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病虫害种类调查与药剂防治

2021-05-06 05:27刘迎陈青梁晓伍春玲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钗叶斑病石斛

刘迎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南海口571101;2 海南省南繁生物安全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海南三亚572000)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Lindl)属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扁金钗、吊兰花,因石斛茎秆外形似古代妇女头上佩戴的饰物金钗而得名。金钗石斛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卓越的滋补功效和药用价值,是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九大仙草之一;因其花色美丽、花香怡人,也是一种著名的观赏花卉[1-3]。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金钗石斛具有增强免疫、改善大脑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抗衰老、抗肿瘤、保肝护肝、治疗白内障、糖尿病等作用[4-7]。金钗石斛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海南等地。海南海口羊山地区是海南金钗石斛主产区。羊山地区是由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地下溶岩喷发流溢,形成高低起伏的丘陵地貌区域,东起海口市龙塘镇,西至海口市石山镇,北临海口市区,南至海口新坡镇,方圆370 km2,俗称羊山地区[8],年平均气温24℃,年降雨在1 500~2 400 mm,是金钗石斛生长的天然场所,其火山石“孔多、孔深、孔交叉”的特征,为石斛根部的球团链霉菌合成石斛碱、石斛次碱等营造了绝佳的生长环境。目前羊山地区仿野生种植金钗石斛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实现精准扶贫的同时,也打造了海南健康产业新名片。近年来,金钗石斛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频发,给金钗石斛的产量和品质带来很大影响。本研究针对海口羊山地区林下金钗石斛病虫害发生为害严重、病虫害发生种类不清、石斛产品安全风险高等突出问题,系统开展了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病虫害调查,并对金钗石斛主要病虫害进行药剂防治试验,为海口市羊山地区金钗石斛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调查工具

数码相机、捕虫网、采集包、封口袋、离心管、标本夹、标本箱。

1.1.2 试验药剂

供试药剂及生产厂家见表1。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调查地点选取海口羊山地区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龙华区新坡镇斌腾村、琼山区龙塘镇玉里村金钗石斛基地。调查时间在2019 年10 月份和2020 年10 月份,共2 次,每个调查地点选取林下金钗石斛面积约667 m2的地块3 块,每块区域取对角线5点取样,调查各类病虫害发生情况。对发生的病虫进行采集、鉴定,并记录病虫害种类、为害部位及为害程度。将采集的标本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鉴定。害虫鉴定方法:根据害虫的形态特征在解剖镜下进行初步鉴定,并查阅《农田常见昆虫图鉴》《中国盾蚧志》进一步确认。病害鉴定方法:对田间病害为害的典型症状进行详细记录,参照文献[9-13]中的记载对金钗石斛病害进行初步判断和鉴定。

金钗石斛病虫害为害程度采用4级分级法。为害导致石斛产量减少幅度低于10%,用“+”表示;石斛产量减少10%~20%用“++”表示;产量减少20%~40% 用“+++”表示;产量减少>40% 用“++++”表示。

1.2.2 药剂防治试验

以田间普遍发生为害的病害(茎腐病、叶斑病、炭疽病、软腐病)和害虫(鳞翅目害虫、蚜虫、蚧壳虫、叶螨类害虫、软体动物类害虫)为对象开展药剂防治试验。病虫害药剂防治试验在海口琼山区龙塘镇新民委员会玉里村金钗石斛基地进行,金钗石斛2017 年10 月栽培,试验时间在2020 年11 月5 日,喷施前进行虫口基数(病情指数)调查,施药1次,施药后7 d调查防效结果。

表1 供试药剂及生产厂家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钗石斛病害调查与分析

2.1.1 主要病害种类及名称

调查与鉴定发现,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发生的主要病害有6 种(表2),包括茎腐病(Pestalotiopsis) 、 叶 斑 病 (Alternaria tenuissim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软腐病(pythium ultimum)、煤污病(Cladosporium)、病毒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等病害,其中,茎腐病和叶斑病是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种植区发生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炭疽病和软腐病的为害也较严重,煤污病和病毒病等病害零星发生,为害较轻。

2.1.2 主要病害的为害特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绝不可再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老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承诺,更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繁荣发展的庄严承诺。

