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活动体验 增进概念理解
——《认识图形的周长》教学

2021-05-06 09:29陈锴娜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边线操场周长

文|陈锴娜

【教学内容】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6 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自主提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周长,你有什么数学问题?

生:周长是什么?

生:周长能干什么?

生:周长在哪里?

生:我们为什么要学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两个问题:什么是周长?如何测量周长?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再看看其他问题该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从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二、观察感知,初识周长

1.初步讨论,什么是“周长”?

师:有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周长?

生:一个图形的长度。

生:一个图形一圈的长度。

师:结合这两位同学的回答,周长就是——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

2.观看视频,理解周长的含义。

师:现在我们观看4 个视频:有一只蚂蚁绕操场跑一圈,请问哪一次跑的路程是操场的周长?(课件演示蚂蚁跑步的轨迹)

生:视频4 中是操场的周长。

师:同意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视频4 中这只蚂蚁从插旗子的地方开始跑,最后在同一个地方停止,跑得不多也不少。

师:这位同学强调“同一个地方”,也就是起点和终点要一致。

生:视频1 蚂蚁最后没有到达插旗子的地方,起点终点不一致,没有跑完一周。

师:一周这个词语用得真好!

生:视频2 中蚂蚁跑得比操场一圈大得多,不是操场的周长。

生:视频3 中蚂蚁跑得太远了。应该跑到起点的地方就停下,这样才是一周的长度,现在超过了一周。

师:所以我们说,依照操场形状一周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知现实,直接抛出“周长”的定义,在蚂蚁跑步的情境中,辨析周长的概念本质,落实“一周”的含义。1.蚂蚁较符合“点”的形象,蚂蚁跑步构成了点动成线的直观。2.情境生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其中;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语言支持理解。3.各种跑步情况对比,在正例和反例的辨析中突出概念的本质:起点与终点重合,不多也不少,正好一周。】

3.图形辨析,巩固周长的含义。

师:(出示六个图形)你能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生1 只描了图1、3、4、5)

师:你们同意吗?为什么他没有描图2 和图6?

生:因为图2、图6 没有一周,它们不是封闭图形。

生:他们的起点跟终点不一致。

师: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描一描,触觉和视觉结合,强化周长的“形象”。在非概念变式的辨析中,联系前例,从“起点和终点一致”的情境表达过渡到“封闭”这样的数学词汇,概念的完善自然流畅。】

三、动手实践,测量周长

1.小组合作,测量周长。

师:(指上题图1、3、4、5)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四个图形有周长。那周长到底是多少呢?请拿出练习纸,看第一题。

(1)选择两个你想要测量的图形,同伴讨论:怎样测量图形的周长?

(2)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周长,并记录结果。

2.学生活动,教师巡回。

3.组织交流,反馈方法

(1)聚焦直边图形,交流测量方法。

师:哪些同学测量了图1?

生:(在白板上分别指出每条边的长度)2+3+4+5=14cm,我用全部相加的方法算出周长是14cm。

师:这个长方形呢?你们测量了几次?

生:我们只需要测量两次,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只要量出长是4cm,宽是3cm。周长就是4×2+3×2=14cm。

师:这个正五角星,你们测量了几次?请用手势告诉我答案。

(学生集体用手指表示,基本上都表示量了一次)

生:只需要测量一次。因为它每一条边都相等。1 条边长2cm,周长是2×10=20cm。

小结:直边图形可以分别测得每条边长度再相加,即得周长。边长相等的部分可以只测量一次,用乘法计算。

(2)探究曲线图形——硬币的周长。

师:测量得到这个硬币的周长了吗?和前面的图形相比——

生:硬币边是圆的,不能用直尺来量。

师:遇到曲边图形,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怎样化解问题?

组1:曲边不能量,我们可以先用线把这个硬币围起来,然后做个记号。

师:在哪里做记号呢?

生:(边演示边说)起点和终点重合的那个地方,然后拉直这根线,就可以用直尺测量出长度,硬币的周长大约是8cm。

师:大家看清楚他们的方法了吗?你们有什么评价?

生:圆边(曲边)没法直接测量,我们用软的线绕它的一周,把它的周长“刻”到线上,然后测量出线的长度就是这个硬币的周长。

师:你的意思是在表扬他们把不能够测量的曲边,转化成能够测量的直边,是这个意思吗?这个化曲为直的方法真是好方法!

