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解析及启示

2021-05-07 08:30殷荣宾
浙江体育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段课程内容技能

殷荣宾,常 芹

(1.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2.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江苏 苏州 215028)

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开始至今,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的面貌焕然一新,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体育课程体系日趋接轨。然而,在课程改革的十余年间,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滞后于先导的课程理念,部分地区和学校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一直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课程内容及结构是课程四大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故对课程内容及结构的改革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日本作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课程理念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其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也在不断更新,日臻完善。因此,本文分析日本2008版的《体育(保健体育)学习指导要领》,解析日本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及构建思路,借鉴日本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有益经验,以期对我国中小学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衔接不佳、选择失范的现状有所启示,为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1 日本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解析

为了应对21世纪新的挑战,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8年修订了基础教育的《体育(保健体育)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学习指导要领》),标志着每10年一次的学校课程改革正式启动,该纲要成为未来十年日本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已经分别于2011年(小学体育课)和2012年(初、高中保健体育课)正式实施[1]。《学习指导要领》规定体育课程旨在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运动的快乐和喜悦,调节学生的身体状况并增强体能,培养学生公正、合作、责任感等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能够终身热爱和参与体育运动的资质和能力。

针对日本过去30年强调宽松教育、快乐体育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和体力下降等现象,面向2020年的2008版《学习指导要领》放弃了原来“宽松教育”的理念,取而代之是强化“生存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体育课程在运动领域的修订要点包括[1]:①引导学生体会各种运动的快乐和喜悦,培养学生终身热爱运动的资质和能力,针对学生生长发育的阶段明确运动技能课程内容。②制定基础教育各学段相衔接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在保证体育课程系统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选择的弹性化。

日本2008版《学习指导要领》中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七大类:身体构建运动、器械运动、田径运动、游泳、球类运动、舞蹈和武道,各运动领域具体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日本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类别和具体运动项目

日本基础教育特别重视小学、初中、高中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衔接,根据学生生长发育阶段,采用“4-4-4”学制,将小学1年级至高中3年级的12年基础教育划分为三个学段。以基础身体能力的培养和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为目的,采用“小学低、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1~2年级”、“初中3年级和高中”三个学段分别确立课程目标和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每个学段再细化为两大学习单元。日本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框架如表2所示。

表2 日本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框架

日本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始终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提高体力为基础进行选择,把增强体力的运动贯穿到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师的指导趋向于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参加身体活动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经历完成动作的过程从而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在培养学生享受运动的态度方面,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要培养学生喜爱运动,小学高年级至中学二年级要培养学生体会运动的快乐和喜悦,中学三年级至高中阶段要发展体能和运动能力,使学生形成一生享受运动的态度,使学生擅长运动。在提高体力的课程内容衔接方面:增强体力的身体构建运动在小学低、中年级开始学习,小学主要提高灵活运动的体能,中学主要提高持续运动的体能,高中主要提高力量和速度的体能,以此为主线进行身体构建类课程内容的选择。

1.1 日本小学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日本小学1至4年级为各种基础运动技能的培养期,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并掌握各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基本资质和能力。《学习指导要领》特别强调应该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故此阶段不过分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小学低年级阶段如果过分强调运动知识和技能学习会降低运动本身给学生带来的快乐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认识与体验各类运动项目,学习各类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小学低年级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与运动项目相关的运动游戏,小学中年级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项目游戏或运动,到小学高年级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才选择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低年级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由身体放松运动和多种动作的运动游戏、使用器械器具的运动游戏、跑和跳的运动游戏、水中游戏、球类游戏、表现韵律游戏构成;中年级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由身体放松运动和多种动作的运动、器械运动、跑跳运动、浮水游泳运动、球类游戏、表现运动构成;高年级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由身体放松运动和提高体力的运动、器械运动、田径运动、游泳运动、球类运动和表现运动构成。

1.2 日本初中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小学5年级至初中2年级为体验多种运动领域的学习期,学生在此阶段完成全部规定运动项目的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运动技能的学习由运动项目游戏和基本技能向运动项目技能过渡。初中运动领域的课程内容选择划分为初中1-2年级和初中3年级两大部分,所有运动领域的必修课程都延长至初中2年级。在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上体现这一变化的是将原来从初中2年级开始的选项教学改为从初中3年级开始,初三学生必须分别从器械运动、田径、游泳和舞蹈运动中选择一项以上,从球类项目和武道项目中选择一项以上进行专项学习。在初1和初2年级通过所有运动领域的学习体验,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特点和魅力,第3学年以后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熟练掌握所选项目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体育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热爱日本的传统运动项目,武道和舞蹈运动在初中阶段实行必修。

日本2008版《学习指导要领》明确规定了初中各年级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运动领域中器械类运动课程内容为:垫上运动、单杠运动、平衡木运动、跳箱运动;田径运动课程内容为:中长距离跑、接力跑、跨栏跑、跳远、跳高和投掷;游泳课程内容为:蛙泳、自由泳、仰泳和蝶泳,在第3学年运用到现在为止所掌握的泳姿进行多种泳姿的游泳或游泳接力赛;球类课程内容包括进网型(篮球、手球、橄榄球、足球)、隔网型(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棒球型(垒球、棒球)球类运动;舞蹈类运动包括创作舞蹈、现代韵律舞蹈和民族舞蹈;武道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列为必修课程内容,具体包括:柔道、剑道和相扑。