2.1.2.1 茎腐病

金钗石斛茎腐病是海口羊山地区发生为害严重的一种病害,病原菌为半知菌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羊山地区主要在10 月份至来年3 月份发生较严重,病害发生最适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茎腐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先从新发的根茎开始发病,形成根腐,随后病原菌逐渐往上部蔓延,形成茎腐,待逐步侵染进入嫩茎后,茎杆逐渐由腐烂变成黑褐色,继而危害老茎,使整个植株变黑死亡。感病后的腐烂茎杆具有一种特殊臭味,叶片受害时呈暗绿色水渍斑点状,后期呈黄褐色软化腐烂状。腐烂部位出现褐色水滴,有特殊臭味。该病主要是靠雨水或水流传播,发病后遇雨天迅速传播[9]。

2.1.2.2 叶斑病

表2 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病害种类及其为害程度

金钗石斛叶斑病,又称黑斑病,其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主要在8 月份至来年4 月份易发病。该病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叶片染病后在中间开始发病产生病斑,呈褐色小斑点,后期逐步扩散成近圆形黑褐色病斑,病斑周围黄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成片,造成石斛叶片枯黄而后脱落[14]。

2.2 金钗石斛虫害调查与分析

2.2.1 主要害虫种类及名称

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主要虫害有11 种(表3),分属于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 的 夜 蛾 科(Noctuidae) 和 刺 蛾 科(Eucleidae); 同 翅 目(homoptera) 的 蚜 科(Aphididae)和盾蚧科(Diaspididae);蛛形纲蜱螨目(Acarina)的叶螨科(Tetranychidae);腹足纲(Gastropoda) 头盾目(Cephalaspidae)的囊螺科(Retusidae);柄眼目(Stylommatophora) 的 蛞 蝓 科(Limacidae) 和 钻 头 螺 科(Subulinidae),共3 个纲,5 个目,8 个科。其中,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菲盾蚧[Phenacaspis dendrobii(Kuwana)]、海南小囊螺[Microcystis hainanica(Yen)]、细钻螺[Opeas gracile(Hutton)]和双线嗜粘液蛞蝓[Philomycus bilineatus(Benson)]是羊山地区金钗石斛为害较为严重的害虫,丽绿刺蛾[Parasa lepida(Cramer)]、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 ], 矢 尖 蚧[Unaspis yanonensis(Kuwan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znus(Boisduval)]在金钗石斛种植区局部会暴发为害,对金钗石斛产量影响较小。

2.2.2 主要害虫的为害特性

2.2.2.1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海口羊山地区发生的主要虫害之一,全年均可造成为害。斜纹夜蛾主要以幼虫为害,以咀嚼式口器为害幼嫩茎叶,初孵幼虫在叶背为害,取食叶肉,仅留下表皮,3 龄幼虫后造成叶片缺刻、残缺不堪甚至全部吃光,蚕食花蕾造成缺损,新芽与幼茎被啃断或啃成缺口,容易暴发成灾,严重影响金钗石斛的品质和产量[15]。

表3 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虫害种类及其为害程度

2.2.2.2 菲盾蚧

菲盾蚧[Phenacaspis dendrobii(Kuwana)]是金钗石斛上一种重要的害虫,以若虫、雌成虫刺吸为害金钗石斛叶片造成叶片退绿黄化、皱缩畸形,同时产生的蜜露诱发煤污病[16]。

2.2.2.3 软体动物类害虫

海南小囊螺[Microcystis hainanica(Yen)]、细钻螺[Opeas gracile(Hutton)]和双线嗜粘液蛞蝓[Philomycus bilineatus(Benson)]也是羊山地区金钗石斛为害较为严重的软体动物类害虫,蜗牛和蛞蝓食性杂,寄主范围广,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刮食金钗石斛的嫩叶、嫩茎、花器等器官,叶片被害后,形成大量的孔洞,花器被害后造成脱落,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17]。

