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钟步行圈四条线路探访天桥周边

2021-04-30 07:10杨紫茉
旅游 2021年4期
关键词:天坛天桥

杨紫茉

1明代天坛地区。

天桥地区历史悠久:元朝南郊设祭坛于今永定门以南,天子赴坛祭祀必经过坛北面的天桥地区。当时天桥地区还是水塘,为了便于天子通行,修建一座石桥,为天子祭天必过之桥,故尊为“天桥”。明代北京城重新修建,天坛、山川坛(先农坛)建成,一条自正阳门始直通永定门的笔直大道也修筑完成,天桥地区由此成为南城的“御路”。最早的天桥样貌现已不可考,为拓宽马路近代天桥在1934年被完全拆除,但“天桥”作为一个地名被保留至今。

天桥地区自元明时代便是文人雅客与市井百姓的聚集之地,地区内游艺场所和贸易市场繁多。“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天桥的热闹程度从诗人易顺鼎在《天桥曲》的描绘中可见一斑。清朝大量官宦士子居住在南城,天桥一代的文化底蕴也进一步加深。

今日天桥地区亦是南城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汇集之地。以中轴线为轴,北起珠市口大街,向南延伸至护城河,风景、历史名胜分列东西南北。

东有始建于明朝的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古树掩映,建筑奇美瑰丽,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背靠天坛公园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文物、化石、标本10多万件。隔街对望,中华电影院、天桥剧场、天桥演艺中心、北京德云社剧场、古建筑博物馆坐落于天桥南大街西侧,书店、咖啡厅、茶馆分布在周围。北有正阳桥疏渠方碑、龙须沟、金鱼池旧址、北京地道小吃馆,南侧是以永定门城门为址修建的永定门公园和二十四节气公园,护城河蜿蜒而过。

丰富的自然风光、人文古迹、现代建筑,使天橋成为贯通中西,联结历史记忆与未来畅想的文化中心。想要深入探索这片地区,感受皇家文化、市井文化、中西文化、古今文化交汇的魅力吗?那就请随我一起,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用脚步“丈量”历史的广远与文化的厚重吧。

线路一 古今科学的交流

从天桥十字路口东南角沿着天桥南大街南行300米左右可以看到一座淡棕色大型建筑,门前有许多家长带着小朋友排队准备入场,那里就是我小时候的科学圣殿——自然博物馆。自上世纪50年代筹建以来,一直作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科普教育基地,将物理、化学、生物知识传递给参观者,是青少年认知自然世界,以及一众科学爱好者的天堂。

2自然博物馆正门。

1天坛西门。

2天桥红门。

3自然博物馆内部恐龙。

展厅高大宽阔,共设立10个基本陈列,主要包括植物世界、各类动物介绍、人的产生与构造、人与动物关系、非洲生物等内容。最引人入胜的是“恐龙公园”陈列,这也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展。作为博物馆的保留展览,恐龙主题展也在不断更新,博物馆利用最新技术让恐龙更加逼真,它们张牙舞爪的样子有些令人生畏,但凝固的化石与塑像借由科技的手段呈现出生机与动态美,更具观赏性。据统计这里馆藏的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的数量居世界第二。同时馆中其他的动植物标本,也以生动的外形、有趣的视频和感应互动吸引着游客上前了解,使得自然知识的普及融合科学性和趣味性。我参观那天,一个名为“飞羽之美”的临时展览也在展出,详细介绍了鸟类生物学所具有的美学意涵。类似的临时展览有时间期限,许多是一期一会,也需要单独购票。如果对某个专题展览感兴趣,可以提前到自然博物馆官网查询以免错过。

结束自然博物馆的游览,出门左转是宽阔的天桥南大街,向南走几步便会看到左手边的红色门洞,门洞背后街巷的尽头就是天坛公园西门,这也是较多游客选择游览天坛公园的入口,红墙黄瓦十分好辨认。

天桥地区因天坛而兴盛发达,天坛则成为来到北京必要打卡的景点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国家AAAAA景区,天坛公园占地约273万平方米,面积是故宫博物院的近4倍。无论是景区面积还是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天坛公园都值得我们腾出一天时间,慢慢欣赏。

