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康复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2021-05-08 11:37冯琳琳李晓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6期
关键词:全程心肌梗死冠心病

冯琳琳,李晓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冠心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心肌长时间缺血缺氧,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在冠状动脉大分支完全闭塞时,心肌就会因为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也就是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心肌组织内血管急剧降低或出现完全中断现象,加速病情恶化,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必须短时间内给予有效的治疗,为患者减少心肌缺血范围,控制梗死面积,避免梗死面积扩大[1]。相关研究指出,在对患者实施救治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将针对全程康复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98例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确诊为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症;患者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沟通能力及理解能力良好;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情况下参与本次试验;排除标准:对患有血液疾病的患者给予排除;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患者;排除过敏体质。将本组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中26例为男性患者,23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55岁-79岁之间,平均(61.57±6.6)岁;病程范围1年-10年,平均(4.29±1.30)年;观察组中29例为男性患者,20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53岁-81岁之间,平均(61.95±6.8)岁;病程范围1年-9年,平均(4.37±1.43)年;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2]:监测生命体征及患者病情,遵医嘱用药,病房护理,生活护理等内容。观察组在给予全程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为:①心理干预。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对患者伤害大等特点,使得患者发病后存在诸多不良情绪,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再加上疾病长时间的折磨,大部分患者都会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进而不利于治疗和护理,严重情况会出现抵抗情绪,拒绝治疗。针对此种情况,医护人员需指定针对性护理策略,护理中主动与患者沟通,随时掌握患者情绪变化,找到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予以对症护理;引导患者将自己的问题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语气要轻柔,语言要通俗易懂,适当的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对患者提出的疑问需仔细认真解答,促进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及依从性,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3]。同时还应指导家属,告知患者情绪波动对患者治疗产生的影响,让家属多陪伴患者,使得得到家庭的支持与关爱。②治疗前护理。为患者创建一个安静、整洁的病房,确保患者休息环境、舒适;控制好室内温湿度,使其处于人体舒适体感范围内;对相关抢救物品做好标记,预防出现抢救物品受损,以保障治疗的顺利实施。给患者提供吸氧治疗,吸入速度设置为5L/min,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镇痛及心电监护[4]。③治疗中护理。为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确保氧气吸入顺利,医护人员充分掌握手术操作步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并病情,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告知主治医生。④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观察切口,观察股动脉穿刺位置、鞘管是否发生移位进行观察。患者术后若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应于术后6小时拔出鞘管并观察术侧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等,指导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在卧床休息期间提高床头。并发症护理: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压疮等并发症,因此需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电图监控,定时为患者翻身,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饮食护理:以患者爱好及病情为依据制定饮食计划,多食用低脂低糖、低热量的食物,多吃新鲜果蔬,同时富含蛋白质、纤维素,清单易消化为主[5];忌暴饮暴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合理搭配食物,确保膳食营养。康复护理: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开展适当的运用,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步增加运动量。如是长时间卧床休息的患者,必须定时为其翻身或协助患者短时间坐在床边,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每天3次;如患者能够自行下床或行走,需鼓励患者多下床走动;术后4-5天可在床上进食、洗漱等活动;术后6-10天帮助患者下床活动,可适当开展些室外活动,散步、爬楼梯等。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主要包括:尿潴留、感染、便秘、压疮等。护理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心射血分数、心搏指数、收缩压等指标;通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表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用无效、有效、显效表述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恢复正常,运动功能无障碍,不良消失为显效;可以开展简单的日常活动,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下降视为有效;患者症状均无消失甚至加重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文中数据,当P<0.05表示诧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观察组患者的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3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而导致血流速度下降,患者发病后以心绞痛加重、心绞痛发作时间延长为主要临床特点[6];此外,冠心病患者会突发长时间心绞痛,进而胸骨后疼痛、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上腹疼痛等,临床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疲劳过度、暴饮暴食、激动、吸烟饮酒、便秘等因素有关,且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发展快、病情严重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该疾病需在发病后给予及时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而临床上对于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采取介入术,但对患者存在一定的创伤,再加上患者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容易产生多种负面情绪,影响了治疗效果及康复,因此临床认为对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中应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速度。

全程康复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核心内容是为患者提供全程的康复护理,从入院开始,直至出院,全面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7]。文中观察组采取全程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患者在各项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对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全程心肌梗死冠心病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