2.3 金钗石斛主要病害药剂防治效果分析

3 种农药对金钗石斛4 种主要病害的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4)表明:1%申嗪霉素SC、40%咪鲜胺EW、25%吡唑醚菌酯SC 对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5%、82.4%和85.7%,3 种药剂中吡唑醚菌酯对茎腐病的防效最好;5%多抗霉素AS、40%咪鲜胺EW、25%吡唑醚菌酯SC 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6%、88.6%和82.9%,咪鲜胺对叶斑病的防效最好;40%苯醚甲环唑SC、40%咪鲜胺EW、25%吡唑醚菌酯SC 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3%、80.1%和82.7%,苯醚甲环唑对炭疽病的防效最好;6%春雷霉素AS、80%乙蒜素EC、20%噻森铜SC对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4%、70.4%和81.7%,噻森铜对软腐病的防效最好。

表4 金钗石斛主要病害药剂防治效果

2.4 金钗石斛主要害虫药剂防治效果分析

对金钗石斛6 种主要害虫分别使用3 种农药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5)表明,0.3%印楝素EC、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SC、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2%、81.4%和92.6%,3种药剂中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的防效最好;6%鱼藤酮ME、200 亿孢子/g 球孢白僵菌OD、350 g/L吡虫啉SC对桃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2.6%和94.1%,吡虫啉对桃蚜的防效最好;99%矿物油EC、30%松脂酸钠EW、10%虫螨腈SC 对菲盾蚧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6%、77.2%和91.9%,虫螨腈对菲盾蚧的防效最好;5%d-柠檬烯SL、0.5%苦参碱AS、30%乙唑螨腈SC 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9%、78.9%和96.7%,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的防效最好;30%茶皂素AS、80%四聚乙醛WP、70%杀螺胺乙醇胺盐WP 对海南小囊螺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4%、88.3%和70.2%,四聚乙醛对海南小囊螺的防效最好;30%茶皂素AS、80%四聚乙醛WP、70%杀螺胺乙醇胺盐WP 对双线嗜粘液蛞蝓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6%、80.3%和74.2%,茶皂素对双线嗜粘液蛞蝓的防效最好。

表5 金钗石斛主要害虫药剂防治效果

3 讨论

调查与鉴定发现,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的病害有6 种,害虫有11 种,病害重于虫害。其中,茎腐病和叶斑病是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种植区发生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斜纹夜蛾、菲盾蚧、海南小囊螺、细钻螺和双线嗜粘液蛞蝓是羊山地区金钗石斛为害较为严重的害虫,严重影响金钗石斛产量和品质。姜朝林等[18]对贵州赤水金钗石斛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发现赤水地区金钗石斛原生态集约化种植区病害重于虫害,病害发生普遍,虫害为局部或零星发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叶斑病、软腐病、煤污病,虫害主要有鳞翅目(刺蛾类、毒蛾类、夜蛾类、舟蛾类)、直翅目(蟋蟀、蝗虫)、同翅目(介壳虫、蚜虫)、软体动物类(蜗牛、蛞蝓)等害虫。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病虫害与贵州赤水金钗石斛病虫害种类基本相同。

当前化学防治是金钗石斛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在确定金钗石斛主要病虫害的基础上对金钗石斛主要病虫害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病害药剂防治试验表明,25%吡唑醚菌酯SC 对茎腐病、40%咪鲜胺EW对叶斑病、40%苯醚甲环唑SC对炭疽病、20%噻森铜SC对软腐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85.7%、88.6%、84.3%、81.7%。同时对金钗石斛6 种主要害虫进行药剂防治试验,其中200 克/升氯虫苯甲酰胺SC 对斜纹夜蛾、350克/升吡虫啉SC 对桃蚜、30%乙唑螨腈SC 对二斑叶螨、10%虫螨腈SC对菲盾蚧、80%四聚乙醛WP对海南小囊螺、30%茶皂素AS对双线嗜粘液蛞蝓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92.6%、94.1%、91.9%、96.7%、88.3%和84.6%。金钗石斛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应注意金钗石斛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应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科学用药技术要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并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本研究金钗石斛病虫害药剂试验中,生物源或矿物源农药的防效略低于化学农药,建议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或在病虫害发生较轻的情况下使用。

猜你喜欢
金钗叶斑病石斛
石斛兰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仙草石斛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杨景波 石斛花开香满城
点绛唇·蹴罢秋千
仙草石斛的护肤传奇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石斛与飞鼠的生死与共
那些采金钗的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