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世代

2021-04-28 09:54霍思伊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数学系假币数学家

霍思伊

数学家之间的代际差异,放到数学史的纵向时间轴中去考察,绕不开波谲云诡的大时代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到千禧年之前,中国数学开始繁荣,并逐渐和国际接轨。时间往前推,从辛亥革命之后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出现了最早的几批数学家,比如中国第一个获得美国数学博士学位的胡明复,创办了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姜立夫,三次赴法的熊庆来,以及最早蜚声国际的华罗庚和陈省身。

杨乐是熊庆来的学生,据他回忆,在他读书的60年代,数学研究生极少,师资也完全无法和现在相比,条件艰苦。但让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那个时代,选择学数学的人反而很单纯。”在运动最狂热的时候,杨乐背毛选时在脑子里演算数学。而90年代之后,随着资本主义浪潮的裹挟,诱惑变多,这种纯粹变得少见。

在90年代前后進入数学系的学生,后来留下来选择基础数学的人并不多。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基础的提高,因为爱好而选择数学的学生变多了,但对很多人而言,仍无法将选择数学这件事,彻底剥离功利色彩,全民奥赛是一个信号,它的另一面是全民内卷,在教育这件事上,无论是哪个学科,有时反而需要经常回看历史。

2000年前后进入北大数学系的“黄金一代”,可以算作中国数学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80后数学家恽之玮称自己是“转型的一代”,他们开始更多地接触到国际前沿数学,本科毕业后很快进入美国顶尖名校开展研究,现在成为中国数学的中坚力量。而比他们更年轻的互联网世代,也有新的烦恼:接触到的新的数学、前沿知识太多太杂,反而不知如何选择。

恽之玮强调,无论是哪一代数学家,要想做好的数学,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其一,可以较快接受新鲜的知识和工具;其二,要在某个领域有过硬的本领;其三,眼界要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对数学有纯粹的喜爱。

封面反馈

13/2021 总第991期

@Dang Jun:数学教学应该积极扩展范围,普及各基本分支的入门知识。而不是用简单的知识向题海的纵深前进。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湖南道县“假币江湖”和打假风暴》

有人说现在手机支付,现金没有什么市场了,但很多县城和农村地区,还是有大量现金流通,很多中老年人也习惯用现金。假币大量流通的话,后果很严重!(@文力源)

猜你喜欢
数学系假币数学家
命途多舛的数学家:安德烈·韦依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傅里叶
买卖假币还找“朋友”一起花
关于狄利克雷积分的三种计算方法探究
没关系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标对数学系师范生提出的新挑战
基于Viewshare的学术群体的可视化研究
数学家回答“神”问题
假币识别眼镜
假币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