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办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1-05-08 05:28王淑媛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办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

王淑媛

摘 要: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不断改革,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也产生了影响,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方式。但是产业学院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设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只有不断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使各方的利益得到均衡,才能够更好的完成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建设工作。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04

产教融合的含义是通过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的建设,使其能够不断带动整体院校的教学工作发展,使教育工作中,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实践能力,并且,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力。而高职院校,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并且能够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使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的开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现状分析

1.产业学院的相关制度管理工作不健全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学中,产教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由于企业和院校不论是在运营模式上,还是管理制度上,都具有较大的差异,而这一现状,会导致在产业学院的制度以及管理工作中,会产生一些矛盾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那么就会导致产业学院的管理工作开展十分困难,并且会导致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也收到不良影响。

2.产业学院校企合作模式过于单一

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通过合作能够帮助双方相互进步,并且能够将高职院校打造成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但是当前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经常存在的合作模式过于单一,并且人才培养工作都是顶岗实习的模式开展的,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深入的合作,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对于校企合作的模式运用不够彻底。

3.产业学院的权责不够明确、利益分配不均

产业学院的建设工作是需要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开展的,但是由于二者之间的管理模式以及机构设置上差距较大,所以导致产业学院的管理工作中,缺乏明确的制度与方案,所以,会使产业学院的建设管理工作整体出现混乱。企业在合作之中,难以进行产业学院的管理,而高职院校也没有发挥出自身的教育职能,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对于合作方案的权责没有划分明确,导致利益分配不均,就会使合作开展缺乏动力,会直接对校企合作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4.委培订单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委培訂单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会存在着由于教育机制不够成熟导致的各种问题。比如对学生的成绩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以及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误区,认为只要签订了就业协议,学生今后的就业就具有了保障。这种现象就导致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无法收到学生的重视。

二、产教融合背景之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构建策略

1.明确产业学院建设目标以及自身定位

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进行产教融合的实践性场所,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首先明确自身的建设目标以及自身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与行业的服务标准看齐,使自身的专业领域不断扩大,强化专业设置,使校内专业的分工更加明确,真正将学科教育和实践教育进行融合,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进步。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并不是单纯的教学机制,而是需要将教育工作与生产进行融合的全面教育系统,是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成为行业精英,因此,需要首先帮学生做好职业定位。

2.促进产业学院多元化合作发展

产业学院的建设,主要是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开展的,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双方要保持平等的地位,促进双方共赢,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合作目标的达成。所以,在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不能只是单一的把,某一个专业和企业合作,而是要针对于不同的行业领域,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使自身的合作意向更加广阔,从而有效的使高职院校内的各个专业都能够与企业融合,促进高职院校的整体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更加完善。

3.适当扩大校企合作模式

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较为单一,但是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有效的实现产教融合的根本目标,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的上升,并且能够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所以,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模式的运用,使合作的方向更加多元化,比如实训承包、校企共训等等。通过这这些模式运用在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中,就能够使不同的专业都能够根据行业现状开展校企合作,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

4.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接轨

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要秉承着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开展。不论学生是哪个专业的,但是在教育过程中,都要以职业标准为根本开展教育工作。并且,产业学院要加强对行业标准的了解,及时按照行业的发展现状,改变自身的教育模式,使专业设置能够和产业需求相结合,更好的对于人才进行培养。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将学习与实践完美的结合,不断创新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只要高职院校能够做好校企合作,按照市场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工作,把人才培养放在产业学院建设的首要工作目标上,就能更好的完成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旭,徐佳琦.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与校企一体化平台构建探析——评《行业学院模式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01):141.

[2]郭美斌.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农家参谋,2020(20):208-211.

[3]李茂芬.地方传统文化产业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成效与对策研究——以扬州玉雕为例[J].大众文艺,2020(19):155-156.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办学模式构建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B092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255000)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办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