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构建中的难点探析

2021-05-07 02:51徐芸
时代汽车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隐私保护贫困生

徐芸

摘 要:贫困生的隐私保护是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也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难点之一。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高校资助工作中出现了贫困生隐私保护不到位的问题,学生的个人权益受到侵害。为更好地保护学生隐私,提升精准资助育人成效,提出以下建议:规范高效资助制度,优化工作细节;重视隐私保护,营造情境友好的校园氛围;加强扶志教育,提升高校贫困生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贫困生 隐私保护 学生资助

高校资助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完成学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对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高校在资助工作中,也遇到实际困难,比如贫困生隐私保护不到位的问题,没能在体现公平性的同时兼顾好贫困生的隐私权。贫困学生的个人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尊严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也削弱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际成效。应该说贫困生隐私保护问题是高校精资助育人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也是资助工作的难点,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1 贫困生隐私权的界定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空间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1]高校贫困生的隐私权是一个从属概念,指高校的经济困难生在其就读期间所享有的私人生活不被他人知晓、干预和侵犯的权利[2]。贫困生是高校的特殊群体,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隐私权又有其特殊性,同时兼具权利主体的特殊性、权利客体的让渡性以及权利内容的受制约性[3]。

2 当前资助工作中呈现出的隐私保护问题

2.1 对贫困生的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工作细节不完善

首先是对于资助资料的管理不够规范和严谨,资助资料无固定存放地点和存放柜,资助资料和其他资料混放,涉及个人隐私的资料如家庭的低保证、建档立卡证明、残疾证和家庭贫困证明等材料都随意放置在办公室办公桌上,資料有泄露和遗失的风险。其次,由于资助资料的数量较大,整理和审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人员有时会寻求学生助理人员的帮助,由学生进行整理和录入等,由于相关同学的自觉性不高,也可能导致私密的学生信息被泄露和传播。另外,高校在知情权和学生隐私权的之间也没能很好平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时已经涉及到了学生隐私,比如公示了学生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最后,高校在正面宣传报道、形象提升和保护学生自尊方面也可能存在失衡。在资助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做秀式的摆拍,正面照片被用于宣传,给贫困生带来不好的心理体验和较大的心理压力。

2.2 其他人的隐私保护意识不强,缺乏一定的边界感

高校在贫困生认定及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为更好地体现民主性和公正性,一般会在班级抽取一定比例的同学组成班级民主评议小组,对于申请的同学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日常消费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但是对于民主评议小组成员的保密教育是缺失的,评议小组成员对于贫困生隐私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可能存在事后将同学个人信息进行传播和讨论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知情者的范围,给贫困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而一旦被认定为贫困生,接受了相关的资助,就意味着接受监督,个人的日常消费行为有时会被过度关注及放大。部分同学对于贫困生存在这样的认知,即一旦领取了贫困补助,就意味着失去了拥有好一点商品的权利。即使是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也会因此被诟病,被认为与贫困生的身份不符合。“生活世界中贫困生这一负向象征资本对于贫困本科生的物质规训”[4]。

2.3 贫困生个体的隐私保护意识不强,被标签效应影响

贫困生个体的法律意识不强,隐私保护意识也不强。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贫困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既缺乏勇于抗争的意识,也缺乏自我保护的手段和渠道。同时部分贫困生内化了自己贫困生身份,接受了人们在自己身上贴的标签,他们在日常消费和行为方面谨慎小心,生怕被诟病,有时甚至以遏制自己的合理需求为代价。部分贫困生产生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自卑心理,认为其他人会轻视和歧视自己。有些贫困生出于强烈的自尊心,放弃了相关资助,也不愿意让人知道其家庭状况,主动放弃了接受资助的机会。也有些贫困生给自己贴上了贫困生的标签,失去了自我奋斗的动力,认为接受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事,缺乏感恩心理。

3 对于保护高校贫困生隐私权的建议

3.1 优化高校资助制度,完善工作细节

第一,应对高校资助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将学生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和学生心理保护知识作为岗前培训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高校资助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法律意识。第二,在资助工作开展前强化资助工作人员的仪式感,通过签订资助工作保密协议的方式,让他们从心理上重视贫困学生的隐私保护,并将其当成自身职业素养的重要部分,落实到平时的具体工作中。第三,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电子信息的管理,对于相关的资助工作材料,专人专管,专室专管,避免资料泄露和旁人窃取信息的问题。第四,资助工作人员对于公示信息应当进行严格筛选,信息公示要合法合规,不公示隐私信息,公示期结束后及时撤销。第五,活动设计更为人性化,试行隐性资助,杜绝将贫困生和非贫困生明显区隔开来的活动设计,更加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和情绪,维护贫困生的人格尊严。

3.2 重视隐私保护,营造情境友好的校园氛围

在贫困生认定和助学金评定前,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组讨论等形式重申隐私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尊重其他人的合法权利,不传播和扩散其他同学的私密个人信息,保护同学的自尊,维护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参加民主评议和参与调查是学校赋予的神圣权利,应该善用权利,而不能滥用权利。在校园中进行法律宣传和隐私保护宣传,通过海报、宣传语、讲座等形式向同学们宣传隐私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促使大家形成隐私保护的意识,明确个人权利,同时也积极维护其他人的权利。对于经济困难的同学应当平等对待,给与充分的尊重,不歧视、不嘲笑,营造环境友好的校园环境。学生资助是学校对于贫困生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为了教育公平,作为普通同学应该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对于困难同学获得资助乐见其成,积极支持,不眼红,不冒领,坚持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3.3 加强扶志教育,提升高校贫困生的法律素养

必须切实加强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教育,鼓励贫困生去除自卑心理,建立强大的内心,不屈从与现实,敢于应对生活的挑战,活出自己的人生。高校资助政策是国家和学校对于贫困生的关怀与爱心,应该被珍惜。贫困生应当积极了解学校的资助政策,善用学校的资助资源,感恩学校和国家的扶持。将此转化为日常生活的动力,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不畏艰难。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本心,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对于他人对于自己隐私权和其他权利的侵犯,坚决予以反击。学校应针对此开展一定的法治专题教育,对贫困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为贫困生增加法律知识储备,习得法律手段,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基金项目: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立项课题“脱贫攻坚中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育人体系建构”课题编号:Djsz201907。

参考文献:

[1]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21.

[2]王利明,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415.

[3]许灿荣,徐喜春. 高校学生资助中隐私权保护的实践困境及优化[J]. 实践研究,2014(09).

[4]蔡连玉.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J].高教探索,2018(03).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隐私保护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高校“伪贫困生”现象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究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大数据环境下用户信息隐私泄露成因分析和保护对策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必要性及措施
浅谈独立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社交网络中的隐私关注及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