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图形在民族学类期刊封面的应用研究

2021-05-09 16:17何平静李跃平
民族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民族学少数民族

何平静 李跃平

[摘要]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借鉴民族图形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展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和传播力。本文以中国少数民族的藏族、羌族、彝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图形以及《西藏民族大学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民族学刊》等几个特色鲜明的民族学类期刊封面的民族图形为例进行对比及相关性研究。民族图形元素在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其深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图形语言的传播形式,有利于进一步探究民族图形元素在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中再利用、再创造的可能性以及其价值和意义,也为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设计路径。

[关键词]民族图形;民族学;期刊封面;封面设计;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J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21)09-0106-07

民族图形是各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体现,其价值是无可限量的。在商业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借鉴民族图形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展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和传播力。从继承和发扬的视域角度看,民族图形是人类先贤智慧的结晶,民族图形是我们设计艺术取之不尽的源泉。如何认识民族图形、运用民族图形元素为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服务,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也是文脉的彰显。通过对民族图形的分析和研究,吸取其精髓,借鉴民族图形的艺术形式,保留民族图形艺术神韵,尝试将其融入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中,赋予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底蕴以及跨域文字和语言的视觉传播力。

民族类期刊封面设计中的艺术性与功能性之间应该是两者统一,是审美功能与使用功能的统一。期刊封面的功能性是艺术性发展的基础,如果把它从功能性中分离出来,那么艺术性也就没有根基了;期刊封面的艺术性可以使功能性体现得更加完美,更便于阅读,如果脱离艺术性也就丧失了期刊封面的灵魂。

一、中国少数民族图形研究

“目前全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就有56个民族。传统图形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美学标准以及对本民族的感情素质、生活特色、道德伦理、文化传统、语言心里、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高度认同和归属,并能把这个群体的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对本民族的发展起到凝聚传统文化心理和升华民族情感的作用。”[1]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装饰图形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之一,是造型艺术传统之本源和精髓,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迁徙、社会的更替而变化。具有独特的形式、内容、文化承载性和传承性,它不但有审美的价值,而且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一)藏族图形

藏族图形中最典型的是“吉祥八宝”,藏语称之为“扎西达杰”,“吉祥”就意为逢凶化吉、远离灾难、办事顺利、财运亨通。在藏区,寺院的墙壁上和门帘上经常看见这样的图案。它一套有八种宝物,所以它被称为“吉祥八宝”,吉祥八宝分别是:白海螺、宝伞、金鱼、莲花、吉祥结、宝瓶、胜利幢、金轮,其中也是由八种识智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显现。这八种吉祥物的形状与佛法息息相关,并代表佛的不同部位(如图1)。

吉祥八宝,在历史上来源已久。许多藏文资料上都有类似的记载。吉祥八宝又称“八瑞吉祥”,它也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的组合式图形(如图2),除了八宝图案的组合方式外,也可单独成形或组合成形。经常出现在唐卡、壁画、器物及雕刻中,它是有着藏族艺术装饰及深刻内涵的图形表现形式,是藏传佛教中一个典型的吉祥符号。

(二)羌族图形

羌族传统图形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羌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式各样极具民族特色的图形体现了羌族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环境的关注以及对神灵的敬畏、对大自然的崇拜,是羌族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审美追求的集中表现。[2]其中八角纹常常作为单独纹样出现(如图3),八角纹同样也叫作太阳纹、八角花和八角星芒。在羌族地区,八角纹也出现在随处可见的服装刺绣上面,关于八角纹这类图形,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图形表现光芒四射的太阳,同时四射的八角也寓意着无尽的天空(如图4),中间的方形象征着大地,有天圆地方的意思,显示出人民对世界的理解和尊重天地的本质。原始的太阳纹通常用简单的圆来表示,或者在圆的周围加上一些短的不规则线;成熟期的太阳纹,一方面更为写实、逼真;另一种太阳纹描述比较抽象,羌族传统的八角形图形是太阳崇拜的象征,太阳图形用八角星表现,几何图案化趋势化很明显,使用得比较多。这类“八角星”纹,包含着深刻的原始宗教内蕴,和太阳神的崇拜神话相联系。

