》、瞿维《花鼓》、丁善德《中国民歌主义变奏曲》等,它们共同奏响了钢琴民族艺术的序曲。

新中国成立,也给中国人民打了强心剂,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得出现了大量民族风味、爱国情作品,表现了民族大团结的社会现实。如殷承宗等人改编的《黄河协奏曲》、陈培勋的《平湖秋月》、王建中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百鸟朝凤》等。作曲家的这些尝试,使钢琴能更好地融于民族风格,是钢琴民族化探索的里程碑式作品。

毛主席十分关注我国的文艺发展,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艺术创作应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在毛泽动文艺思想的指引下,这次《谈话》激励了文艺工作者们的创作热情,并陆续创作出一批既有民族性又有艺术性和鉴赏感的优秀作品,如有桑桐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内蒙古民歌钢琴小品七首》、丁善德先生的《第一新疆舞曲》、汪立三的《兰花花》、杜鸣心的《美人鱼选曲》等。这一时期,殷承宗先生等人创作的改编曲《红灯记》《黄河协奏曲》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红灯记》是一次京剧与钢琴的碰撞,这部作品的出现,使得钢琴在中国被更多人群所接受,钢琴与京剧相结合也使钢琴伴唱《红灯记》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钢琴作品。《红灯记》拉近了戏曲艺术与西洋乐器的距离,也拉近了中国人民群众与钢琴的距离。

《黄河协奏曲》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将旋律民族化,明确地体现了我国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可谓是中国最经典、最具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之一。作品大量运用了民间音乐素材,如旋律中穿插了《东方红》的曲调、运用了《国际歌》的旋律片段,再加上半音阶和力度的变化,使得整部作品的气势达到高潮。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中,运用了“竞奏”的表现手法,借鉴了俄罗斯钢琴的创作风格,中西方元素巧妙地融合打造了一部情感层次丰富、音乐技巧绚丽的史诗级音乐。

《黄河协奏曲》虽然是在艰苦环境下创作的,但是却展现了那个时代独有的时代价值,它的诞生鼓舞着众多民族战士为中华民族而战斗,激发了无限的斗志和毅力。作曲家们所创作的《黄河》表现了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也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憧憬。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演奏次数最多的中国钢琴协奏曲。

殷承宗先生是《黄河协奏曲》、钢琴伴唱《红灯记》的改编者、首演演奏家,曾获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他还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钢琴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列入《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词典》的中国音乐家。1996年9月24日,出国十余年的殷承宗又一次返回故土,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专场音乐会,以更新的内涵、更丰富的情感弹奏了《黄河协奏曲》。殷承宗先生尊重中国传统元素,大量从中国传统器乐作品中来凝练、借鉴作品的意境,从而为演奏提供了多样化的风格。

殷承宗先生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格,使中国风格的钢琴曲走出了国门,被世界所听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思想文化的培养、精神领域的满足感。钢琴这件乐器,开始走进普通人家,促使了演奏方面人才辈出。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人们不再满足于改编传统民族音乐,作曲家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钢琴文化的探索,给中国钢琴作品民族化征途打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也給中国的钢琴艺术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张朝创作的《皮黄》,2007年获首届“帕拉天奴杯”中国音乐创作大赛一等奖。该作品采用了京剧的板式结构、中国传统戏曲声腔皮黄的音乐元素,与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作曲家张朝善于探索钢琴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发现两者共性之处是都具有很好的“空间感”,使得西洋乐器钢琴更好地诠释了东方音乐的韵律。

此外,还有以叶小纲、陈怡为代表的作曲家,不断地摸索着如何弘扬民族钢琴音乐,将中国钢琴音乐不断推向世界。音乐家们利用钢琴的和声性色彩和立体性思维丰富了我国传统的民乐,并将西方技法和我国音乐相结合,使中国钢琴民族化特点得到了新的升华。中国钢琴艺术创作是植根于中国的传统基础上,运用现代作曲手法和丰富的钢琴织体对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创新,更具有时代气息,接近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心理。这也正是中国钢琴艺术创作民族化的成功之处,对于中国钢琴艺术创作甚至所有中国当代音乐创作都有启迪的意义。

