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环境保护中的辐射环境安全管理

2021-05-08 04:28张超江宜霖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安全管理

张超 江宜霖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辐射源、放射性装置已然成为人们生产制造、日常生活资源之一,当前辐射问题在生活生产领域中较为常见,主要源于如何立足实际规避辐射消极影响,成为当今辐射安全管理为之努力方向。本文通过探析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方略,以期将辐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升辐射环境综合管理水平。

關键词:环境保护;辐射环境;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X834;X8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146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政府、个人或组织为人类福祉及生态环境和谐稳定所展开保护活动的统称。虽然我国用集约型生产代替粗放型生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一定成绩,但环境污染问题依旧存在,具有复杂性、发展性、潜在性等特点,辐射污染属于影响环境质量因素之一。基于此,为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质量,探析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辐射环境安全管理要点

1.标准

为使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有据可依,我国在总结以往辐射环境保护经验基础上由职能部门推出标准,旨在坚守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底线,明确管理关键,理顺管理思路,为组织展开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国家规定辐射环境安全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公安、卫生、交通运输、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广播电影电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需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合作互助,共同做好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发挥各自优势,立足多元场景针对辐射源及相关设备进行管理。

2.发展

辐射问题并无法彻底解决,它在有关物质及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这就需要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将“发展”视为要点,关注辐射发展动态,搜集数据信息,预判发展走势,及时发现未知污染源,为组织展开管理工作提供依据,赋予管理灵动性,避免管理思想、方法、体系僵化,为解决具体的辐射污染问题给予支持。

3.客观

辐射污染因场景、技术、设备等因素存在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具有客观性,旨在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立足生产、贮存、运输、使用等领域推行配套管理规定,保障存在污染性的设备及物质能安全使用,将辐射污染控制在科学范围内,确保辐射污染情况、管理举措、生产生活需求三位一体,管理成本可控,管理效率较高,继而提高辐射环境安全管理质量[1]。

二、生态环境保护中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原则

1.实事求是

诱发辐射污染因素众多,如设备损坏、原料被盗、规划不合理等,为此辐射环境安全管理需实事求是,立足辐射环境剖析污染问题成因,依托辐射发展趋势在国家规定、技术水平、真实数据指引下加强管理,赋予辐射安全管理针对性,继而落实规避辐射污染目标。

2.预防为先

辐射污染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存在负面影响,为在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出现前科学管理需坚持预防为先,创建应急机制,展开预防活动,例如针对核与辐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做好日常化运维工作,及时发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规避因防护设施设备受损出现的辐射污染现象。

3.安全为主

安全是辐射环境管理的核心,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及铀(钍)矿开发利用企业需贯彻安全第一方针,依照个人剂量限值、防护最优化、实践正当化原则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确保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畅通,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及时纠正影响;二是依照规定设计并建设放射工作场所,配备必要防护装置;三是加强辐射监测,对环境、个人等剂量数据进行监管;四是按照规定处置废物、清除污染、存储放射源并消除隐患[2]。

三、生态环境保护中辐射环境安全管理路径

1.树立安全意识

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涉及内容较多,为使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需树立安全意识,在此基础上反思自省,善用监管数据,针对安全隐患预警与排除整改相应措施,关注辐射环境安全管理规程、法律变化动态,旨在不断学习并推行有关规定,确保顶层设计科学高效,为系统性、深入性展开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活动给予支持。

2.创新管理方法

创新是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有力举措,例如职能部门可推行“大数据+”管理模式,将辐射环境中的各类数据视为重要资源,通过数据存储、挖掘、加工对辐射环境特点、发展趋势、管理关键、污染几率等方面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管理模型,输入数据信息,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污染现象,对比分析各个方案可行性及合理性,依托模拟结果调整管理细节,旨在确保最终推行的管理计划科学高效,不仅实事求是,还成本可控、技术先进、安全稳定,继而通过管理方法创新有效提升辐射环境污染问题处理水平。

3.健全保护体系

第一,组建管理小组,划定责权边界,制定管理制度,提出管理要求,为依照国家及地方规定有条不紊的展开专业化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第二,制定日常性、应急性、预防性、评价性辐射环境安全保护配套制度,同时推行保护流程,如“日常监测--数据搜集--管理干预--成果反馈--管理改进”等,旨在合理布控、精准施测、与时俱进;第三,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组织学习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先进技术、科学理论,渗透安全第一、预防为先理念,还需做好监督、考评等工作,旨在调动工作者辐射防护自主性,为解决辐射安全防护问题夯实人才基石[3]。

综上所述,为使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效果更优需职能部门及工作者紧抓标准、发展、客观要点,始终实事求是、预防为先、安全为主,树立安全意识,创新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方法,健全配套保护体系,继而在环境保护中提高辐射环境安全管理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健,李静.环境保护中的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11):287-288.

[2] 陈明.环境保护中的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分析[J].江西化工,2019(2):218-219.

[3] 万海燕.环境保护中的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7):3991.

通讯作者:江宜霖。

(兵团生态环境局兵团环境监察总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安全管理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政策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