(三)彝族图形

彝族的传统图形主要以太阳纹和虎纹为主(如图5),太阳纹的来源是彝族先民对火和太阳的图形崇拜。彝族人民视太阳神为至高无上的神。虎纹图形体现了彝族人民克服困难的勇气、自强不息的精神、豪迈无畏的气概和自信自立的品质。在彝族服饰上,经常出现太阳纹和虎纹。这些纹样体现出了一种简约和质朴的创作风格。这些图形是彝族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图形如何布局搭配,设计位置的处理等,都有彝族特定的规律。彝族的纹样不仅对彝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而且能创造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吉祥图形。彝族传统图形不仅可以探寻彝族历史发展,还可以根据装饰图形的内容和风格分析其审美意义。

(四)其他少数民族图形

广西少数民族图形的源流与当时的先民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凝结了少数民族人们对崇拜的精神文化。这种崇拜源于生活的本质要素,内容丰富、内涵深厚、形式多样和自然朴实。人们大多崇拜自然、崇拜动植物和崇拜祖先。典型的动物崇拜有蛙崇拜;典型的植物类有花草,自然类为太阳纹、雷纹、云纹(如图6)。表现少数民族人民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和繁荣昌盛的殷切希望。这些图形一般具有积极向上的含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世界是由不同民族和国家组成的,不同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的样貌千差万别、千姿百态。正是这样的不同和差异构成了这个世界丰富和精彩,在民族学类期刊的封面设计视觉传达过程中鲜明的地域、民族视觉样式、文化特色会准确地传递一个文化符号,这样的符号记忆会唤起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所以只有深入挖掘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图形元素,通过艺术提炼的图形,使其具有共享性、共通性,这样才能感染人和打动人,力求达到民族图形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在民族学类期刊封面设计上完美的统一和体现。文化的共享性是建立在语言或符号能够相通的基础上,不同的民族文化又各具特色,我国的民族学类期刊封面设计也各具特色。

二、几个特色鲜明的民族学类期刊封面的民族图形对比研究

封面是书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籍最外面的包皮。也可称之为:“书皮”“封皮”“书面”,在中国古代则称之为“书衣”。封面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从广义上来看,封面是针对内文设计而言,指包在书籍外部的整体,其中包括封面、封底、书脊、勒口等各个部分,是对护封的总称;从狭义上来看,排除书脊、勒口等,仅指书皮的前面部分,这也是本文主要谈论的“封面”部分。[3]

全国共有民族类学术期刊八十余种,其封面各具特色,最具民族图形特色的刊物封面有《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民族学刊》等,较有民族图形特色的刊物封面有《民族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大连民族大学学报》《黑龙江民族丛刊》《百色学院学报》等,没有民族图形特色的刊物封面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大學学报》《贵州民族大学学报》《贵州民族研究》等。

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具有传达期刊内容的功能。所谓民族类期刊的封面设计,就是期刊封面设计师根据期刊的主题与内容,反映的精神与价值,按照刊物的定位和风格要求,融入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图形和设计元素,将各种视觉元素和封面构成要素进行构思和安排,将期刊内在的信息充分体现在这个封面中。因此,应该理解为与期刊内容相呼应的更深层次内涵的再现。民族类期刊封面设计具有表达内容和美化期刊外观的功能,它是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同时要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

(一)《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封面(如图七),中间的“西藏民族大学”非常有特点,具有藏文的飘逸感,同时多增加了西藏民族大学的藏文,封面的左侧大面积运用藏族装饰图形中最常用的飘带,藏族典型图形吉祥八宝(如图1)中每个图形都有飘带的存在,将该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分别置于封面的上中下恰当的位置,同时封面整体的色彩以淡黄色为主,在高海拔地区阳光刺眼的西藏,有利于读者的阅读。纹样元素与期刊信息的合理建构与排列,既充分体现了藏族民族的主题内容与精神,其多种多样的变化用来作为线条装饰、图案装饰以及角花装饰。