1.3 日本高中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初中3年级到高中3年级为至少能培养学生掌握一项运动使其毕业后继续从事运动的时期,运动领域课程内容包括身体构建运动、器械运动、田径运动、游泳运动、球类运动、武道、舞蹈七大类内容。如前所述,由于2008版《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强调小学、初中和高中12年基础教育的系统性,将初中3年级至高中3年级划分为同一个学习水平阶段。因此,为了和初中3年级开始的选项教学相衔接,《学习指导要领》规定高中第一学年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基本上与初中3年级相同,之后的两年则规定了新的选项内容。

日本2008版《学习指导要领》在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领域规定高中1年级从器械运动、田径运动、游泳、舞蹈中选择1项以上,并从球技和武道中选择1项以上修完全部课程。在之后的高2和高3年级从器械运动、田径运动、游泳、球技、武道和舞蹈领域中选择2项以上并修完全部课程。所谓修完全部课程是指培养学生可以终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所需要的资质与能力。在选择选修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确保健康安全,并要尊重学生自身的运动需求和兴趣爱好。

2 日本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特点

2.1 基于学生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日本2008版《学习指导要领》强调选择各学年、各学期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提出在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能的发展水平和体育运动经验合理选择运动领域的课程内容;第二,合理安排各领域课时数,不偏重某一领域,既要考虑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之间的课程内容连续性,也要考虑各学段之间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层次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不单单是掌握某一项运动技能。

2.2 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更加明确化和系统化

日本学校体育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针对学生生长发育阶段谋求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体系化。新纲要突出身体构建运动,将原来只在小学第五、六年级进行的健身运动改为身体构建运动,并贯穿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同时,新纲要调整器械运动的学习时间,将原来从第四学年开始提前到第三学年学习,游泳运动则由原来第四学年推迟至第五学年开始学习,使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指导要领》根据课程目标引领内容的原则,确定了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学习时机和掌握程度,即使是重复的课程内容,也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从而使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更加明确化和系统化。

2.3 注重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衔接

日本基础教育体育课程采用“4-4-4”学制,将12年的基础教育划分为三个学段,每个阶段再细分为两大单元。这样的阶段划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学习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时间保证。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衔接思路为:一至四年级使学生学习各项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五至八年级使学生完成运动领域规定课程内容的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运动技能;九至十二年级根据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让学生从所学的全部运动项目中选择适合自己并想要继续修习的运动项目进行专项运动技能学习,同时至少选择一项运动作为终身运动项目,从而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运动的资质和能力。

2.4 重视武道和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为了让学生喜爱并传承日本的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学习指导要领》规定自2011年起日本初中体育课程必修内容必须包含武道(柔道、剑道和相扑)和舞蹈(民族、地方舞蹈和外国舞蹈)。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必修武道和舞蹈课程,在日本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中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日本基础教育“尊重民族传统与文化”的教育理念。

3 日本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启示

3.1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日本《学习指导要领》规定体育课程旨在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运动的快乐和喜悦,调节学生的身体状况并增强体能,培养学生公正、合作、责任感等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能够终身热爱并参加体育运动的资质和能力。日本体育课程特别强调学生运动能力、运动乐趣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我国传统体育课程过于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诠释,注重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备性。体育课程没有面向学生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核心选择课程内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是将运动项目分解为单个技术进行孤立的教学,使得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项目的单个技术,而不会运用某个项目进行完整的运动,更不用说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体育核心素养,这大大降低了课程内容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规定一定教育经历后其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4]。季浏教授认为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应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5]。学校体育课程应根据体育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维度,明确不同学段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和表现形式,做好不同学段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纵向衔接。进而依据体育核心素养构建基础教育各学段相互衔接、梯次递进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体系,彻底实现课程内容设计从“体育学科”本位到“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型。

3.2 中小学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一体化

Oliva[6]认为衔接性是指课程不同层级之间的连续性,如小学与初中课程的连续性、初中与高中课程的连续性,其重要之处在于减少不同学习层级之间的缝隙,让学习者顺利地从一个学习阶梯过渡到另一学习阶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存在衔接性较差、缺乏递进性的问题[7]。学生学习低水平的、难易颠倒的课程内容,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某一专项运动技能。因此,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要实现基本运动技能到专项运动技能发展之间的教育过渡,应构建相互衔接且梯次递进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体系。研究认为在小学低年级(1-4)应全面教授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小学高年级(5-6)教授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运动项目共同技能;初中阶段教授学生多种运动项目技能,让学生学习和体验多种运动项目,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高中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教授学生专项运动技能,强调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能运用某一运动项目进行终身体育活动。

3.3 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彰显本国体育传统与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民族民间体育的积淀,而且也烙上了特定区域的民族文化印痕,是十分宝贵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我国的民族传统类体育主要包含武术基本功、少年拳、太极拳、剑术、刀术、棍术、防身术、散手、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等项目,然而,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自身与外在因素的限制,在传承与发展中步履维艰。就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的武术而言,在中小学的学校体育课程中仅要求学生学习一到两套拳术,同时也缺少武道、武德等武术精神教育,并未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以来,竞技类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已经被打破,许多简便易学、趣味性和锻炼性强的民族传统类体育项目,作为正规的课程内容进入了课堂,既受到学生的喜爱,又使学生学得有趣、有劲和有效[8]。然而民族传统类体育项目仍然没有在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中占据应有的比重,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故在今后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时,学校体育应该进一步吸纳民族传统类体育项目,加强民族传统类体育的开发和利用,突出体育课程内容的民族传统特色,履行体育课程传承民族文化的价值使命。

猜你喜欢
学段课程内容技能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