4天坛冰棒。

由天坛西门进入可以依顺时针方向游览园区。进西门东行几步最先看到的是“百花园”和“月季园”,每逢春夏季,这里百紫千红,俨然植物博物馆的一隅。上世纪以来,在将天坛由皇家祭坛发展为“坛庙园林博物馆”思想指导下,天坛公园种植了多种花卉,让祭坛四周生机盎然。

步行到北天门向南望,鎏金顶、琉璃瓦、彩绘纹身的祈年殿映入眼帘,这里是明清皇帝举行祈谷大典的地方。大殿坐落在汉白玉基座之上,三层屋檐重叠高升,将人的视线引向高空;同时外壁装饰精美,色彩鲜艳不失典雅,让人顿感肃穆的同时不觉压抑。一座建筑将古代匠人的斗拱、榫卯技艺与皇家配色的艺术审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天坛包括圜丘、祈谷两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祈年殿正是祈谷坛的主体建筑,也是北京现存最大的圆形木结构古建筑。

继续向南行进,踏上联结两坛的丹陛桥可直通圜丘坛建筑群。圜丘为明清两代帝王举行祭天大典的神坛,站在其上的天心石上说话,声音会非常嘹亮,并从四周传来回音,仿佛自己的私语贯通天地,缥缈神秘之感衬托出人的渺小与天地的宏大。若结伴同行,可以前往皇穹宇正殿旁边的回音壁。分别站在墙壁两端面向墙壁呼唤,可以听到回音。淡季前往可以听见属于自己的声音,旺季也可以听到来此打卡游人的“千言万语”。在皇穹宇的西边开设了天坛味道餐厅,里边售卖的天坛建筑同款冰棒、慕斯蛋糕和国潮包装的咖啡将传统建筑与美食文创相结合,可以前来打卡。

5天坛-圜丘。

6天坛-皇穹宇。

穿过整个公园,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上世纪种植的花卉,公园里还遍布苍翠古树,松涛柏海,绿草如茵。一些国家一级古树同身旁古建同岁,扎根大地与大殿、祭坛共历风霜雨雪,光阴轮转。树干或直插云天或旁逸斜出,相互交织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气氛,也给参观的人们留下片片阴凉。无论冬夏,这里随处可见人们打球练功、下棋打牌、练习书法的身影,偌大的园子也成为了周边市民休闲放松,修身养性的娱乐场所。

按顺时针顺序游览完天坛,从南门出园沿着景泰路南行,再右转进入永定门东街步行近1公里,便可到达二十四节气公园。沿河向东望去,24根白色柱子矗立在护城河畔。柱子上雕刻着对应节气的基本介绍、时令、花卉图案、诗词等信息,按照顺序排列,每季节六根,分布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4个主广场中。走下节气柱前的台阶,来到护城河畔,还能够看到新铺就的红色步行道上有许多市民慢跑、晨练。来此游览,既能欣赏风景优美的河畔风光,也能对传统节气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建天坛以祭天祈谷,倡导敬天爱民;创节气以记岁时,晓节律,倡导顺应农时;立博物馆以通现代科学之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天人合一,敬畏自然规律等思想凝结在这些建筑之上,代代相传。它们有缘在今天于天桥隔空并立,联结着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进行着一场跨越古今的科学交流。

1护城河畔。

2二十四节气柱。

3二十四节气柱。

4天坛树。

TIPS

自然博物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门票:免费(至少需提前一天预约,10:00-13:00时段600人,13:00-16:00时段600人,预约网址:www.bmnh.org.cn)

开放时间:10:00-16:00(周一闭馆)

天坛公园

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6:00-21:00;淡季(10月31日至次年3月31日)6:30-21:00

门票:旺季门票15元,旺季联票(含门票、祈年殿、回音壁圜丘)34元;淡季门票10元,淡季联票(含门票、祈年殿、回音壁圜丘)28元

购票事项:可登录天坛公园官网:http://www.tiantanpark.com 或“天坛”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购票,可预约7天内的票券,每张身份证每日限购一张门票;联票不包括斋宫与神乐署,进入这两个景点需单独购票。

