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

2021-05-04 08:59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托物麦秆蜡梅

名家引路

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环境的艰难,更不觉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中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宗璞《好一朵木槿花》

阅读心得

作者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一株生长在钢筋砖块中的紫色木槿花,环境的艰难扼制不了它的生机,它就那样倔强地挺立着。在这里,木槿花俨然成为了不屈不挠、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的精神的化身。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身处逆境,不自怨自艾,坚韧不拔,才能大有成就。

假如你要问我:你们何必要开花呢?我要这样回答你们: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和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我把做一株蜡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蜡梅。

——赵丽宏《假如你想做一株蜡梅》

阅读心得

蜡梅具有形的高雅、香的清幽,而最美的是它的“风骨和气节”。在这里,作者借蜡梅赞美一种人格,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周敦颐《爱莲说》

阅读心得

作者起笔“可爱”,包罗群芳,托物寄兴;接着铺叙“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然后诉说“予独爱莲”,并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作者所表达的,是他身处污浊环境,却能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自我写照。

写作借鉴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进行描写和叙述,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对于同一事物的描写,即使侧重点相同,表达的情感也可以不同,不同作者借同一“物”可以寄托不同的“志”。由此来看,“托物言志”要以特定的视角对事物进行描摹,从而将自己纷繁复杂、独特的感受或思考寄托于物。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1.巧选所“托”之“物”。在明确所言“志”的基础上,首先要选好最能表达自己“志向”的事物。我们可以根据要表达的情感筛选具体物象,由“形似”到“神似”,找到“物”与“志”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从而凸显“志”。譬如写“希望”,我们会想到“太阳”“花朵”等物象,因为这些物象与所要表现的情志有相同点或相似点。

2.巧摹所“托”之“物”。在摹写事物时,无须面面俱到,但必须选准角度,紧扣其能够“言志”的方面去工笔描绘,唯有如此,方能准确寄托个人志向。此外,我们在描写时可以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等方法,使“物”形神兼备,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由“描写”到“言志”的过渡。

3.巧寄所“言”之“志”。作文时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由表及里,挖掘出某种特殊意义或某种精神品质,以达到“言志”的目的。如《爱莲说》就从莲花的外形入手,展开联想,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在篇幅安排上,描物状形是全文重点,因而议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而精。

习作展示

藤 蔓

李 岩

冬去春来,暖暖的阳光懒懒地洒在大地上。外婆家的后院孤寂了一个冬天,终于盼来了这生机勃勃的一天。仿佛是一夜间,绿绿的草就铺满了整个后院,其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白色的或粉色的野花。和风吹来,绿浪起伏不平,花儿在绿浪上翩翩起舞,后院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灵魂。但有一处依旧是光溜溜的——

后院矮墙的角落里有一个小池子,池里没有一滴水,有的只是因缺水而翻起的一块块地皮,像冬天人们嘴唇上因干燥而即将脱落的唇皮,奇丑无比。池中有块大石头,靠在池壁上。时间为这块石头打造了沧桑的外表:到处都是裂缝和坑洼。靠墙的一边,一条光秃秃的灰溜溜的藤蔓正紧紧地缠绕在石头上。藤蔓四处张着的须,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手,牢牢地抓住石头,毫无美感可言。这真是一处毁我好心情的地方!这么贫瘠的地方,估计藤蔓的根早就死去了吧?下次将它拔掉好了。我一边想着一边转身离开。

过了几天,当我拿着工具准备将藤蔓连根拔起时,却深深地被它震撼了。我站在石头面前,看着它顶部那一点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冬天的摧残,再加上恶劣的生长环境,它居然活了下来!我绕到石头的背后,再一次被震惊:原本干枯的藤蔓上竟然有些小小的“绿毛球”星星般蹿了出来,给原来的枯槁添了一份生机。

又过了几天,“绿毛球”伸展开来,一片片嫩叶将枯灰色的藤干全部覆盖,石头也全部被包住,沧桑的外表被充满活力的绿替代,一阵春风吹过,嫩叶欢快地摇曳着……

藤蔓从容地面对恶劣的环境,顽强地活了下来,迎来了重生的一天。我为何不能学习藤蔓的这些精神呢?在困難面前不低头,从容不迫地应战并战胜它,春天总会到来的!

(浙江长兴县虹星桥中学)

点评

小作者将外婆家后院的绿意盎然与藤蔓所处角落的贫瘠进行对比,又极写藤蔓攀附的池壁的丑陋,反衬自己见到藤蔓焕发生机时的震撼。小作者细致地描绘了藤蔓的“绿”,自然生发出对藤蔓的赞美之情,继而又联想到自己,表达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顽强从容地迎接美好”的情感。

(張智勇)

片段展示

风吹过,麦田里涌起层层金色的麦浪,非常美丽。走近麦浪,我惊奇地发现:那麦秆细细的,要顶起比自己结实得多的麦穗,是多么不容易呀,可它却把腰杆挺得直直的。

我伸手扯断一根麦秆,剥开一看,里面竟然是如白色的浆一样松软的东西。这是没有积蓄养分的缘故。它源源不断地将养分和水分输送给麦穗,而自己却不保留一点。待到麦粒饱满,它却要承受麦穗成熟后的压力。它以瘦弱的身躯顶着重压,抗击着风雨,靠的是坚强的毅力。

想到这里,我不禁对麦秆肃然起敬。人们常常对麦穗投以欣赏的目光,可又有谁在意过麦秆呢?你看它自始至终都虔诚地恪守着一个信念——尽责,无怨无悔地为麦穗的成熟奉献自己。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陈曦《麦秆》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帚虽长得寒酸,住得偏僻(墙角),穿得破烂,但性格随和,它总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听从安排,服从管理。它不怕脏,不怕累,不叫苦,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扫帚生活在尘埃之中,游走在垃圾之间,但走过的路却是那样的光明、洁净、漂亮。它把满地的垃圾清走,把干净留给别人;把遍地灰尘吸走,把整洁留给人间。累了歇口气,饿了饮口水,一年又一年,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理解,没有同情,它忍受着无边的孤独与寂寞,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无论是躺还是站,都时刻准备着出发,时刻准备着奉献。

我要赞美扫帚!

——张舒婷《扫帚》

点评

猜你喜欢
托物麦秆蜡梅
大丰麦秆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风中的舞者——蜡梅
《蜡梅报春》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变废为宝的麦秆画
蜡梅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托物言志的作文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