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在童话中认识偏见

2021-05-06 18:53高歆
艺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偏见疯狂动物城

摘要: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以动物世界隐喻人类社会,将种种偏见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人们的深思。本文通过分析电影情节认识偏见,并寻求正确面对偏见的方法。

关键词:《疯狂动物城》;偏见;认识偏见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02

偏见无处不在,我时刻承受着他人的偏见,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对他人表现出偏见。《疯狂动物城》用童话世界向我们展现了种种偏见,这些问题也值得人们不断品读、发现和探索[1]。影片中兔子朱迪为了实现成为警察的梦想来到动物城,在这里,动物们看似自由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却处处受到偏见的制约。动物城美丽多彩却也充满偏见,就像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美好与矛盾并存。只要运用我们的智慧,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偏见,就能避免陷入偏见的漩涡。

1 认识偏见

1.1 偏见的种类

通常认为,偏见是指在没有足够依据的前提下就对某一类人产生厌恶的消极情绪。但偏见也具有两面性,人们往往能注意到负面的偏见,却没有意识到没由来地对一类人产生好感,偏袒或包庇某一类人,也是一种偏见。

以羊副市长为例,动物们对羊这个种族的刻板印象中有温顺、友善、平和的正面印象,所以,在食肉动物野蛮化,袭击其他市民的“午夜嚎叫”事件发生后,狮子市长下台,市民们对食肉动物充满恐惧,她则被当作平和的食草动物的代表,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和信任。同时,动物们对羊的印象中也有负面的部分,如弱小、可欺、愚蠢,所以她只能是顺从的、附属的、边缘化的存在[2]。她能担任副市长这个职位只是因为“市长想要羊的选票”,虽然是副市长,实际的工作内容却更像是市长的秘书。这也是羊副市长实行“午夜嚎叫”计划的原因,她以自己的方式维护心中的正义[3],试图提高食草动物的社会地位。

尽管偏见有正面和负面之分,但是大部分偏见都会使承受偏见者产生消极的情绪。我们应尽量避免个人的偏见伤害他人,也要警惕那些看起来不会造成什么伤害的正面偏见,无论何种偏见,其思维模式都是相通的,都是一种无依据的预判。

1.2 产生偏见的原因

偏见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产生偏见的原因也有很多,既有思维上的漏洞、文化上的冲突,也有情感上的因素。本文着重分析情感方面的原因。偏见虽然常常使人们对他人产生负面情绪,但引发偏见的却不一定是恨,也可能是爱。

哲学家斯诺宾莎将“爱的偏见”定义为“出于喜爱而对某人作出超过其应得的评价”。正如“情人眼里出西施”“月是故乡明”所表现出来的,人本能地偏向与自己关系亲近、利害一致的一方[4]。例如,当尼克说朱迪来自“穷乡僻壤”时,她反驳说:“鹿岭才是穷乡僻壤,我是从兔窝镇来的。”虽然兔窝镇也是农业小镇,经济发展水平也许和鹿岭差不多,但因为那里是朱迪的家乡,所以她出于爱贬低了鹿岭,抬高了兔窝镇的地位。

在这一案例中,爱的偏见先存在,恨的偏见只是其衍生。因为朱迪对兔窝镇有爱的偏见,所以她对被拿来与兔窝镇作比较的鹿岭就产生了轻微的恨的偏见。正如一个爱国的人,可能会仇视历史上迫害过自己国家的民族,因爱生恨是产生的偏见一大原因。

出于爱的偏见,虽然对一个人的心理构建、身份认同乃至社会稳定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体现出的思维模式仍然是一种偏见,是以贬损他人所爱的方式抬高自己所爱,是错误的行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给予彼此更多的尊重,在保护珍爱之物时也不伤及他人,努力寻找生命中真善美的平衡点[5]。

1.3 偏见的不同程度

影片中的动物对其他种族的偏见是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呈现的,下文列举3种程度的偏见。

第一种:隐晦的偏见,通常以开玩笑的方式呈现,表现出轻微的敌意。例如,尼克嘲笑森林狼嚎叫的习性,认为他们这样做非常滑稽,这其中就带有轻蔑的意思,潛意识里认为这种种族比自己的种族更愚蠢。

第二种:侮辱性的称呼,带有更强烈的敌意,会更明显地表达出偏见。例如,一开始尼克称朱迪为“种胡萝卜的村姑”,其中的恶意毫不掩饰地显露出来。

第三种:偏见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人们敢于在公开场合表达仇视。例如,在食肉动物发疯袭击他人后,倡导各种动物和平共处的“和平集会”遭到抵制,许多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的野蛮本性感到害怕,对他们怀有敌意,在公开场合辱骂对方。动物城和谐的局面被打破,面临动荡和分裂。