据记载,中国最早的个人钢琴演奏会是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契于1904年在上海徳侨俱乐部举行的。梅·帕契是著名钢琴大师李斯特的再传弟子,他在中国期间,培养了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使我国的西洋音乐文化走上了新的台阶。

1919年,中国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掀起了一场冲击封建传统观念、探求新文化新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音乐到了这一时期也变得丰富起来,逐步出现了一些中国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钢琴艺术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

1922年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成立,1927年上海国立音专成立,以这两所学校为代表的专业钢琴教育机构给我国钢琴音乐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动力,甚至可以说上海是钢琴教育的起源,这一切都得益于萧友梅先生的不懈努力。虽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教师的招募极具挑战性,萧友梅还是成功招揽到了当时最优秀的国内外音乐家。

经过中外教师的不懈努力,上海国立音专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培养了大约有30名钢琴家,这是我国第一代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家。代表人物有丁善德、老志成、吴乐懿、范继森、李献敏、杨嘉仁等,他们其中不少人继续出国深造,多年后回国任教。他们都是在中国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既掌握了娴熟的演奏技巧又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为中国钢琴的演奏和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音乐事业发展也开启了新时代。随着专业音乐院校的日益完善,培养出了大量音乐工作者,投身到欣欣向荣的祖国文艺事业建设之中,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增添光彩、为改善人民生活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从附中到大学系统的培养机制,并且积极选派钢琴选手参加国际钢琴大赛,走向国际。从1951年周广仁先生在“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获奖之后,越来越多的钢琴家在国际比赛中亮相,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为我国以后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钢琴演奏取得历史性进步,年仅17岁的刘诗昆以惊人的演奏技巧,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第三名,同时还获得了匈牙利国家最高荣誉特别奖。两年后,19岁的刘诗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荣获第二名。刘诗昆以他独有的艺术魅力,理所当然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杰出的青年钢琴家代表。

另一位杰出代表是傅聪。傅聪具有熟稔技术与技巧的同时,还对音乐有着深切且独特的理解能力。在诠释作品时,通过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使音乐境界得到深层次的提升,意境更深刻。傅聪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参加了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获得三等奖。傅聪最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他将无穷的中国文化精神,创造性地融会贯通于对西方音乐的诠释和演绎之中。此次比赛之后,他应波兰政府邀请,赴肖邦的故居波兰学习。

一年以后,第五届肖邦国际比赛在华沙举办,傅聪是唯一的中国选手,经过三轮选拔获得第三名,同时还获得《玛祖卡》演奏最优奖。这是东方人首次在肖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世界音乐界开始对中国刮目相看,傅聪也成为此次比赛中最受瞩目的选手。傅聪是第一位在重大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中国钢琴家,他用事实向世界证实了中国人领悟西方音乐文化的才能。

如今,国家对外交流也大大开放,国内外各式钢琴比赛比比皆是,出现了更多的优秀演奏家,如陈萨、李云迪、郎朗、诸大明、沈文裕等。陈萨是1996年利兹第十二届钢琴比赛中的4名中国选手中唯一获奖的17岁小钢琴家。利兹钢琴比赛是世界四大钢琴比赛之一,前后举办过十一届从未有中国人获过此奖。陈萨赢得了第四名,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次突破,也是中国钢琴家在国际赛场上的一次辉煌。郎朗是第一位受聘于世界顶级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中国钢琴家。《人物》杂志称其为“将改变世界的二十名青年”之一。

他们的成功显示了中国年轻钢琴家的高水平,树立了中国钢琴音乐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让人们了解到当前国际钢琴的发展趋势。

全球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各民族都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中国实力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甚至国内的钢琴赛事设有中国作品演奏奖。演奏家有兴趣探索中国风格钢琴作品,钢琴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弹奏有民族特点的中国钢琴。中国音乐家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将会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學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钢琴家钢琴创作
Jazz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弹琴与补鞋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钢琴家风范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