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甬春:先做“教书匠”,后做“艺术家”

2021-04-30 06:04
中国篆刻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书匠硬笔硬笔书法

辛丑新年之初,高甬春第七次个人展览在杭州恒庐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取名为“圆·缘”,意义不凡。“圆”,形为环合,寓为处处都可为起点。正如高甬春的艺术探索之路一样,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行进的起点。“缘”,相见即是缘分,通过作品相见,亦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相识。

初见高甬春,你会被他滔滔不绝的口才所吸引,幽默近人是他身上的闪光点,再识高甬春,定是因为他的作品,他入微的绘画风格,富有个性的书法特征,让观者可以观其画,看其字,临其境,触其物的感觉。如果说,二十余年的为人师,让高甬春沉淀了品识,那么数余年来的艺术创作,更是让他沉淀了内心,从生活中提炼作品,从作品中展现真我。

学艺术,从硬笔起步

1988年初夏,高甬春读高一,偶然在杭州火车站附近的新华书店里看到当年出版《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从小喜欢书法的他被里面的作品深深吸引,顾仲安、赵彦良、任平等诸名家的作品各具风格,让他眼前一亮。自此兴趣大增,不可收拾。每天勤奋练字,时值夏日,手汗浸透书写纸,乐此不彼。他的硬笔书法作品都自己打格子,这项细致的工程,非一斑了得。可见高甬春做人做事的严谨和认真劲儿。他写楷书,一件大作品,往往好几天才能拿下,这不仅仅需要毅力,更需要对艺术的执著,往往有一笔疏忽,皆全盘重来。从他的硬笔楷书里,我们可以看到王宠、张黑女碑等诸多字帖影子,但高甬春从不全盘照搬古人,书法必须从古人的字迹中化出来,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1989年4月出版的《青少年书法报》,发表了他的第一件硬笔书法作品,给他莫大的鼓励,至1996年第二期《中国钢笔书法》发表了他的书法专题,在硬笔书法界初露头角。后高甬春还积极策划硬笔书法活动,于1996年和书友陈畅创办《现代钢笔书法报》、2002策划首件硬笔书法作品在《硬笔书法天地》拍卖,引起硬笔书坛的不小轰动。同年,创办《硬笔书法·明信片报》,共出版26期,2004年获“中国硬笔书坛十杰”称号,同年,主持总策划《经典书风·首届中国硬笔书法主题展》。还曾获得第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画小物,寻生活本真

如关注高甬春的朋友都知道,他喜小动物,喜生活中的小事物,喜山水中的小景。他一直认为,艺术家拥有的发现美的眼睛,是艺术作品能够打动他人的关键。所以他近年来创作的作品中,许多都是以小点,见大界,画小物,寻生活本真。

近年来,高甬春主攻花鸟,以小品、团扇入手,画中点睛之笔在于画中的“小物”,比如小猫、小狗、小鸟、小鱼……每次观其作品,都会不由自主地凑近看,因为高甬春笔下的“小可爱们”都是毛发毕现、眼神活现,兼工带写的技法在高甬春的作品中时常展现。他巧取世间这些小机灵之憨态可爱,捕捉瞬间之定格,仿佛一盅好茶,细细品味,后味无穷。

高甬春时常会把自己的创作历程,比喻成吃菜,他经常引用大书法家启功先生所说“需要各色菜都吃,才能营养全面”。所以他的作品形式也是丰富多样,作品题材涉及颇广,这次展览就由猫咪映扇、金碧山水、萌物生灵、花鸟怡情、诗词歌赋、风月无边、鱼虫雅观、罗汉仕女等八个专题。尤其近段时间,他的所有作品都以圆为创作形式,有团扇形式的绢本,还有金色圆形的卡纸,更有生宣纸的圆光。高甬春觉得多色的“菜样”,才能集众长,全面“营养”。

习各家,长艺术之界

高甬春有一个爱好,喜欢收藏明清扇面,他一直觉得习古人、学古人、思己作,才能增长艺术之眼界。高甬春始终坚信,书法家的作品要有特点才有生命力。他说,他读过一篇文章,里面的一句话很有道理:“一个特点胜于十个优点!”高甬春认为需要长期向古人学习,遍临各大优秀字帖,更需要从中突破形成自己的个性。高甬春的毛笔楷书从颜体入手,后加以魏碑的风格;他行书喜欢米芾,后又参以王铎的味道;近来研究隶书和篆书,从陶文和青铜器上的金文吸取养料,不断探索,希望形成自己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高甬春从幼年时学习书法的历程中,磨练了精益求精的品格,之后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在求学的历程中,提炼了自己的艺术追求。拿他的话说,别人不愿干的事你去做,成功也就一半了。纵观他的八尺大作品,气势磅礴,似乎都能感受到他挥毫于纸面的场景;平尺小作品细致到底,丝毫不差,虽一丝不苟但透露出一股灵气,往往一篇千余字,洋洋洒洒,如此费力之事,常常乐此不倦。

兼数职,忠本职工作

“高部长”“高主席”“高老师”……众人对高甬春的称呼中,他最喜欢别人喊他“高老师”。他一直说他自己是一个执着的人。二十五岁进入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一干就是二十余年年,从书法教师,到美术部部长,桃李已有数万。高甬春对于自我的要求,都体现在对于时间的管理上。白天忙于工作,下班回家无论多晚,都会开启自己的艺术创作。如此勤奋之人,除了靠扎实的积累,更需要无时不刻的总结感悟。

高甬春总结,“书画教育”关键两点:一是老师正确教,二是学生有兴趣学。高甬春说:我在培养学生“兴趣”上花了不少功夫,认为在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活动,所以在少年宫的教学中设计很多活动让学员参与,就美术部每年的大小活动就有100多个,所以每年在他部门学习书画的小朋友就有6万多人,他还说:小朋友要坚持画画,要争取四多:多去博物馆看展览,提高眼界;多去写生,到大自然中吸取灵气;多参加书画活动,练练胆量;多参加比赛,每一次精心准备都是提高。”

又如针对青少年学习书法,他建议先学硬笔书法,幼儿大班起步比较好,这时年龄正好学前,练字除了美观以外,还可以练“静心、耐心、恒心”,对小手肌肉群的发育也有好处。从笔画、偏旁、结构循序渐进,写规范字,打好基础,有了一年训练,再写毛笔书法更容易上手。

常言道,为人师者,需自律、常自省、且自学。艺术界有这样一位“教书先生”,他说:先做“教书匠”,后做“艺术家”。高甬春除了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延续了惯有的持之以恒精神,在育人待物上,也是怀揣一颗赤诚之心。希望此次的相遇之“缘”,一直孜孜延绵,久久回荡。(昕珺)

1989年4 月15日《青少年书法报》,高甬春第一件硬笔书法作品发表。

毛笔书 李白《登峨眉山》

硬笔临 《兰亭序》

硬笔书 《兰亭序》

毛笔书 翰墨千秋

毛笔书 李白《静夜思》

毛笔书 敏而好学

国画 小猫戏蝶

猜你喜欢
教书匠硬笔硬笔书法
刘玥辰
周玥函
慈善硬笔书法
慈善硬笔书法
慈善硬笔书法
慈善硬笔书法
练就一手好字 奠基幸福人生——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一手硬笔好字”实践研究
终身做个“教书匠”
“教书匠”——郭勇与他的书法之路
坚守讲台的盲人“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