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教育+”:赋予学校教育向上的动力

2021-05-08 04:03黄日暖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4期
关键词:精气神心理学中学

黄日暖

《广东教育》:近年来您主持了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主持了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您带领团队对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为什么会选择研究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

王 跃:我在佛山南海任教20多年,2013年来到肇庆四会工作。两地相距不远,交通便利,语言相通,但两地教育有很多的不同,差距较大。这其中有客观原因,比如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差异,也有主观原因,比如事业追求、创新动力等差异。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学校该怎么办?

刚来四会中学的时候,我心里藏着一个梦想,一心想追赶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学校,实现四会中学的跨越式发展。为了这个梦想,当然需要主动积极地争取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但我们不能等、靠、要,不能等到客观条件成熟了才去行动,我们要主动、积极地作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梦想。

于是,我们转向了积极心理学,希望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观点,帮助学校提高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师生精气神,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在情感、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的升华,提升学校各项工作效益,从而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广东教育》:缘起很朴实,立足很真实,理想很厚实!那么,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科学依据在哪里?

王 跃: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要素的新兴科学,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心理学认为,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一股力量是消极的,比如压抑、恐惧、悲伤、贪婪、自卑、怨恨、高傲、自私等;另一股力量是积极的,比如喜悦、希望、责任、宁静、谦逊、宽容、仁慈、慷慨等。

我们将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和理论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是希望聚焦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内化、践行等行为,提高工作的效益。我们的实践与探索基于以下三点假设:

第一,认知是自觉行动的前提。对自己行为的认知,或者说元认知,能够帮助调节自己的行为。比如走路姿势不美观,如果自己不知道,就不会改正。如果有人指出来了,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有意识地纠正,就可能做出改正。情绪也是一样的,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是正向的或是负向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属性,就可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第二,情绪态度是会传染的。人是社会性动物,情绪态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会传染。生活在一群快乐的人当中,自己也会感觉到快乐;生活在一群有追求的人之中,自己也会变得有追求。而且,自己的情绪态度也会影响到他人。认同了这一点,如果我们热爱这个群体,就要为这个群体主动、自觉地发出积极的情绪态度,从而为整个群体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帮助构建积极的情绪生态。

第三,精气神的提升会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快乐的情绪会让自己快乐地工作,阳光的心态会让工作充满阳光,宽容之心会宽容工作中的挫折,宽容大方会给工作带来更多的机会,积极的态度会让工作更为主动。总之,精气神的提升会发出正能量,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正是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通过学习和反思来理解积极心理,从而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构建幸福的情绪体验、阳光的心态来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让师生在工作中感知幸福、体验快乐;通过激发师生精气神来提高工作效益。

《广东教育》:认知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情绪态度会传染,精气神的提升会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这些假设是有其道理的。那么,您是怎样把积极心理學的观点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的呢?

王 跃:我们在工作中践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观点,主要有三个环节:学习、提炼和践行。

第一个环节是学习。课题组、工作室集中专题学习,邀请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学习内容包括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积极心理学专著等,如《幸福的方法》《快乐竞争力》《自控力》《真实的幸福》《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活出最快乐的自己》等。我们还在学校显要位置张贴了宣传海报,营造学习氛围,推动师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巩固学习。学习很重要,但学习绝不是全部,学是为了了解,学是为了应用。

第二个环节是提炼。积极心理学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可能一天到晚“沉迷于”学习,不可能不加辨别地将大块的理论照搬照抄到学校教育中。我们需要将这些理论简单化、显性化,提炼出可操作的制度、方法和准则等。这几年,我们提炼了积极教育的内核,即正能量和原动力,提炼了立德树人、师德规范20条,提炼了积极教育十大优秀个性品质,提炼了文明教育和理想教育的行为标准,制定了教师发展手册和学生发展手册。这些具体的制度、指南、标准等,为积极教育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第三个环节是践行。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的践行活动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通过集体活动提升个人的幸福感。我们发现,集体活动能够带来幸福感,为此我们开展了丰富的校园活动,通过集体活动提高师生的个人幸福感、成就感,提高师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二是通过利他活动提升人际关系的和谐度。利己行为满足了个体私利,却不能带来他人的赞许,甚至会带来他人的不满;而利他行为虽然自己暂时有了一定的损失,但带来更多的他人的赞许,为更多人的利他行为树立了榜样,最终自己也会从他人的利他行为中获益。为此,我们在学校治理过程中减少竞争和评比,鼓励合作与奉献,增加协同工作和活动,对团体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三是通过愿景活动提升师生主动发展的进取心。我们加强理想教育和目标教育,让师生有共同的愿景和奋斗目标;搭建研究性学习平台,让教师有课题可做,让学生有问题可思;给予积极和鼓励性的评价,让师生在进步中体验经过自己努力所获得的成就。

《广东教育》:三个环节的践行活动,使师生幸福感更高,关系更加和谐,进取心更强,师生精气神的提升带动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可以说“积极教育+”赋予了学校教育向上的动力。您所说的“积极教育+”,这个“+” 怎样理解?