组2:我们先在硬币上做一个标记,标记与尺子0 刻度线对齐,然后紧贴直尺滚动这个硬币,滚完一圈, 读出周长大约是7cm5mm。

师:他们刚刚说的滚完一圈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滚完了一圈?

生:还是起点和终点重合的意思。开始的地方做了标记,再滚到这个标记的位置,硬币正好滚了整整一周。

生:不多也不少。

师:感谢以上同学给我们展示的方法。第一种“缠绕法”:用线缠绕硬币一周,再用直尺测量拉直的线的长度,“化曲为直”。第二种“滚圆法”:用滚动圆的方法来测量周长,虽然操作方法不一样,但也“滚”出了图形一周的长度。这里老师也准备了滚圆法的动画。(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紧承前面指周长的活动,探究所指图形的具体周长。在直边图形的周长探讨中,鼓励应用图形边长特点,简省测量次数;进而鼓励创新,化曲为直,得出曲边图形周长。各种测量方法比较,突出共同特点,强化“一周”的概念;同时体会根据图形特点调整测量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四、拓展提升,比较周长

1.比较长方形和“凹”字形的周长。

师:怎么比较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请同桌讨论,解决练习纸第2 题。

生:红色图形和蓝色图形比,(上边)缺少的这2 格,也就是少了2cm,但是(凹进去的部分)又多3 个2cm,所以红色图形的周长长。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还可以看得更清楚。首先把这条线移到上面,于是发现红色图形比蓝色图形的一周还多出两条边线,所以红色图形周长长。

师:他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平移可以吗?为什么能这样移?

生:可以移。虽然他移了这条线,但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没有变,还是这些边线组成的。也就是说,这样移只是把形状改变了,移了之后它变成了一个和蓝色一样的长方形加两条边线,方便观察比较。

师:他说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比较的是周长,作为周长组成的边线不能变,但是可以改变——图形的形状。

【设计意图:在比较周长的活动中,深入辨析周长的含义,明白周长的长短与其呈现的形状无关,边线位置移动长度(周长)不变。激励学生寻求合理简洁的计算和比较策略,自然渗透平移的方法。】

2.比较“凹”和“凸”的周长。

师:这两个图形呢?谁的周长长?你有什么方法?请独立思考。

生:(先描出一周的边线,再计算周长)第一个图形4+2+2+2+2+2+4+6=24cm。第二个图形4+2+2+2+2+2+4+6=24cm,所以它们周长一样。

生:这个方法也太麻烦了。可以两个图形直接比较。先看它们一样的部分(描出1 条长边和2条宽边),这部分的长度肯定是一样的;再看不一样的部分(描出红色凹进去的部分和蓝色凸出来的部分),其实它们的长度也是一样的,旋转一下就重合了。所以我认为它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生:我还可以平移来比较。

师:怎么移?请你上来演示一下。

生:(在白板上演示并解释)把这条边移上来,把这条边移下去。两个图形都变成了一样的长方形,并且都多出了两条一样长的边,所以它们周长相等。

师:你们怎么看这些方法?

生:不管怎么比较,比较的都是一周的边线长度。

生:一条边一条边数出来太麻烦,可以利用平移之类的方法使题目变得简单。

3.周长变了吗?

师:你们很会动脑筋,观察和比较周长的方法越来越准确,越来越简便。现在我们去掉方格的帮助,这里有一个四边形。请问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教师随意挤压或者拉动这个图形)

生:没有变!还是这四根小棒。

生:没有变,陈老师只是把它拉开了,形状变了但小棒的长短没有变,那周长肯定也不变。

师:比较周长就是在比较——小棒的长度,小棒的长度没有改变,周长也——没有改变。

生:我来总结一下。周长跟形状没有关系,如果我们继续拉,形状还会改变,但是只要还是这四根小棒,它的周长就一直不变。

生:那形状变了,什么在变?

【设计意图:突破无关属性的干扰,在没有数值支持的情境中,进一步强化周长的基本属性:边长不变,周长不变,与形状无关。同时引发“形状变了什么在变”的疑问,为下一节面积概念的学习以及面积与周长的关系讨论打开窗口。】

猜你喜欢
边线操场周长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我们的操场
我们的操场
学校操场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下课了
买卖法则之买入法则(九)
认识足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