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S的L频段160 W高效功放的设计与实现

2021-05-10 01:06邵科峰王文灿李五星
无线电工程 2021年4期
关键词:功率管微带共轭

邵科峰,王文灿,李五星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47;2.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北京 100094)

0 引言

目前固态功放[1]在雷达、通信和干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价格较低[2-3]。LDMOS[4]功率管大量用于L频段连续波大功率固态功放[5-6]。固态功放功率合成已有微带巴伦等分路合成技术[7-9]。对于此类功放的功率、增益和带宽等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取得了不少成果[10-12],但是关于功放的效率论述相对较少。GaN功率管效率较高[13],但是价格较高,线性度较差;在带宽较窄时,硅功率管效率也比较高,特别在大规模使用大功率功放时,功放的效率和成本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设计实现的功放在大功率输出时效率很高,很好地兼顾了功率和效率。采用合成效率高、结构简洁的渐变微带2路功率合成器[14]和一款高性能、高性价比的LDMOS硅功率管,基于ADS软件对其进行设计仿真和调试。

1 功放设计与实现

使用ADS软件采用负载牵引、史密斯圆图工具和谐波平衡等方法设计功放管的匹配电路,仿真功放的输出功率、增益、效率、二次谐波和三阶交调等指标,并对其进行优化[15];按照仿真结果加工生产实际电路并进行调试;记录分析调试结果。

1.1 研究对象

功放使用2只LDMOS硅功率管,采用渐变微带功率合成器,设计匹配电路、加工生产实际电路并进行调试。

1.2 功率合成与匹配电路设计

1.2.1 渐变微带功率合成器选择

N路Wilkinson平面合成器较好地实现了平面功率合成,但由于平衡电阻的存在,电路稍显复杂。在N路Wilkinson平面合成器的基础上,电路结构不断优化,提出了许多新型N路平面合成器。

Abouzahra等提出了扇形合成器,因为这种电路结构可以看作圆周功率合成器的一部分,所以可以沿用类似的分析方法,即阻抗矩阵法。

自阻抗和转移阻抗为:

式中,Wi,Wj分别为第i和第j端口的有效宽度;dsi,dsj分别为沿端口宽度方向的距离增量;G(si/sj)为扇形的二维阻抗Green函数。

根据波的衍射特性,渐变微带N路功率合成器进一步演变简化,最新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第I段的输入端和第IV段的输出端是常规微带,其特性阻抗为50 Ω。第Ⅱ段为过尺寸微带,其特性阻抗为:

式中,N为合成路数;ZI为第I段微带阻抗。第III段为阻抗渐变微带,可采用线性渐变、正弦渐变和Klopfenstein渐变等形式。为了易于仿真和加工,本文选择线性渐变的形式。

图1 渐变微带N路功率合成器分析模型Fig.1 Analysis model of N-way gradient microstrip power synthesizer

1.2.2 匹配电路设计

使用ADS软件,运用负载牵引、共轭匹配和谐波平衡等方法逐步设计仿真优化,得到相对最终的匹配电路。

① 对功率管进行输出负载牵引,先建立负载牵引,原理如图2所示。再进行仿真计算,选取最佳输出阻抗值,所谓最佳是指在功率和效率之间做平衡处理。

(a) 功率管输出负载测试原理

(b) 功率管输出阻抗取值范围图2 功率管输出负载牵引原理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power tube output load pull

② 使用输出的阻抗值进行共轭匹配,共轭匹配条件如下:

设信号源的内阻抗为Zg=Rg+jXg,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为Zin=Rin+jXin,则有Zg=Zin*,即Rg=Rin;Xg=-Xin。

在满足以上共轭匹配条件下,信号源给出的最大功率为:

用软件的斯密斯圆图工具,设计输出匹配电路,再用输出匹配电路对功率管进行输入负载牵引,先建立负载牵引,原理如图3所示,再进行仿真计算,选取最佳的输入阻抗值,同样是在功率和效率之间做平衡处理。

(a) 功率管输入负载测试原理

(b) 功率管输入阻抗取值范围图3 功率管输入负载牵引原理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power tube input load pull

③ 使用输入的阻抗值进行共轭匹配,用软件的斯密斯圆图工具,设计输入匹配电路,再同时使用功率管的输入输出匹配电路,建立完整的匹配电路,原理如图4所示,用来仿真功放在P-1功率输出时的功率、增益和效率等指标。通过谐波平衡仿真的方法对电路各参数进行优化,以最大程度地追求输出功率和效率。

经过大量细致地调谐和优化,功率管输出P-1功率、增益和效率,如图5、图6和图7所示。f0,f1,f2分别是频段的低端频点、中间频点、高端频点。

图5 功率管输出P-1功率Fig.5 Power tube output power P-1

图6 功率管增益Fig.6 Power tube gain

图7 功率管效率Fig.7 Power tube efficiency

由图5~图7可以看出,功率管在f0~f2频段输出P-1功率≥52.12 dBmW(164 W),增益≥18.16 dB,效率≥56.12%。

1.3 实际电路调试

实际电路加工、电装和机装完成后,加电测试,发现大功率输出的频率范围比设计仿真结果向低端偏离10 MHz,采取更改电容的容值和位置、改变微带线的尺寸等措施进行调试和记录。

1.4 测试结果与分析

调试完成后的测试值如表1所示,电路外形尺寸70 mm×60 mm,实物如图8所示。

表1 功放指标测试表

图8 功放实际电路Fig.8 Photo of power amplifier actual circuit

可以看出,此功放的尺寸小,集成度高,电路简洁、匹配器件少,在批量生产时电路一致性会很好,适合批量生产。在输出160 W时效率最低为54.2%,最高可达61.4%,且谐波和交调指标也很好。

2 结束语

使用本文方法设计LDMOS硅功率管匹配电路非常简洁,整个电路尺寸很小,集成度高,特别适合密集阵列使用;设计工作量大幅减小,设计效率大幅提高;匹配元器件数量很少,调试量非常小;电路指标参数仿真准确度极高、实测指标很接近仿真值,基本做到设计即真实。此款功放输出功率160 W时,效率很高,大幅降低了对电源输出能力和散热器尺寸的要求,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功耗、质量和体积,大规模使用时节能环保效果更加明显。另外,在调试过程中发现,该电路形式工作频带可调范围较宽,可向更低端调节,也可向更高端调节,可适当降低功率效率、扩展带宽,也可以收窄带宽、达到更高的功率和效率,进一步增加了其应用范围。

猜你喜欢
功率管微带共轭
基于GaN HEMT的L波段600W内匹配功率管设计
基于GaN HEMT的S波段小型化内匹配功率管设计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巧用共轭妙解题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一种微带交指滤波器的仿真
一种介质密封型微带波导转换器的设计
四点馈电的双极化单层微带背腔天线
Ku频段波导微带转换的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