线路二 天桥艺术之旅

5天桥艺术大厦。

6天桥说书艺人。

7德云社。

天桥不仅是“天子之桥”,也是百姓之桥,艺术之桥。从天桥路口西南角向南的整条天坛南大街,延伸至南纬路,聚集着众多剧场、博物馆,充溢着艺术气息。

位于天桥路口西南角的是天桥艺术大厦,为国内外演艺文化公司、演艺协会、产业联盟、交流展示平台、版权交易中心等机构提供办公之所。大厦的B1曾有一家宣南书馆,是个听书、听大鼓的好地方。评书大家连丽如和她的众多弟子常来此说书,一张门票可以听半天,走入说书人的故事中。从大厦中走出,向南延伸近200米的大厦底商里,有版权登记大厅,以及多家餐饮、咖啡馆,就餐十分方便。大厦南侧是中华电影院,上世纪60年代左右建成,曾是京城大型电影院之一,南城市民常来此看电影。现在电影院的外观经过翻修,与天桥艺术大厦的建筑风格相统一。

再向南行进则进入到天桥演艺区。北纬路北侧有北京德云社剧场、天桥杂剧场,南侧有天桥市民广场、天桥剧场、天桥演艺中心。它们所形成的聚合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去天桥看剧,让曾经作为民间艺术文化发祥地的“老天桥”再次焕发生机。

历史上,“天桥”留给人们的印象无疑是繁华热闹的,无论是商贸市集,还是游览娱乐之所,皆是人来人往。历代各行业的民间艺人在这里施展自身艺术绝技。据统计,仅在清朝末年至解放初期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相继在天桥卖艺的京剧、评剧、曲艺、武术、杂技等各种民间艺人多达五六百位。他们常在露天、小茶园或小戏园卖艺。

天桥杂技剧场、北京德云社剧场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旧时民间艺人演艺场所,也使曲艺、相声回归剧院,将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发扬光大。天桥杂技剧场原为万胜轩,始建于1931年,初建以演出评剧为主,1950年新凤霞在此主演《刘巧儿》轰动一时。后改名万胜剧场,1965年老舍先生亲笔题写“万胜剧场”四个字。进入新时代,以《玩空竹的小妞妞》和《晨练》为代表的新型综合杂技在这里展演,将中国传统杂技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走向国际化。德云社剧场由天乐戏院改建而成,现为德云社演艺班底的演出总部,能容纳近300名观众。这里是相声回归百姓生活的起点,也是相声曲艺爱好者的交流地。种类多样的相声、曲艺形式在这里轮番上演,每场演出都是一票难求。闲暇时买上一张票,一壶茶水,一盘瓜子,在“梦回天桥”舞台之下,尽情品味传统曲艺之美。

马路对面是一个开放的广场,名为天桥市民广场。广场中矗立着西式时钟,是原来天桥标志性建筑“四面钟”的异地复原版本。钟楼具有鲜明的欧式风格,是20世纪初西风东渐的体现。西边则是“赛活驴”“穷不怕”等天桥八大怪的群体雕塑。历史上天桥共出现三代言行奇怪,技艺奇绝的“八大怪人”,他们是天桥市井文化、平民文化的代表,也是当时民间艺术造诣的巅峰。这些铜制雕像十分逼真,再现了昔日天桥艺人绝活的风貌和底层人民辛劳卖艺,挣扎生存的生活境况。

1天桥剧场。

2天桥印象博物馆内部。

3四面钟。

广场西侧是北京天桥剧场,始建于1953年,1954年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家剧院。剧场外观保留苏联建筑风格,庄重典雅。2001年3月新天桥剧场按照国家大剧院的标准翻新落成,是首都唯一一家专业芭蕾舞剧场,内部装潢明艳华丽。置身三层观众厅,宏大的舞台空间,上演着顶级歌剧、芭蕾演出,高雅艺术氛围被极大烘托,观众们能够获得最为极致的艺术体验。

