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效果探讨

2021-05-08 11:37赵梦佳王芳陶艳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6期
关键词:穿刺术鼓膜中耳炎

赵梦佳,王芳,陶艳乐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临床又将之称为渗出性中耳炎或卡他性中耳炎,该疾病属于耳科常见病,多发病,易发于冬春季节且不受年龄限制,患者患病后可能出现听力部分丧失、鼓室积液、耳痛、声音反应差、耳闷胀等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患侧耳朵听力完全丧失,相关研究指出[1],分泌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发展成鼓室硬化症、黏连性中耳炎等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泌性中耳炎主要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而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为鼓膜穿刺术,但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且手术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会造成患者不耐受,因此临床认为应给与科学有效的护理,改善这些问题。本文将针对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我院耳科收治的9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经诊断均为分泌性中耳炎;无手术禁忌症,所有患者均行鼓膜穿刺术进行治疗;患者出现耳鸣、耳痛、听力下降、鼓膜积液等症;排除标准:对合并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给予排除;对30天内使用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给予排除;对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给予排除;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的患者。将组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26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年龄范围7-69岁,平均年龄(39.45±5.6)岁;病程范围1年-6年,平均病程(3.78±1.2)年。观察组中28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范围9-74岁,平均年龄(39.86±5.8)岁;病程范围2年-5年,平均病程(3.53±1.4)年;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护理,主要内容[2]为:术前遵医嘱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术中配合,术后观察患者病情及体征变化。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性护理,具体方法为:①术前心理干预。患者在手术前都会存在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进而影响到治疗效果,可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作用非常重要,疏导情绪有利于缓解患者机体异常反应。患者之所以产生焦虑和紧张,是由于缺乏对自身疾病及治疗方法的了解,担心鼓膜穿刺术的安全性,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不良情绪的来源,制定心理护理策略,在患者入院后主动热情,将医院环境简单的介绍给患者,手术治疗的原理,手术要点及相关成功案例告知患者,倾听患者的诉求,细致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加治疗信心及依从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3]。②术前准备工作。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及住院环境,病房内温湿度需适宜,使人体感到舒适,病床干燥整洁,控制好室内噪音,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动作幅度不要太大,避免制造太大的噪音。护理人员准备好各种手术器械,药品,帮助患者选择正确体位,对体弱者可采取半卧位,体质良好者可选择端坐位。告知患者术前需进餐,切记在饥饿状态下实施手术,做好血压监测工作,治疗过程中可以选择家属陪伴,使患者情绪更加稳定。③术中护理。手术必须遵循无菌原则,辅助患者坐于五官椅上,保持正确体位,医护人员面向患者扶住肩膀予以鼓励,观察患者表情变化,如出现心悸、面色苍白等症,需告知医生停止手术,稍作休息后再进行手术。随着手术的进行可以为患者调整体位,可以通过交流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感。④术后护理。术后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定期检查穿刺点是否存在出血,观察患者体温是否出现发热问题,如发现异常需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对症处理。健康教育[4]:告知患者保持耳道干燥的重要性,绝对禁止耳道内进水,容易引发感染;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滴耳;需适当运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很重要;咳嗽时切忌用力,也要避免长时间接听电话,更是严禁掏耳朵、剧烈运动;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饮食干预:饮食要清淡且富含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主,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酒;多吃新鲜果蔬,牛奶等食物。确保大便畅通,如出现便秘可给予缓泻剂,避免因便秘造成穿刺点部位疼痛或出血。⑤并发症护理[5]。感染、耳漏:严格检查穿刺点伤口,避免出血。如穿刺点出现恢复异常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以便做出对症处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呼吸道感染、中耳感染;术后患者是否发生高热现象,如有发热患者,表明伤口可能出现了感染,应立即检查伤口病降温。头晕、面瘫:如患者出现恶心、头晕等症,需立即检查,安抚患者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疾病恢复造成影响。护理人员还需仔细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表情是否对称,眼裂能否完全闭合,预防产生面瘫后遗症。出院后定期随访,如出现呼吸道感染、感冒等病症必须立即就医,避免产生更严重的疾病。

1.3 疗效判定

患者经治疗,耳鸣、耳闷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听力恢复,观察鼓膜颜色恢复正常,鼓膜活动度良好且无鼓室积液视为痊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听力逐渐恢复,并未完全恢复,经电测听气导听阈值提高10db以上视为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采取医院研发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总分100分,得分在90-100分的视为非常满意;得分在70-89分的视为比较满意;得分在60-69分的视为满意,得分低于60分的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满意率。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软件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易发于冬季和春季,且不受年龄、性别限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学者认为可能与免疫反应、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患病后主要症状为耳闷、耳内积液、听力下降等,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导致听力障碍、鼓膜萎缩、听骨坏死、鼓室硬化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传统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雾化原理,进入耳内,作用于患处达到消炎目的,但治疗时间长且效果不显著,长时间无法排除耳内积液可能造成耳聋的严重后果。因此临床上提出以鼓膜穿刺术治疗该疾病,其可有效清除耳内积液,将药物直接注入鼓室,抗感染、消炎效果非常理想。但该方法属于手术,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及不良情绪,需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综合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主要将患者病情及心理需求作为护理重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高手术恢复效果[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相较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穿刺术鼓膜中耳炎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中耳炎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儿童患感冒,小心中耳炎
张震东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在28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警惕不疼的中耳炎
间接性鼓膜裂伤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