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

2021-04-28 08:02陈卓然华振兴陆思辰杨久婷
文教资料 2021年28期
关键词:高水平特色院校

陈卓然 华振兴 陆思辰 杨久婷

(吉林师范大学 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1],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有地方特色、专业特色、支撑发展的高职学校和专业,重点支持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率先发展,引领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特色高水平发展,为我国高职学校的特色高水平建设明确了发展方位,指明了建设规律,提供了改革创新、提质升级的路径。

一、工程技术类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也进入了高水平发展阶段,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从早期的探索发展途径,逐渐过渡到了内涵发展阶段。因此,建设高水平院校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进阶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的前提,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目标,内涵发展则是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的必然方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提出,聚焦我国目前发展的朝阳产业和产业前沿,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2]根据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结合社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步构建具有工程技术类专业特色及地方特色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成新型的工科专业。完善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培养体系,采取契合目标的职位能力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就业服务”的培养模式和“课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训”的训练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专项操作技能,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工程技术类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落实不到位

目前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了“二层皮”的现象。高职院校无法直接对接真正的企业的技术一线;企业的技能教师没有时间对合作院校的学生、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高职院校的教师同样无法通过企业得到锻炼和学习,真正接触到企业的技术一线,无法融入企业的研发团队;等等。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与一线企业进行合作式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及发展经验。产教融合的高水平院校建设和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必须有资深企业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合作方,共同育人也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企业具有新的行业技术、新的模式、新的工艺,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引入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能够助力教育的发展;反过来,院校培养的学生、院校优秀的师资对企业的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亦有裨益。

(二)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不完善

高水平专业建设的教师队伍培养需要有更完美的培养机制。教师队伍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过程,学校与企业都同样存在一定的人员流动大的问题。同时,培养机制不完善,造成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任课时间无法与其他工作时间无缝衔接;高职院校教师有自身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及其他事务性工作,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技术学习;双方都面临一着时间、空间、薪酬、制度、职责等多重问题。

要改变传统专业教师队伍培养和组织的方式,打破教师的专业限制和企业技师行业身份限制,高职院校根据高水平专业岗位的不同,组建基层教学组织教师团队,更好地贴近市场发展和技术变化前沿;打造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校企联合建设一批高级技师工作室。

(三)学生自主意识形态不强

高职院校的学生比较好动,有活跃的思维,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有所欠缺。他们的动手能力、技术操作水平比较好,但学习主动性等不强,对知识能力水平的掌握与要求有一定的偏差,对自身的要求也不高。

因此,高水平专业的建设需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从能力、职业技能水平、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全方位立体植入、教育和培养,助力学生形成与行业技术发展相适配的岗位预期,能够学到最地道的专业技术,取得行业有保证的资格证书,拥有能够胜任专业对口岗位的技术,最终实现“有业就、能就业、就好业”。

三、探索工程技术类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新机制新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调整

新经济形态下,高职院校对特色高水平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深化改革研究,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大批创新型和实践型高素质人才,根据行业产业集群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以“优势行业、找准前沿、技术共享、利益共赢”为理念进行人才培养的设定,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顶层设计,以促进专业建设;以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注重人才培养层次的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技术素质能力水平,突出“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创教学体系,追求卓越的职业素质和工程技术水平,增加职业竞争力,如图1所示。

图1 三创教学体系

实行“全程共育、分段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以专业职业技能为标准,明确人才培养需求和定位,实现人才培养校企“全程共担”,人才培养过程“分段”实施,并在各“分段”内实施“工学交替”;坚持以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注重人才培养层次的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与行业资深人员、合作企业多方共同制定高职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从岗位出发,面向岗位确立培养的基准,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紧跟前沿技术、教学计划制定上突出工学结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上突出地区特色,突出专业特色,突出行业企业特色,以满足就业市场对高职技能型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着重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倡个性、重创新”的思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3]

(二)师资队伍建设

(1)重视教师业务技能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在职到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高职院校应将企业挂职锻炼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标准和任务,对企业来校指导的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跟进,由“校内教师+企业教师”共同进行课程的讲授,共同指导学生的各项专业技术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与企业技术人员接触、学习的机会。

(2)开展各种学习和研究活动,选派青年教师利用带学生实训、实习的机会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应以“派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全维度”的方式对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和塑造。

(3)坚持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整合教师资源,打造“自有教师+企业高级技师”的“复合式”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作用,请企业的工程师、项目经理、专业技师给学生上课,指导学生的实训、专业见习和实习。

(4)开展“双导师制”模式,为学生分配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两者相互配合,完成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程培养过程。校内指导教师以学生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验实践等为主,同时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指导。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行业技能、专业技术、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高职院校应以“两师一徒”形式跟进学生培养过程,使学生全方位的职业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操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水平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因此,需加强实践教学、保证足够的实践课程,建立稳定的教学基地。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具体措施如下: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实践类课程、企业的见习类课程等,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增加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任课的机会,为学生在校内打造类似企业生产线的实操课堂,在生产线上授课,直接以操作为主,配合理论的讲解;增加到企业实习的机会,深入研究专业技术,在多业务渠道上进行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技能水平。课程和岗位能力对接,构建“职业能力五层次”的专业课程结构,即基础课程教学模块(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企业课程模块)——专业实训模块(专业实验+专业实践)——企业实训模块(顶岗实习+就业)。

(2)以任务案例式教学模式积累技术实操水平。为学生专业技术操作提升模式的培养提供了前期基础。大力推行专业课的“项目教学”“学生工作室”;推广以项目课程为导向的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教学模式,仿真模拟,贴近实际的教学,尝试现场教学、实物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3)改革课程评价和考评制度。考核应强化过程考核和实操考核,另外,积极推行实践性环节考核及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研究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4]

(4)校企共建,订单培养,双师执教,双证融合。校企开展合作,与专业对口企业、一线优势行业前沿企业进行专业共建,找准前沿、技术共享、利益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企业对接,订单式培养符合企业用工要求的学生,让学生毕业时实现直接就业。

(5)利用合作企业创业平台,打造特色创新创业课程。平台把通识类创业课程与专业创业课程结合,通过线上线下共的双线模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学生工作室”进行模式,将学生的课余时间调动起来,由学生自主运营,进行相关项目开放、实际的业务运行;由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定期指导;由学校提供学生场地培训项目等,使学生在校内就可实现自主创业。

(四)实习实践建设

实习实践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学生的能力、技术水平、专业素养在实习实践中会得到更好的提升。目前,基于社会上一些不良职业习惯和现象,本着“大国工匠”的理念,培养学生全面能力。

(1)加大实验经费投入,积极申请财政部门的专项资金,增加新型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增加实习基地,校内组建模拟企业环境的实训场地,实现企业技能实习在校内就可完成;在对口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企业对口实习、实训提供优越的环境。

(3)加强教材建设,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材应选取适应专业学生水平,有利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教材;重点选择项目驱动式教材,以提高学生的项目工程实操能力。

(五)教学管理建设

教学管理建设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人员培养计划,鼓励教学管理人员进一步学习和深造,强化管理技能水平;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以打造一支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学管理队伍;认真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深入研究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技术能力,以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深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整体的层次和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反馈管理力度,争取将日常管理工作实行管理信息化、无纸化办公,以提高管理效率。

四、结语

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要立足产业服务地方,要有前瞻的眼光和独特的发展视角。只有结合产业特色、行业特色、学校特色、地方特色进行深入的内涵式发展,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

猜你喜欢
高水平特色院校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