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烧伤患者系统化多管道护理的护理体会

2021-05-08 11:37张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6期
关键词:导尿管系统化重度

张倩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 烧伤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0 引言

重度烧伤患者常见大面积烧伤,其烧伤程度严重,患者常见脏器衰竭、脓毒症以及感染等并发症。患者需要留置多种管路,这些管路是患者的生命线,但是各种管道的功能不同,因此临床护理工作时需要重视对各种管道的系统化护理,这样才能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系统化多管道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效果,为提高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7例,年龄20-75岁、平均(41.36±20.34)岁,患者均为火焰烧伤,均为深Ⅱ-Ⅲ度烧伤,其烧伤总面积为50%-100%TBSA;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8例,年龄20-75岁、平均(41.77±20.53)岁,患者均为火焰烧伤,均为深Ⅱ-Ⅲ度烧伤,其烧伤总面积为50%-100%TBS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护理,按照程序进行护理,遵医嘱实施抢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系统化多管道护理,从成立护理抢救小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吸氧管护理、气管切开管护理、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多管道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包括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缺氧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有效救治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指的是患者从就诊直至经静脉通道滴入第一滴液体所花费的时间。缺氧症状改善时间指的是从就诊直至血氧饱和度首次升高至96%及以上所花费的时间。早期有效救治时间指的是患者从就诊直至手术准备完毕时间或者住院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的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抢救指标

观察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缺氧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有效救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系统化多管道护理措施

3.1.1 成立护理小组

成立护理小组,当遇到成批伤员时上报护理部抽组人员,建立2-3个护理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组员分别包括协班护士、循环通道管路护士以及呼吸道管理护士各一名。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协班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变化,进行心电监护,同时对留置胃管以及留置导尿管负责[2]。循环管道通路护士的职责包括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补充以及遵医嘱用药。呼吸道管理护士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负责,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与医生配合进行气管切开,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超过96%,同时对患者进行吸痰护理。组长的职责包括对护士分工、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记录生命体征、液体出入量以及抢救流程等,当患者合并多种合并症时,此时还负责上报院总值班,同时五官科、烧伤科等相关科室进行急救会诊。

3.1.2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的关键在于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循环通道管路护士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完成评估后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3]。当肢体存在完整皮肤时给予浅静脉置管,建立多条通道补液。当重度烧伤患者的表浅静脉受到的破坏严重,休克期患者容量不足,引起静脉血管塌陷从而增加穿刺难度,静脉切开由于远端结扎会对回流造成影响,容易在结扎血管盲端形成血栓或者涡流。对重度烧伤患者给予中心静脉置管,能为患者顺利渡过平稳期提供保障,从而争取救治时间。

建立血管通路时,局麻条件下选择股静脉穿刺,将单针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置入,建立血管通路,缝针固定[4]。采用PVP碘开口纱布覆盖静脉穿刺点。无菌治疗巾包裹动静脉导管并妥善固定。治疗结束给予肝素液2mL+生理盐水25mL封管并夹闭导管夹,对导管口进行消毒,将肝素帽旋上。下次治疗时将管腔中的血凝块以及肝素液抽出。保持患者的插管位置良好:当患者出现烦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以及约束,当患者的意识清醒时给予健康指导,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限制局部大幅度运动,每次换药前给予止痛措施,观察导管位置,以免导管意外脱出。对导管进行维护时,严格执行手卫生,安全、有效的导管固定,给予患者皮肤消毒,这都有助于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每日对患者管路进行评估,评估换护照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相应处理措施从而减少非计划外拔管的发生。

表1 比较两组抢救指标(±s),min

表1 比较两组抢救指标(±s),min

组别 n 建立静脉通道时间 缺氧症状改善时间 有效救治时间观察组 33 7.72±3.02 11.65±5.23 35.98±9.56对照组 33 17.26±5.57 25.48±9.34 50.33±11.72 t/8.649 7.422 5.450 P/<0.001 <0.001 <0.001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n,%)

3.1.3 吸氧管护理

患者入院后,呼吸道管理护士立即清除患者口鼻异物,给予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

3.1.4 气管切开管护理

完成对患者的经鼻导管吸氧后,呼吸道管理护士将气管切开箱取出,其中准备了气管切开所需的各种用品,准备吸痰管、吸引器,当有必要时将呼吸机准备好。将患者的体位摆好,做好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的准备。

完成气管切开后做好对患者的气道湿化以及吸痰的护理,确保呼吸通畅,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及时调整。重度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时,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坏死组织以及脱落气管黏膜等,没有及时清除时将容易引起气道堵塞,引起非计划拔管[5]。对此呼吸道管理护士对患者的管路通畅程度、气管切开周围皮肤情况、管路外露长度等进行每日评估。

3.1.5 留置胃管

协班护士进行留置胃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对引流液的颜色、量等进行观察以及记录,及时报告医师。

3.1.6 留置导尿管

重度烧伤早期患者液体转移、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细胞外液缺失、循环血容量减少,给予液体复苏。复苏期间为了对补液速度以及补液量进行调整,需要量出为入,这就要求留置导尿管对患者的每小时尿量、24h尿量变化进行观察。当重度烧伤患者存在会阴部烧伤、大面积烧伤时,此时为了方便治疗、维持局部创面清洁、干燥,需要留置导尿管。协班护士对患者留置导尿管,记录尿液性质以及尿量,及时报告医师。对患者进行导尿后的护理时,将集合尿袋中的尿液及时清除,维持尿液引流装置完善、顺畅,对导尿管的留置时间进行控制,这些护理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3.2 护理体会

系统化多管道护理实施后,护理人员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即便是护士长不在场,护理人员也能在按照模式有序开展急救护理工作,这减少了由于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合理等引起的差错、低效、忙乱,能确保抢救工作顺利开展,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系统化多管道模式下,重度烧伤患者送入诊室的第一刻起,护理人员就给予患者明确、合理、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这明显提高了抢救效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缺氧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有效救治时间均更早,患者的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提示系统化多管道护理能明显提高抢救效率,减少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将系统化多管道护理应用于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明显提前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尽快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促使患者尽早得到有效救治,能明显减少护理过程中的管道不良事件,为患者的生命线提供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导尿管系统化重度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导尿管拔管指征评估表在意识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宫斗剧重度中毒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年度创业家:重度垂直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