王 跃:这个“积极教育+”,是有特别所指的。我们的研究或实践的标的不是“积极教育”,而是要将“积极教育”应用到学校教育中,所以这个“+”,本意上是指积极教育+学校治理/德育/课堂教学等。

“积极教育+学校治理”,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尊重师生的意愿,发挥师生的所长,倾听师生的心声,解决师生的困难,正是学校治理的重点。我们强调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必然有刚性的制度。我们发现,师生对严格执行制度并不排斥,关键是这些制度的内涵、内容要体现以人为本,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以人为本。

“积极教育+德育”,突出的是正能量。经过筛选、提炼、分析与研究,我们提炼出了“积极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包含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双核”:正能量和原动力。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它不仅影响自身,还对周围的环境和周边的人发出动力和感情,给他人以信心、促他人以追求、予他人以幸福,这就是正能量。基于积极教育的德育,不仅强调受教育者自身品德修养的提升,更强调受教育者能够通过自己的主动、积极行为,表现出良好的品德修养,从而对他人发出积极的正能量。简单说,受教育者不仅自己学会“香”,还要把“香味”传给他人,让他人也“香”。

“积极教育+课堂教学”,突出的是原动力。原动力,即是指源自内在需求的、主动积极进取的、持久恒在的自我发展驱动力。我们不仅主张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方法,还主张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把学生所固有的、积极的、优秀的品质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从正向思考问题,开启、激发、强化、提升积极向上、向善的积极品质,消除影响工作和学习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倾向。内驱力增强了,就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广东教育》:学校治理以人为本,德育工作要发出正能量,教学工作要激发原动力,有思想,有深度。这些年在践行“积极教育+”的活动中,学校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学校的办学效益得到了哪些提升?

王 跃:推进“积极教育+”践行活动以来,学校师生精气神得到了提升,正能量得以弘扬,原动力得到激发,学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办学效益上了一个大台阶。

首先,教育观念与校园文化持续发展进步。学校主动构建和谐文化、制度文化和进取文化,简化流程、缩短会议、提高效率、敢于竞争、追求卓越、创建品质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

其次,办学机制得到了优化创新。学校创新了招生方式,优化了用人方式,改革了评价方式,建立了解决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

第三,学校治理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几年来,学校制定和完善50多项规章制度,为依法治校提供了制度依据。我们不仅制定了制度,还积极引导师生遵守规则,敬畏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第四,办学业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几年来,四会中学的办学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重本(优投)人数屡创新高,各项指标均名列肇庆前列。

《广东教育》:上面所提到的“积极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更多的是针对于四会中学一所学校而言的。那么,作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与四会市教研室教研员,您又赋予“积极教育+”怎樣的实践?

王 跃:我的工作室成员都是来自肇庆市各地的学校行政人员。从对工作室成员校的调研来看,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四会中学发展低谷期类似的问题与困境,如何激发师生的精气神、促进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大家共同的心愿,所以积极教育这一课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将积极教育理念运用到各个学校治理中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例如,王小兵校长带领四会华侨中学开展“惟勤惟实”教育,刘发强校长带领广宁县第一中学开展“品质教育”,马治广校长带领封开县江口中学开展“传承教育”,陈文爱校长带领怀集县冷坑中学开展“劳动教育”,梁健芳主任在肇庆宣卿学校德育工作中开展“七星品质教育”。这些都是积极教育理念融入学校的特色建设、文化建设等学校治理之中的重要体现。

2019年,我调任四会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主要工作转向了英语教学与研究。积极教育能否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发挥作用?这成了我思考的另一重心。近期,我们以四会华侨中学为基地,开展了“基于翻转课堂的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以四会市华侨中学学困生为例”的专题研究,研究的对象是英语学困生。我们都知道,学困生的问题不是智商的问题,而主要是心理品质及行为习惯的问题,比如专注力、自我驱动力、持久力等问题。如何让学困生构建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教育大有用武之地。

《广东教育》:听了您的介绍,从为何选择积极教育、如何推进积极教育到推进积极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使我们对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信心。我省各地的教育发展程度差异较大,造成这些较大差异的原因固然来自很多方面,关键是,我们要正视自身的原因,从自身做起,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通过提升自我的精气神,来促进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提升。从这一点来说,您的研究和实践对教育相对落后地区追赶式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王 跃:我相信,教育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欠发达,有客观原因,更有主观原因。解决我省区域教育存在落差的问题,既要正视客观事实,更要从自身找原因、找对策,而积极教育正是帮助解决惰态、疲态、固态的有效途径。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精气神心理学中学
焕发出劳动奋进的精气神
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引领作风新常态 提振干部精气神
凝聚老区人民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