天桥剧院东南方是天桥地区的新地标——天桥演艺中心,于2015年建设完成。以重现“老天桥”文化魅力为目标,以天桥空间记忆中的“鸟”“鱼”“花”和百姓生活情境记忆为设计理念,以古戏楼为造型核心,从声、光、形多重角度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每周都会有国内外音乐剧、话剧、曲艺在这里上演,天桥文化意蕴通过这座国际化演艺舞台传递到世界观众的心中。

演艺中心除了具有演出功能之外,还是综合艺术区。演艺中心的地下一层汇集了画廊、博物馆、音乐酒吧、钢琴练习室等艺术场地。游客可以从中心里乘电梯或从外部天桥文化广场下至地下。其中“天桥印象博物馆”是深入了解天桥地区的科普性展览馆,馆中展有珍贵的“老天桥”图片、视频、模型。近半个小时的参观内容,从天子之桥、文化之桥、百姓之桥、复兴之桥四个方面解析天桥文化内涵,展现天桥区域魅力的多样。旁边的疆进酒·OMNISPACE是北京最大的Livehouse,眾多原创音乐人和乐队来到这里开启音乐之旅。四周的乐器练习室和声乐练习室也让多种音乐风格在场地内碰撞生花。游览久了,还可以到中心一层模范书局或二层书店看书、品茗、休憩。

4先农坛——大殿内顶。

5先农坛——大殿内顶。

6先农坛建筑展展品。

走出天橋演艺中心,马路南侧的南纬路东口就是天桥百货商场,上世纪50年代是北京著名的零售商场,周恩来总理曾经来这里视察,肯定其“先进红旗单位”称号。沿南纬路向西步行十分钟左右,向南几步能看到一座红色高门,那是先农坛的北侧门,也是唯一可进出其中的门。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祈求五谷丰登的场所。每年春天皇帝都会象征性地在这里的土地上耕种,耕种土地的面积是一亩三分,久而久之“一亩三分地”的说法由此传开。在北门购票后,直走百米,右手边标有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园子便是先农坛建筑群的所在地。园子里古木参天,十分幽静,一路上能听到鸟鸣,看到喜鹊从旁边飞过。

绕过一排红墙,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太岁殿院落,先农坛古建筑群中体量最大的院落。其中的拜殿、太岁殿,现在作为北京古建筑博物馆的展馆,详细讲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营造技艺、设计类型等内容,展示出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古代建筑的辉煌。大殿以考究的结构、精美的外饰、内顶纹样作展品,给人更直观的视觉体验。太岁殿的东南部是象征生产等功能性建筑,如神仓、神厨、神库等遗迹以及四座坛台: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祇坛。放眼望去,整个建筑群略带斑驳,是百代光阴流转留下的痕迹,也是古人精妙建筑技艺与艺术审美历经时间考验,送给后人的礼物。

这份礼物厚重且意义深远,以一座建筑、一件文物、一项技艺或一种审美为载体传递到今人手中。我们从北到南一路游逛,正是体悟传统文艺与建筑艺术之美,受其滋养,并在未来将其发扬光大。

TIPS

德云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纬路甲1号

电话:010-66552122

购票:北京德云社官网、微信公众号或其他票务网站

天桥演艺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南大街9号楼

购票:天桥艺术中心官网购票或其他票务网站

天桥印象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南大街7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7:00

北京古建筑博物馆(先农坛):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21号

电话:010-63172150

门票:成人15元/人,学生8元/人(每周三前200名观众免票)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周一、除夕、正月初一闭馆)

7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

1 20世纪30年代初的天桥。

线路三 南中轴线御道之旅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其中又有南北中轴线之分,南中轴线由北向南,前门始至永定门,联结前门大街、天桥大街和永定门内大街。新世纪初期启动南中轴线治理计划,对前门以南的道路进行改造,2019年9月10日道路改造工程全部竣工,特别是从天桥到永定门部分恢复了当年的御道,串联起不同的历史风貌,也为南中轴线更好地发挥作为艺术、文化、政治活动的载体功能提供空间。

天桥地区之上,南中轴线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就是“天桥”历史文化景观,位于天桥十字路口的南边。2013年依据《帝都篇》、《皇都篇》与《正阳桥疏渠记》的记载复建了白玉石“天桥”,以及两侧的乾隆帝御制碑,让后人对天桥的印象更为具体生动,也结束了天桥近80年“有名无桥”的历史。

