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之“物联网”教学实施

2021-05-10 02:53崔永刚吕俊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网络服务联网设备

崔永刚 吕俊玲

“物联网”单元讲述了物联网及其发展历程,展示了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成就,揭示了物联网设备的工作原理,探讨了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网络服务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 把握内容结构

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物联网简介,二是创新网络服务与隐私保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1.物联网简介

①认识物联网。物联网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一种新形态。要想真正认识物联网,必须从物理和逻辑两个层面对物联网进行解构。在实际教学中,建议教师通过实物案例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再将实例分别抽象成物理结构图和逻辑结构图,从而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②物联网的发展历程。从1969年出现计算机网络,到1999年物联网概念被提出,在这整整30年的时间里,有技术的进步,也有观念的变迁。从关注信息,到关注人,再到关注物,物联网应运而生。相比于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对观念的理解,因為技术只是观念的物化,只有理解了内在的观念,才能真正认识物联网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物联网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联网的价值。

③物联网相关设备和技术。物联网相关设备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终端设备、网关和服务器。终端设备主要指物,发挥感测和反馈的作用。网关主要在感测过程中连接设备和收发数据,在反馈过程中向终端传达服务器的指令。物联网服务器与普通服务器功能类似,但收发的数据更加复杂,数量更大,因而可能会用到大数据技术。感测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比较关键的技术有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和定位技术,这些在生活中不难找到实物,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计算机、手机等设备开展分组体验活动,每组体验一种或几种,并相互交流体会。在体验的基础上,查阅资料对各种联网技术进行比较,填写表1。物联网产生了大数据,大数据的处理需要云计算,而云计算支持了物联网的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这三种技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2.创新网络服务与隐私保护

①创新网络服务。物联网和“互联网+”是创新的沃土。近年来,在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和家居等领域产生了许多创新网络服务的案例。建议教师从中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所应用的网络技术和创新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创新网络服务对社会的影响。

②信息社会中的个人隐私保护。作为信息社会的公民,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保护能力,是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建议教师从最近的信息泄露典型案例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泄露的原因,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隐私权和享受便利网络服务之间如何平衡?就个人来说有哪些可以采取的措施?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总结体会并与同学进行分享,共同提高信息保护能力。

● 明确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①理解物联网的概念,认识与物联网有关的应用。(信息意识)

②理解创新网络服务的意义,列举日常生活中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描述其工作原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③形成积极、安全使用网络的观念,具备防范网络安全隐患的意识,能判断日常网络使用中不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掌握构建个人安全网络环境的基本方法。(信息社会责任)

● 项目学习举例

1.项目主题

创新网络面面观。

2.项目目标

①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完成作品创作;②认识物联网,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并体验物联网应用;③辩证思考创新网络服务带给社会的影响。

3.项目准备

①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提供必要的设备供学生认识和体验。

②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学生组建3~5人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既要各自完成任务,也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与实践活动。

③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创新网络服务的价值。

4.项目过程(如下图)

5.项目总结

通过搜集和整理资料,加深了学生对物联网的了解。学生根据项目目标对本组电子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后在全班展示,并通过小组间思维的碰撞,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成果,拓展了知识空间。

● 教学评价建议

本单元的评价建议围绕课堂参与、项目贡献和学习效果三个维度来设计,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来完成,三个维度均采用等级制,如表2所示。

猜你喜欢
网络服务联网设备
“身联网”等五则
调试新设备
风口之上,车联网系统将是“另一个”手机系统?
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
网络服务直接侵权认定标准的演化与思考
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6000万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