(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封面(如图8),中间的图形是对羌族八角纹的高度提炼和概括,羌族中的纹样众多,八角纹是其中非常典型的纹样(如图9)。八角纹的造型结构也很符合少数民族对审美的理解。八角纹寄托了羌族人对于宇宙、自然的理解与热爱。体现的是羌族人民的精神和文化。从造型结构方面剖析八角纹是用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更有意义,对于深入了解羌族文化有更重要的作用。[4]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018、2019年)的封面中间是视觉元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呈现于画面,必须通过图形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的一定编排组合表现出来。八角纹图形视觉元素的造型构成,通过变化与合理搭配,形成独特的构图形式,构造丰富的视觉语言,构成了丰富的变形纹样,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羌族民族朴素的审美追求。其中,不同图形有着不同的意蕴,适合使用的背景与期刊封面选择也不同,羌族的八角纹有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艺术美学元素,体现了羌族的内在精神气质,巧妙和创造性地运用图案纹样表达内在地民族气质,表达对民族理想的追求和精神活力的体现。需要说明的是:《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近十年中,除了2017、2018、2019三年的封面是一样的外,其余年度的封面都进行了变更。

(三)《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的期刊封面(如图10)与图形符号内容实质之间联系密切,准确地传达期刊内容,表现在读者感受到民族图形元素与期刊内容有直接的交流,《广西民族研究》期刊封面的背景和中间期刊书名的后面图形都采用少数民族织锦图形符号(如图11),对民族图形元素做深入解析,挖掘民族图形的内在精神,传达图形期刊内容的准确性,此种图形的风格与内容只为该期刊量身定制。

(四)《民族学刊》

《民族学刊》封面设计是综合运用少数民族纹样的成功范例(如图12)。《民族学刊》封面图形融入中国传统雕花窗格造型元素,经过整理、概括和提炼的图形,但是依旧隐含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面貌。

窗户是建筑的眼睛,窗户是交流的平台,是敞开心扉的通道,窗里窗外,每一扇窗呈现出来的景象千姿百态,为我们开启一个个丰富的、绚烂的世界。正如杜甫诗中“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述的一样,我们欣赏到以窗为框的西岭雪景之后,可以看到辽阔的水面上飘着东去的航船。古人借窗表达某种情感寄托,已经超越了遮风挡雨的物质功能。

传统花窗不仅仅具有民族图形样式的形式美、民族图形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图案构成形式,而且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情趣,隐喻着美学意义的意境之美。窗里窗外,也寄托着人们的无限遐思,人们通过一扇扇窗感受外面的世界,探索外部的广阔天地。窗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丰富和记录着我们的生活。

合理的构图、丰富的色彩、有趣的图形、恰当的字体,这都是《民族学刊》封面设计获得成功的重要元素。整个封面的背景采用了中国宣纸的纸纹肌理,同时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个主要元素,图形先于文字,文字源于图形。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民族学刊》封面设计者运用生动有趣的民族传统图形(如图13)加上简洁的文字,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将文字、图形、色彩等进行合理安排,构成画面的协调完整。三位一体地结合在一起,会使封面看起来更加和谐。“《民族学刊》刊名题字,采用《民族学研究集刊》第一期的刊名题字的集字”①,书法字体使封面更凸显人文精神,并有助于提升刊物的品质,背后的色块采用中国传统的枣红色,结合传统的民族图形,利用字体、线条、底纹等加以修饰,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效果和设计风格,充分体现了情感的表达、意境的创造和激发读者审美联想的是最重要的因素,刊名文字横排和反白处理,非常醒目和大方。在设计中注重对比与和谐的运用,以及刊名周围的对比因素,还选择与期刊地域风格相符的民族图形加深读者对刊物的了解。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民族学刊》的封面不是美术大家之作,也不是专业设计人员之作,而是2010年《民族学刊》创刊时,由《民族学刊》编辑部几位创办人员“集思广益”“集体智慧结晶”的大家之作!

