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学下“三课”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1-04-29 06:56刘淑婷
微型电脑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答题微课智慧

刘淑婷

(西安翻译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5)

0 引言

自从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模式下的教育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其技术的便利、丰富的信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时间安排完全自主地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也不限定学习地点。随着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其中针对“互联网+教育”提出了指导意见,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3]的要求,全民教育、优质教育、混合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结果,加之教育部颁布的2018年第6号文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4],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数据化手段升级实体课堂教学成为了新的热点。

1 关于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相关概述

1.1 “三课”与“雨课堂”

“三课”即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都是辅助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由著名教师上课,课程选择无门槛,可与网上同修本课程的任何同学交流讨论,结成学习小组一起完成作业,共同进步。微课(Microlecture)规模较小,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时间常控制在10分钟左右,制作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点为单元,围绕某个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将传统课堂课上课下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颠倒过来,特别强调课堂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5]。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是应用于PowerPoint中的一个插件性质的辅助教学工具,与学生手机端的微信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课前、课堂及课后教学体验,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让教学变得更加轻松便捷[6]。

1.2 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

1.2.1 传统课堂与“三课”结合

当下大量出现的网络慕课、微课视频等互联网资源以及翻转课堂等新的课堂形式,如何利用好“三课”,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7]。

在“三课”的冲击下,传统课堂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然而在利用“三课”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频繁大量的采用微课带来了学生的反感,尤其是有些微课视频时间过长,反而适得其反[8];强行将慕课与传统课堂衔接使用,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当学生在慕课平台进行讨论交流时又没有很好地做出引导,导致慕课一片混乱;把习题课转变成翻转课堂,让学生只是上讲台就一道习题进行讲解,并没有达到翻转课堂交流讨论的核心,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1.2.2 智慧课堂与“三课”结合

如何更好地将“三课”结合到传统课堂中去;如何借助现有教学资源,利用“三课”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何达到“三课”的教学效果等问题。本文将以”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软件,并与“三课”结合[9]。只需要简单的转变,即可将原来的传统课堂转变为气氛更为活跃,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智慧教学课堂。这些都是传统课堂难以实现的,并且正是“三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课前,教师可以将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慕课中的视频、习题、语音等预习资料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之间可以随时沟通,并能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实时答题、弹幕互动、分组展开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10]。课后,教师可以根据上课情况往学生手机推送复习巩固资料或章节测验等。经过三年的发展与应用,“雨课堂”目前已服务师生超过 500 万人,覆盖班级超过 55 万个,相关科研论文700 余篇,多次被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主流媒体报道,可以预见其具有的美好未来。

1.2.3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 “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内容多,但安排的课时较少。学生人数多、班级多,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课外不看MOOC平台的课程视频,也不能按时完成课下作业;教学缺乏数据支撑,教师课上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借助清华大学开发的应用于PowerPoint中的一个插件性质的辅助教学工具“雨课堂”与学生手机端的微信结合起来,通过“雨课堂”的诸多功能,来研究“三课”在传统课堂上结合的方法,进而探索出适合于更多课程的、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动机,并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创新方式,改进目前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所以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是必要的[11]。

2 智慧教学下“三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通过其课前课件与推送功能、课堂实时习题与弹幕投稿功能、课后语音回放与章节测验功能,使学生能够按要求进行预习、随时回看课堂课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将微课的视频学习、慕课的在线检测、翻转课堂的交流讨论结合在一起,不仅在课堂上达到智慧教学与课堂创新的目的,同时让互联网下的随时学习与大数据下的学习评价得到充分地发挥,使得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能够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起来[12]。

2.1 “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特征

“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涵盖内容较广,涉及到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学生课堂学习较为吃力,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动手能力[13]。

“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视频资源丰富,大量的微课、慕课资源可供教师参考,并提供给学生学习;本课程已开设2次,共6个班级,并在这6个班级中均采用智慧教学软件(“学习通”、“雨课堂”等)进行教学,从学生方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并获得了学生的积极反响;本课程紧贴实践,综合运用多门课程,属于边复习边添加新的内容,可以在多个维度连接师生;学生文化层次与知识程度多样化(文科与理科兼具),需要个性化引导。