随着偏见的程度加深,偏见所带来的影响也随之增强,从危害个人转变为危害社会。那些在玩笑的掩护下散发出来的微弱的敌意,可能成长为挑起对立的巨大偏见。

2 面对偏见

2.1 如何减少对他人的偏见

我们避免不了他人的偏见,也总会对他人持有偏见。偏见只能凭人性本身的约束自然而然地克服[6]。面对偏见,我们要保持从容不迫而又不卑不亢的态度[7],拒绝刻板印象,放下心中的成见,相信眼前的事实,是减少偏见的重要方法。

以兔子朱迪和大象店员对待尼克狐的态度为例。初次见面时,尼克假装是为儿子买大象冰棒,实则是把冰棒融化卖给仓鼠赚差价。尼克是只狐狸,动物们对狐狸这一种族的印象是狡猾的,所以大象店员怀疑他来大象居住地买冰棍的动机,因此拒绝了他。而朱迪非但没有把种族偏见加诸尼克,反而很同情他的处境。当她听到尼克的说辞时,相信他是一个好父亲,最后出面说服大象店员卖给他冰棒。在这里,大象店员固执地相信刻板印象而不愿意作出改变,朱迪却没有带着偏见看待他人,而是通过对他人行为的了解去判断他值不值得信任。这世上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人[8],他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9],他们的固执己见使得偏见难以消除。如果我们善于自省,生活中的偏见就会少很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会更加融洽。

可惜的是,冰棒事件的后续并不美好:朱迪跟踪尼克,发现他在倒卖冰棒赚差价。得知自己受骗的朱迪非常气愤,相信了狐狸就是狡猾的种族,这种落差导致的态度的转变是情有可原的[10]。在这里,尼克狐狡猾的行为和人们对狐狸种族的刻板印象吻合,受骗者会因失望、愤怒而承认刻板印象的合理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瓦解,偏见更加难以消除。

2.2 如何对待他人的偏见

一个人在某方面受到偏见的深刻影响后,会对偏见产生防御机制。不同的人形成的防御机制是不一样的,比如影片中朱迪和尼克的防御机制就大相径庭。

面对偏见,朱迪一直以坚韧的姿态面对,坚持着自己的原则[11],不改初心,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12]。从小父母就否定她的警察梦:“兔子从来不当警察,也当不了警察!”但是不论前路多么艰难、坎坷、痛苦[13],她都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时刻守护着自己的赤子之心[14]。长大之后她去动物城接受警校的培训,一开始屡遭失败,备受打击,但她没有被失败压垮,反而时刻充满信心,继续迎接着新的挑战[15],通过社会的锤炼她丰富了自身[16],努力点燃了希望的光芒[17],最后成为那一届最优秀的学员。朱迪用自己的力量维护了自己的梦想[18],她的防御机制是在自己被否定时更加努力地证明自己,勇敢打破偏见,这种提升能力、反抗偏见的防御机制是一种外向型的机制。

和朱迪一样,尼克也是因为种族被他人否定了梦想。但是面对偏见,尼克的意志被慢慢侵蚀,直到被偏见同化,放弃抵抗[19]。尼克小时候想加入小骑警童子军,但是小伙伴们嘲笑狐狸是狡猾的食肉动物,没有资格成为光荣的童子军,于是给尼克戴上了嘴套,从那以后尼克就告诉自己:“既然他们都说狐狸是狡猾的,那我就做一个狡猾的狐狸好了。”失败的自我认同会带来自我的消解[20],尼克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和对正义的期待,成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奸商。他的防御机制是顺应偏见,不再反抗,这种自我憎恨的防御机制是内向型的,是向内寻求解释。

但人心是复杂的,同一个人的防御模式在不同时期也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并非一直是内向型或外向型的。例如,对遭受偏见的受害者产生同情,希望和自己一样不易的人能过得更好[21],也是一种内向型的防御机制。朱迪在鼓励被否定梦想的小狐狸时,就展现出了这一防御机制。她说:“成为大象并不是不能实现的梦想,每一个动物都有无限可能!”这也是她为自己加油打气时说的话。朱迪虽然乐观向上,是精神上的先行者,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信念,与社会却格格不入[22],因此受到偏见的伤害,在她用正能量治愈内心的创伤之后,这些曾经受过的伤会使她的坚韧中也带有几分柔软。