继续向南而行,御道两旁树木郁郁葱葱,将散步的行人与奔驰而过的汽车相隔。这条绿色的“隔离带”也是南中轴线开发的重要一环,与北京地铁8号线同时施工。北京地铁8号线通车贯通南北中轴之际,一条绿色的风景线也在路上将南中轴沿线的城区风光衬托得更加多姿多彩。

2现今的天桥。

3永定门公园城市图书馆。

4永定门城楼。

5里程星。

再向南走是由南北两个广场构成的永定门公园,沿中轴线走无法直接进入公园,需要经左右两边分流南行,再进入公园。整个公园呈船形,南北长1000米,两旁种植了国槐、栾树、松树和各色花卉,仿佛喧嚣浪涛中一艘船的夹板,空气清新,宽敞有序。中间是笔直的御道,正中为汉白玉材质,突出地面,两侧为灰砖青瓦铺就,两旁分出的小路联结两侧的休闲广场。进入公园南广场,沿着中轴线漫游,最先看到一个城市流动图书馆站。市民们在首都图书馆系统内办卡、自动借还书都可以在此自助办理,十分便利。继续向南走,东侧有福承阁,西侧靠近城门有十月文学院等古香古色的景点可供参观。剩下的开阔之地都留给游人使用。四周有很多市民在放风筝,手握线轴,仰头控制着风筝的轨迹。地上的孩子们追逐嬉戏,充满欢声笑语。远处也有乐团坐在休息处编排曲目,树林里老人们在一招一式打太极。

刚进入公园时就能够远远瞥见永定城门的轮廓,沿着中轴线一步一步向城楼走去,看着地上“里程星”标注着与永定城门的距离越来越近,城门也愈来愈清晰高大,感觉时间好似也在向前倒带。直至走到城门下,后代游人也走进了前人的世界中。这座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城门,为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高26米。站在城门下仰望建筑,中间历经整改、拆除与重建,屹立近六个世纪,见证着古都的兴衰变迁。而几个世纪的历史只增加其沧桑感,灰筒瓦绿琉璃屋顶依然典雅端庄,与护城河一起守着京城的南方。靠近城楼的两个广场中间,各有一圆形地雕,西近天坛以篆文刻有“敬天勤民”,东近先农坛刻有“农桑为本”。古人立国安邦的理念以这种方式刻在了大地之上,传之后人,诉说着保佑后世子孙“永远安定”的法则。

6十月文学院。

永定门城楼的南侧,是新修建的“空中广场”,广场北部为一长120米、宽69米大型桥梁盖板让广场凌空,护城河与南二环路从广场下方穿过。石狮一左一右,景观灯柱分列两侧,纵向排开,多级台阶向南延伸,让永定城门更加高大巍峨。2018年北京新年倒计时活动曾在广场举办,跨年灯光秀投影在永定门城楼的南面,广场上灯光绚丽,歌舞飞扬。

1永定门公园。

2永定门公园“敬天勤民”圆形地雕。

3永定门公园“农桑为本”圆形地雕。

4正阳桥疏渠方碑。

永定门城楼曾是南中轴线的端点,今日也是中轴线南延的起点,未来将建成一条贯通大兴亦庄经济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區、雄安新区的文化、生态、发展轴线,北京城南也将打造为汇集商圈、文娱园区、科教区、住宅区的科学文化之城,而中轴线所承载的古都龙脉则将京城魅力延展至远方。

线路四 重访“龙须沟”

天桥十字路口的东北角是住宅区,百姓日常生活的历史变迁借由古迹、文艺作品、甚至美食等载体在天坛留下痕迹。

从十字街东北角向东走进西草市街,向东转入红庙街,胡同里立有一块正阳桥疏渠方碑。碑刻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碑文为乾隆皇帝御笔楷书,记载了治理天桥南河道淤塞不通的经过,因成效显著,故亲自书写记录。方碑保存良好,为了解清朝时期天桥地区风貌概况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史料。

