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课堂导入教学反思

2021-04-30 15:01孙志坚
师道·教研 2021年3期
关键词:一节课内角三角形

孙志坚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中,继“图形分类”“三角形分类”后的第一个探索与发现。在学习了“图形分类”“三角形分类”后进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接着后面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体现了知识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①通过学生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②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解决简单的实际的问题;③在探索发现的教学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的中间环节最能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要看课堂的中间环节,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教师往往对课堂的导入环节不够重视,认为课堂的导入只是一节课的开场白,并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无关轻重。有些教师要么三言两语直奔主题,要么简单复习一下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我认为课堂的导入也很重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往往会让你的课堂生动、活泼而有吸引力,从而让你的课堂锦上添花,精彩纷呈。

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首先我用课件出示课文的问题情景图,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小三角形在争论,大三角形大声地神气地说:“我个头大,我三个内角的和一定比你大!所以我是大哥,你是小弟!”小三角形小声地、不确定地说:“真的是这样吗?”接着,我立即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大的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真的是比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吗?”“当然是大的三角形内角和比小的三角形内角大!一看就知道了,还用问吗?”有些同学不假思索地说。有些聪明的同学保持沉默,可能察觉到老师这样问肯定不会有这么容易的答案。有些爱动脑筋的同学说:“量一量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就知道了。”我接着说:“对,我们用事实来说话,接下来我们量一量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看看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这个情境问题的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体现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不仅激发了学生动脑积极思考,也很自然地引出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进一步探索。这样的课堂导入自,趣味性强,与后面的课堂教学活动也紧密相连,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的课堂导入是成功的,但笔者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缺少了什么呢?”我冥冥思索,后来我终于茅塞顿开,原来在我的课堂里缺少了知识的前后联系。数学跟其他学科不同,数学是一门知识连贯性很强的学科,有很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数学的知识从来都不是可以单独的,割裂开来的,它联系性强,连贯性也很强。在“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之前,學生刚刚学了“三角形的分类”,知道三角形按角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划分,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于是我想:能不能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将其与前面刚学习的“三角形的分类”联系起来呢?于是我又进行了第二次“三角形内角和”课堂导入的教学尝试。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既复习了前面三角形的分类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前后知识连贯起来,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强了,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也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这样的课堂导入,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又不失趣味性,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学习探索的欲望更强了,课堂的气氛也比第一次的更活跃,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更显著了。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一节课内角三角形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三角形分割问题
托马斯的一节课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