2.2 智慧教学下“三课”的混合式教学实施

基于“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特色,通过“雨课堂”的智慧教学工具,应用其中相对应的功能,来解决“三课”的结合问题与传统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具体实施如下。

2.2.1 “雨课堂”实时投票

“雨课堂”具有实时投票(可匿名)的功能,可以在第一节课时就掌握学生信息,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在某次”网站设计与开发”授课前的投票调查,如图1所示。

图1 “网站设计与开发”授课前的投票调查

据图1左可知,此次课程学生网页基础较差,如在课程中讲授或在视频中涉及过多网页理论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疲劳;由图1右可预测选ABC的学生应该不会出现“不及格”情况,而选D以及未答题的学生的成绩将可能出现不理想情况,需要重点关注。其计算机网络技术班35人最终的成绩结果与课堂参与成正比,也说明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提前获取班级学生情况。

2.2.2 “雨课堂”推送课件与视频

“雨课堂”具有推送课件与视频的功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这些课件与视频的情况,从而可以有效地将微课视频推送给学生,并通过插入一些题目来掌握其学习程度。在某次“网站设计与开发”授课前推送了学习资料及其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网站设计与开发”授课前推送了学习资料

由图2左可以看到学生观看该学习资料的情况,由于该资料内容较多,完成与查看情况并不理想,需要对资料有所删减,但是从图2右可以看到,学生对此资料还是比较感兴趣,且可以直接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2.2.3 “雨课堂”课堂实时答题

“雨课堂”具有课堂实时答题的功能,题目设置能满足基本要求,能够完成在线测试并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也避免教师随机抽查的样本不典型、学生答题不积极等情况,有效掌握学生基本动态,达到慕课边学边测边用的目的[14]。在某节”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讲授过程中推送了三道题目,其答题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雨课堂”具有课堂实时答题的功能

从图3左可以看出第4题的情况较好,同学们都能够答对,而第5、6题出现了较多问题,答题情况不理想。图3右显示了该题目的具体情况,由于题目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迷惑性,因此出现错误情况较多,课堂上可以就此进行一些重点难点的重复讲解与分析。在最终的实训环节,该题目应用于具体的实例如下。

|

if((isset($_GET['y']))&&($_GET['y']!="")){

$deleteSQL=sprintf("DELETE FROM price WHERE id=%s",GetSQLValueString($_GET['y'],"int"));

可以看到经过讲解,之前答错的同学已经能基本应用该对象和网页的删除功能,而未参与答题的同学却完全无从下手。

2.2.4 “雨课堂”投稿

“雨课堂”具有投稿功能,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避免教师在询问一些全班性问题时得不到应有的回应,也给一些内向的同学提供了很好的发言平台,达到了基本翻转课堂中交流讨论的目的,又很容易掌控学生交流讨论的内容,避免在交流讨论中做其他与内容无关的事情[15]。对于针对问题的优秀投稿也可及时与全班学生分享,甚至请该生到讲台上为大家讲解,达到完全翻转课堂的目的。

学生通过投稿对该实训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并提出了新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可以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并将结果分享给了全班同学。

2.2.5 “雨课堂”课后交流

“雨课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后交流功能,达到了慕课随时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私信发来的一些话题,这些话题又能被放入讨论组里供同学自由讨论。

总之,“雨课堂”的诸多功能囊括了整个教学环节,全方位地获取各项数据与信息,能够有机地将“三课”与传统课堂结合起来,展开混合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6]。

2.3 学生评价

采用的“雨课堂”智慧工具简单且功能多样,采用怎样的形式完全由教师掌控,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对这样的智慧课堂具有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已经对此作出了相应的评价[17]。

“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首先了解学生的网页基础,做到有的放矢,并给予基础薄弱的学生一些预习、复习资料,在已开展的一些活动中收效良好,已经获得了一些积极的评价,并通过课堂习题、课后作业分析数据,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与平时在“雨课堂”中的表现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如图4所示。

图4 学生成绩

3 总结

通过“雨课堂”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活跃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成绩和专业技能,并适当教授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以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18]。以“网站设计与开发”为例,其特点决定了适合采用交流讨论、课后随时学习并利用实践性很高的混合式教学手段,建立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三课”结合教学模式,效果良好,除了可在电子科学系推广,也可在其他院系其他学科中应用。

猜你喜欢
答题微课智慧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