走出胡同,沿着天坛路东行,会路过金鱼池小区。这片住宅区因历史悠久,面对天坛,地理位置优越,为龙须沟的旧址,以及一系列传奇的历史变迁而闻名。

龙须沟原是一条京城外城的排水河道,明朝修建天坛、山川坛(先农坛)之际,在坛的后边修了一条排水道称“郊坛后河”。之后郊坛后河与正阳门东护城河水流,经三里河,在金鱼池附近汇合,水量丰沛。清朝时改称为“龙须沟”。金鱼池在明清时期也是景色宜人的鱼塘,周围百姓以养金鱼为生。清末时期,龙须沟已经从水清河宽变成了一滩死水,腐臭不堪,部分河段埋入地下成为下水道,周围地区也成为了贫民窟。老舍先生曾在同名话剧中这样描述龙须沟:“龙须沟是北京有名的一条臭沟。沟的两岸住满了勤劳安分的人民。多少年来,反动政府视人民如草芥,不管沟水(其实,不是水,而是稠稠的泥浆)多么臭,多么脏,多么有害向来没人过问。”

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府贯彻爱国卫生运动,本着改善人民群众卫生条件的宗旨,对北京八大臭水沟进行整治,龙须沟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效果较为显著的一条。从1950年4月至11月,历时7个月完成了龙须沟改建暗沟工程。一条宽阔的马路代替了污水横流,让龙须沟焕然一新。龙须沟换新颜的历程深深打动了文学巨擎老舍先生,他以此为题材撰写了著名的话剧剧本《龙须沟》,通过居住在沟旁的一个小杂院的几户人家的人物变化来记述修沟造福人民的历史。在今天金鱼池中街的健身园旁边,还建造了老舍先生铜像,以此来纪念他与笔下的文字为龙须沟带来的影响,小区周围的道路也多以“龙须沟”命名,如龙须沟路、龙须沟北里等。新世纪金鱼池小区也成功完成“危改加房改”工程,上世纪的平房、简易楼全部拆除拆迁,建起了环境优美的新型小区。小区的东北侧有一金台书院小学,原为洪承畴的私宅,清康熙年间顺天府尹钱晋锡在这里兴办“义学”,之后扩大规模并修缮改为“金台书院”。历经革命战火,学校持续为贫寒子弟提供学习场所,上世纪70年代改为正规小学。今日重访“龙须沟”,也是重访历史痕迹,是对历史记忆的追寻,更是对美好新生活的畅想。

5民族珍宝馆。

龙须沟老舍雕像的东侧有一家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外墙绘有金黄纹饰,具有民族特色。但目前没有对外开放,我也会继续关注博物馆的开放消息。游逛累了,可以去周围的餐厅享受老北京地道的美食与小吃,品味舌尖上的北京记忆。作为老北京资深的住宅区,天坛路上汇集了众多传统餐馆。由西向东,可以看到东来顺涮肉、老北京炸酱面,锦馨豆汁、便宜坊御膳饭庄、宫门口馒头、老磁器口豆汁店、白水羊头等店铺。面朝天坛,点一碗豆汁配上焦圈与豌豆黄,或者吃一顿铜锅涮肉,或是菜码齐全的炸酱面岂不美哉?无论是燥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严冬,都有适时的佳肴相配。老磁器口豆汁店门前的大街正对天坛北门,那条大街就是祈年大街,于2004改造完成,正式通车,可以从天坛公园北门笔直接通向王府井商业区,让老北京最重要的商业街与皇家祭天的地方变得近在咫尺。

步行在天桥地区的路线中,不禁感叹古都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的日久弥新与现代的日新月异相辅相成,让“天桥”成为了文化复兴之桥,架在中轴线的时间河流之上,联结古今记忆,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精神之桥。每登临“桥”上,文化基因中对历史的尊重、对宇宙的畅想,对真善美的向往便被激活,传承中华文化的自信便会重燃。

6龙须沟老舍雕像。

TIPS

正阳桥疏渠方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西草市东街向东20米,红庙街78号

金台书院小学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晓市街96号

猜你喜欢
天坛天桥
《天坛之美》
《遇见天坛》: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流
阎秀恒我们北京的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奇怪的乘客
空中鸟瞰“飘带”天桥
天桥
在天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