一个优秀的民族学类期刊封面设计能够使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内容,提升内容的学术价值。通过初步设计的研究,找出民族学类学术期刊封面设计的基本规律,找到科学的设计路径,这对整个设计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按照标准化、学术化和规范化的设计原则,针对各个设计方向提出设计建议。然后通过对设计的深化,让整个期刊封面设计更加深层次地表达了民族文化的立意。

民族学类期刊的封面设计不仅要体现该期刊的内容,更要体现民族的特色,而不是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简单叠加。民族学类期刊的封面设计,也要按照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运用平面设计的技巧,将民族视觉元素进行合理的组合。

民族图形是世界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意指涉及人物、服饰、动物、植物、景物以及图腾、占卜、建筑、雕塑等等经过绘、刻、印等方法产生的本土性的图形符号和造型。它具有很广泛的传播力和视觉文化心理认同。民族图形往往代表民族文化最具独特性的形式和符号。对中华民族而言,我们熟知的龙凤、祥云、阴阳八卦、京剧脸谱、太极等等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民族图形符号。放眼世界,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南美洲玛雅文化的图腾柱、俄罗斯的熊、日本人的鹤、东南亚的四面佛等等图形都具有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涵以及超越语言障碍的传播力。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国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国各民族间和各文化间的差异、个性和特色。世界的本质就是多样化,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文化,保持文化的独特性,才能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图形文化,民族图形也是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凝聚和升华通过视觉图形符号的呈现。民族图形是传统艺术十分重要的部分,具有多样化的造型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寓意和审美趣味,这些独特的图形语言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视觉表现力。民族图形为现代的艺术创作、艺术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设计元素和创意启示,为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活水源头”。

结语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经济全球化在有效促进国际合作以及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于展示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民族图形是进行沟通和传播的视觉形式,能够打破语言、文字的局限,使不同民族的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流。信息有效的传递是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要研究的非常具有意义的课题。各民族的独特的图形已经被当代设计师赋予新的认识和运用,借鉴富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图形元素并发展它,使它运用于现代的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创作之中,这些图形元素都会给今天的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提供大量的借鉴之源。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借鉴民族图形元素的时候,必须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现代构成原理,对民族图形元素进行提取、整合、升华,按照现代审美的要求和设计规律对民族图形进行重新提炼和衍生,赋予民族图形更多的韵味和深层的含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漫長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图形的发展也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也正是这样的特点,孕育出各自独特的传统图形符号和艺术形式。但是民族的图形元素在融入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应用中一定要具有世界性,符合当下的审美和设计构成原理,不然它也不能走向世界。

应用民族图形元素在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中讲好我们民族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注释:

①“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学专业学术期刊——《民族学研究集刊》。1936年集刊出版了第一辑,发表了黄文山、卫惠林、凌纯声、杨堃、吴文藻、马长寿等著名民族学家的13篇大作,代表了当时中国民族学领域最高水准,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第一辑的封面题字骨力刚劲、清秀凝练、气韵天成,颇具中国文化的内涵”,“《民族学刊》选择了其题字的集字作为刊名题字,就是希望能够秉承历史上优良的学术传统。”(《民族学刊》创刊词)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传统图形视域下的品牌视觉形象创新设计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9.

[2]唐宏.浅析羌族传统图案中的文化内涵[J].中国艺术,2011(03):142-143.

[3]郑丹丹.论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在我国民族类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运用[D].西北民族大学,2011.

[4]宋丹丹.对羌族纹样中八角纹的造型结构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6(05):214.

[5]黎文丽.学术期刊封面设计的艺术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5): 87-88.

收稿日期:2021-01-10责任编辑:王珏

作者简介:何平静(1962-),男,广西柳州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传统图形,品牌设计,平面设计。广西 桂林 541004李跃平(1958-),男,四川南充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习俗,数据分析,期刊评价。四川 成都 610041

猜你喜欢
民族学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重庆彭水道场文化的民族学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民族学思考
方志学与民族学(上)
近代华牧徐松石“中国认同”的三重变奏
喇叭苗民间观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