“人的悲喜不相通,这是隐于人性的无奈。”[23]人与人之间总会有数不清的误解猜疑,引发了种种偏见。面对偏见,我们要脚踏实地,面对现实[24],形成一套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对比朱迪与尼克的两种典型的机制,显然朱迪那样“进一步努力”的防御机制更加健康和积极。面对偏见不应低头,而要更努力地证明自己,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走极端,不能由不顺从的反抗变成仇视,以免带来分裂,加深对立。生活中总是避免不了偏见,如果能形成良好的心态,不卑不亢、求同存异,将有助于健康、丰满人格的形成。

3 结语

《疯狂动物城》的结局是圆满的,朱迪和尼克明白了食肉动物发疯是受到一种名为“午夜嚎叫”的花的影响,而非出于食肉动物野蛮的本性,挑起对立与分裂的羊副市长也被绳之以法,动物城又变回那个“每个动物都有无限可能”的地方。然而,无视差异,和平共处,不受偏见束缚,这样的世界固然美好,但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不妨先从认识偏见、面对偏见开始,学习在充满偏见的世界中自如地应对偏见抛给我们的难题,一点点瓦解偏见的漩涡。

参考文献:

[1] 刘彦汝.浅析希腊神话的特点[J].戏剧之家,2019(22):232-233.

[2] 陈心雨.浅析《灿烂千阳》中的女性形象[J].汉字文化,2019(15):67-68.

[3] 周林晔.生命短暂,价值恒久——浅析电影《变脸》与个人价值[J].汉字文化,2020(2):119-120.

[4] 徐亦鑫.从《驿路》看人性的复杂[J].汉字文化,2019(11):97-98.

[5] 侍渝杰.《野草莓》:忏悔与重生[J].汉字文化,2019(8):37-38.

[6] 侍渝杰.浅论《罪与罚》的伦理观[J].大众文艺,2019(7):45-46

[7] 徐菲.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被豢养的女性——黛西[J].戏剧之家,2019(24):223-225.

[8] 魏中华.浅析《局外人》中的荒诞世界与对本真的追求[J].汉字文化,2019(10):41-42.

[9] 赵紫薇.浅析电影《赎罪》中的爱情与人性[J].汉字文化,2019(16):127-128.

[10] 张越.电影《驿路》中的婚恋观[J].汉字文化,2019(12):84-85.

[11] 洑阳靓.女性,需要刚柔并济——以《活着》中的女性角色为例[J].汉字文化,2019(14):28-29.

[12] 余晓晓.浅析《月亮与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死亡的魅力[J].汉字文化,2019(18):92-93.

[13] 许家睿.浅析《阿甘正传》中的灵魂人物:阿甘[J].汉字文化,2019(15):88-89.

[14] 胡佳敏.浅论电影《幸福的拉扎罗》中的魔幻与现实 [J].汉字文化,2019(10):91-92.

[15] 周云菁.孙少平的平凡世界:人生就是苦谛,各有各的辛酸[J].汉字文化,2019(12):27-28.

[16] 陈凯伦.浅谈《罪与罚》中人物的与众不同——以主人公與马尔美拉陀夫的比较以及对索尼娅的人物形象分析为例[J].汉字文化,2019(10):90.

[17] 陈思怡.浅析《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悲剧[J].汉字文化,2019(10):99-100.

[18] 顾亮.浅析《肖申克的救赎》中“关不住的鸟”——安迪[J]. 汉字文化,2020(6):99-101.

[19] 王珺.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情结[J].汉字文化,2019(12):80-81.

[20] 张小琦.论《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体制化”与现实的联系[J].汉字文化,2019(15):176-177.

[21] 余雅雯.浅析《小鞋子》里苦难生活中的人性之光[J].汉字文化,2019(18):102-103.

[22] 李晓薇.浅析《水形物语》的叙事策略及主题表达[J]. 艺术评鉴,2019(8):157-158.

[23] 朱卉.由《楼下的房客》浅谈人性的悲剧[J].汉字文化,2019(16):121-122.

[24] 刘新元.浅谈电影《小森林》美食背后的生活智慧[J].戏剧之家,2019(26):97-98.

作者简介:高歆(2001—),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影视作品赏析。

指导老师:郑仁霞

猜你喜欢
偏见疯狂动物城
旅游卫视总裁韩国辉:我对旅行的“偏见”
《疯狂动物城》玩转政治寓言
对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即兴“偏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